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实验的重要意义并不在于它多么惊悚,或者逼迫你做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试图告诉你,惯常你所坚信的、人类社会的一些准则,可能并没有那么理所当然。从这点来看,“洞穴奇案”恰是一场令人重新反思法理学的思想实验。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们当然能站在某一观点的立场上,对另外一些观点发表臧否。但正如萨其荣桂在《洞穴奇案:一场踢皮球的文字游戏》(《书城》2018年3月号)中指出的那样,这一实验最为核心的部分在于,当道德和法律发生牴牾,司法的力量应当承担起何种职责与担当?人们常嘲笑古代中国“法理不外人情”的迂腐,却从来不去思考理想在现实中所遭遇的复杂处境与不可预知的未来。思想如刀锋,需要不断地磨砺,而真正的思想恐怕须得经历反复的矛盾逼迫,左右互搏,方能在细微的夹缝中生出自己的嫩芽。
—魏 东
#戴燕:在世界背景下书写中国文学史# 回过头重读当时的汉学作品总显得很有趣,在基础知识上错漏百出,却总能别有洞见。如柳田国男曾经在阐述为何日本学人特应该研究民俗与传统文化时所言,外国人于文化上总有隔膜,而“土著”则虽理解而无学术之思考,唯有日本学者能驾驭两者而得兼。想来彼时的中国学人在撰写各类文学史时,所持的角度也大抵类似,既是对外国学术的学习借鉴,也是对本土文化的自反性理解。
—微信@思 賢
#麦小麦:东野圭吾的七个关键词# 麦小麦的文章把一个真实、具体的东野圭吾呈现在我面前,引起了我对他的作品的阅读兴趣,因此买下了久已耳闻的《解忧杂货店》和《放学后》,切近地了解麦小麦所说的“诡计”与“治愈”。确如作者所言,《放学后》作为东野的早期成名作,文笔和剧情较有特点但略显青涩;而《解忧杂货店》更像是温情故事大串烧,体现了东野的人文关怀,也能看出他作为小说家的成长。
—微信@沈小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