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更好地践行新课标

2018-06-12 10:26潘颖瑜
师道·教研 2018年4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新课标探究

潘颖瑜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强调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综合素质。语文课程不再是“文本课程”,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语文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智力的开发者;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语文课堂践行新课标的过程中,需要每一位教师掌握学科特点,发挥个人兴趣特长,将理论联系实际,融入到教学工作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钻研课题,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积极的充满个性的学习方式。從本质上讲,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前提,而合作、探究又有利于自主的深入。而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尤其是小学生。崔峦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中多次提到教师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的作用,强调“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教师可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大胆实践:

一是营造“互动·对话”的氛围。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安全的教学氛围。要凸显学生主体,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从而使自身的语文素养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是多一些信任和尊重。对学生表现出信任和尊重,这是教师师德的具体表现。一方面是相信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每位学生都应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尊严、权利、灵感和积极性的尊重,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的肯定。教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对学习较差的学生,也要鼓励其“我能行”的信念,让他们“抬起头来走路”。在教学时,教师应经常用激励性语言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更好地在语文学习实践中积极主动地探索。

三是多一些实际少一些形式。虽然《语文课程标准》出台已有一段时间,但有时教师难免存在误解。比如有些青年教师注意外在的东西太多,课堂上形式多样,热闹非常,学生却眼花缭乱,教学效果反而被过分花哨的形式所累。为此,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自己首先要静心,然后才有可能引领孩子亲近课文。情感不是可以做出来、演出来的,它是内心充盈时候的自然外溢。语文教学不管怎样变革,语言文字的扎实训练才是最基本的目的。

二、注重体验,优化学生的写作心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注重生活体验,表达真情实感。”生活,如同宽广的海洋,内容丰富,海洋中有取之不尽的宝藏;生活,是写作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教师须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新课标强调语文尤其是作文教学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教师可把本土地域性特色资源引入写作教学中,开展系列乡土写作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如教师可以开展“话说家乡如此多娇”的写作活动,让学生走进家乡的山水,走进本土的风俗民情,与家乡亲密接触,开发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自然资源,开发历史古迹遗留的人文资源,发现蕴涵深厚的地方文化。

三、突出重点,优化阅读教材处理

教师在教学时要依据自己的特长、学生及文本的特点,创设最优化的课堂呈现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近几年的公开课经验,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内容,抓住重点字、词进行教学,挖掘文章的感情色彩,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追求实效,合理整合教学资源

语文教学是一个整体,教师在教学时应有大局观。为了达到教学上的最佳效果,教师要整合教学中的各种资源。语文课程新标准指出:“语文着力强调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广影响,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语文教材内在知识结构的纵横交错,以及与其他学科、社会生活的联系都很紧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其他学习内容,拓宽学习资源,要结合生活实际,并应用于生活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责任编辑李少杰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新课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