如何在概要写作前进行有效阅读

2018-06-12 08:50颜美娟
校园英语·中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概要写作有效阅读高中英语

【摘要】概要写作是一种融阅读和写作为一体的控制性写作。概要写作是否到位,写前的阅读是关键。本文结合北师大版教学案例探讨了概要写作前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有效阅读,即“读什么”——读文本信息、语言知识和情感态度,以及“怎么读”——判断文体及主旨,理清文本脉络和灵活多元释义,最后提出概要写作的三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概要写作;有效阅读;高中英语

【Abstract】Summary writing is a combin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The key to summary writing lies in the effective reading before writing. This study explores how to carry out effective reading from two perspectives. One is “what to read”—read for information, read for language, as well as read for emotions and attitudes. The other is “how to read”—identify writing styles and main ideas, clarify textual structures as well as paraphrase the text in a flexible way. This study also puts forward three suggestions on how to teach summary writing for teachers.

【Key words】Summary Writing; Effective Reading; Senior High English

【作者簡介】颜美娟(1990- ),女,福建晋江人,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和英语学科教学研究。

一、引言

在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中,浙江、上海高考英语试卷写作部分增加了概要写作(summary writing)这一新题型,即提供一篇350字以内的短文,要求考生基于对该文的理解写出一篇60词左右的内容概要。与传统书面表达相比,概要写作不仅融阅读和写作于一体,而且把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整合在同一语境中,使读与写产生协同效应,以读促写,以写带读。“概要写作是学生对语言材料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创新”。可见,在读与写两者关系中,读是前提、是语言输入,写是结果、是语言输出。概要写作是否得体、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写前的阅读是否有效。

然而,在概要写作这一新题型面前,学生遇到的困难主要存在于“读”这个环节,即“读什么”和“怎么读”。他们往往对文章逻辑感到迷茫,对提炼主旨大意束手无策,分不清作者观点和细节支撑,不注重阅读文本材料中好词好句的积累。因此,为了对概要写作的产出做有效铺垫,搭建好写作的脚手架,教师有必要对学生写前如何开展有效阅读提供指导。

二、如何有效阅读

1.读什么。

(1)读文本信息(结构、文体、主题)。结构是文章的骨架,“阅读时把握住了文本的结构,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同样,写作时也只有把握好了文本的结构,整体谋篇布局,才能真正做到思路清晰、行文流畅”。对文本结构的剖析,可以从解读标题、浏览段首局、辨别文体、确定主题、关注过渡衔接词等方面进行。有了对文本结构的剖析和梳理,学生就能对文章的文体、主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就能据此对该文体的整体结构进行模仿,进而搭建概要写作的基本框架,使作品具有逻辑性。

(2)读话题语言(词汇、句式)。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应围绕文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信息,引导学生关注体现文本用词生动性、多样性、连贯性等特点的语言表达和句式,侧重核心话题好词好句的感知、提炼和释义,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优化语言表达,提高语言修养。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储备多种句式和表达(非谓语、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倒装句、强调句等),提高语言输出的质量。

(3)读情感态度。“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体验文本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如此,学生在写作时才能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及正确的态度”。“如果教师在解读文本时有意引领学生体验其中蕴含的情感态度,学生就能更好地在写作实践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阅读中积极的情感体验一旦被激发,学生的写作内容将更加丰富”。因此,在搭建概要写作支架的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情感因素,设身处地感受语言背后的情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阅读过程中,“把学生无意识中‘被打动的阅读体验放大,并引导他们进行摘要并概述,定能激发他们的思想活力,提升其阅读的理解能力”。

2.怎么读。下面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第6模块18单元第1课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在概要写作前开展有效阅读。

(1)通读全文和标题,判断文体和大意。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从篇章结构看,议论文框架脉络清晰:话题—论点—论据。文章主要论证了人们对美的观点没有一致的看法,美的标准随着时代和文化群体的不同而变化。文章的最后一句再次呼应首段和标题,对明确本文论点具有很强的提示作用。另外,本文附有两幅插图,图片所展示的不同时代的女性面貌也引导着学生在插图和阅读文本之间建立联系,推断文章的主要论点,从而促进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2)提取关键信息,理清文本脉络。在确定文体、把握文章大意之后,学生要细读文本,找出每个段落的中心句,划出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重点词汇和关键词,理解文本内在的逻辑关系,便于学生基于这些关键词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加工文本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将所要复述的内容浓缩成一段文字,并将重点词挖空,以完型填空的形式呈现,然后让学生填空。利用这些关键词,学生重组课文时就得心应手了”。例如,在第五段的处理中,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以下关键词完成以下短文:qualities,subjective, important, accompanied。

Physical beauty must also be _______by inner beauty, which is found in a variety of personal _______, such as kindness, warmth. Compared with physical beauty, the judgement of a persons inner beauty is much more ________and more _________.

学生根据这些关键词,理清文本的主次信息和逻辑关系,可以“用词串句,用句串段,由段及篇,层层扩展”。

(3)灵活释义,实现语言多元化表达。在阅读中,学生找到关键词句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观点的表达方式,熟悉衔接词、过渡句以及在议论文写作时如何用事例作為论据支撑论点,增加语言的敏感度。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或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打开思路,赏析议论文逻辑严谨、论据有力的语言表达。例如,在第三段的处理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了论证“文化在现代社会仍然是决定我们审美观的重要因素”,作者用什么方法进行论证、运用什么连接词进行衔接。学生经过思考不难发现,在有些文化中,年轻女性会为了婚礼而节食减重,而另一些文化中女人则想保持身材丰满显得更加迷人。在这里,作者通过对比论证法,用“other”一词把文化对两种不同审美观的影响表现出来。此时,教师可以激活学生已有的语法知识图式,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表示对比的连词,这样,while, but, in/by contrast, in comparison等表示对比的衔接词应运而生。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要求学生进行语言多元化的写作,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能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把握逻辑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用词的讲究、句型的多样等语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体会英语语言中渗透着的美感,并运用自己所学的语言表述文本信息,即灵活释义。为了实现准确而又灵活的释义,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话题为载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累常见的同义短语。此外,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句式的规律,熟练掌握各种句式和表达,根据需要灵活运用,例如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倒装句、it做形式主语句、主被动语态交替使用等,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语言多元化的应用意识。

三、教学建议

1.把握文体特点,课内外及时训练。“任何体裁的文本都有其内在的逻辑与层次体系,把握了这一关系,就可以弄清文本脉络,准确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因此,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教材和精选练习,根据不同的文体,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新闻报道等,设计不同的阅读要求,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指导,搭建阅读教学和概要写作的桥梁,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发挥学生思维品质优势,促进学生概要写作能力的培养。

2.夯实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首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扩大词汇量,以大量阅读语篇为依托有效储备词汇和句式,在情境教学中培养良好的语感。其次,要精选适量的语篇,引导学生了解语篇知识中的衔接、修辞和连贯等,增强对同义转换、变换句型的敏感度,并开展释义练习,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3.深度解读文本,综合实施阅读教学。“对教学文本解读的高度,决定了课堂教学的高度;对教学文本解读的深度,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内涵”。教师要深入而多元地解读文本,“可以尝试从主题、内容、文体、语言和作者五个角度进行,以形成深入而独特的见解”。易言之,解读文本要把握文本的主题意义,梳理并提炼文本的内容结构,研究语篇的文体特征,关注文本中词汇、语法、句法和修辞等这些语言形式,分析作者观点和态度,进行理性思考和批判性评价。

四、结语

概要写作作为一种读和写相结合的复合型任务,“读”是前提和基础,为“写”做好重要的铺垫。教师只有在英语教学中明确“读什么”和“怎么读”,引导学生读文本信息(结构、主题、文体)、读语言知识(词汇、句式)、读情感态度,并通过通读全文判断主旨、提取关键信息和实现语言多元化等方式,落实有效阅读,才能为概要写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群.高中英语概要写作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 (12):1-4.

[2]姚旭辉,周萍,陈缨,沈琴芳,万顷.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写整合:铺垫与输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6-7.

[3]薛静波.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写作支架的有效搭建[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9):27-32.

[4]陈永芳,龚晓灵,陈小燕,孙志成.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策略培养:体验与提升[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49.

[5]庄志琳,沈萃萃,唐明霞,徐义娟.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材料处理:解读与使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30.

[6]王旭碧,罗晓杰.例谈思维品质视野下学生概要写作能力的发展途径[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7(8):68-72.

[7]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8.

[8]张秋会,王蔷.浅析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1):11-16.

猜你喜欢
概要写作有效阅读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浅析高考新题型概要写作的问题和策略
概要写作与英语阅读教学之间的融合分析
基于支架理论的高中阅读理解和概要写作的联动教学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
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