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凌云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在这种新课堂的要求下,笔者发现略读课文更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一、“智慧课室”环境下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改变课堂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式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本教学模式的研究符合课题改革的新理念,体现了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能力,能更有效地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 建构主义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构造”过程。所有的知识都是我们自己的认识活动的结果,我们通过经验来构造理解。反之,经验又受到自我认知“透视”的影响。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3. 《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论依据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二、“智慧课室”环境下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智慧课室”环境下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概括说就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苏霍姆林斯基說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智慧课堂就是师与生,生与生,人与机的对话、沟通、交往、合作、探究以及能力展示的平台。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课堂,带着更多的疑问出课堂。笔者这里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略读课文的教学为例,对“基于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进行简析。
1. 课前预习,提出问题
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教学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通过预习并能够提出问题。
在倡导自主、个性化学习的智慧课堂,预习变得尤为重要。在笔者的语文教学中,习惯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为学生们准备了一本与教材同步的《预习学案》,里面的内容涵盖了:朗读、生字、词语理解、文章内容梳理、主要问题思考、课外知识、学生的疑惑。学生以《预习学案》为依托,利用自己的学习平板上“优课互联”学生端的电子书包搜寻资源:课件、文档、图片、视频,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相关的课外知识,学生在自学基础上提出自己不明白和想探究的问题。就拿《牧场之国》来说,学生通过电子书包、网络的资源学习,看到了荷兰不仅是牧场之国、花之国、运河之国还是风车之国,甚至有的同学还搜索到了风车的发展历史。检查《预习学案》时,发现学生提出“为什么第二个‘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后面要加冒号呢?”“为什么荷兰的傍晚是寂静的?”等一些深层次思考的问题。学生课前带着问题,进行有效的预习,使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出充满自信,胸有成竹,主动参与的积极学习状态,而课堂的提问与回答更是精彩纷呈。基于问题的自主预习,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好习惯,还使学生养成了爱提问的能力。就如鲍波尔说“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有效的预习,有效的质疑,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无穷的吸引力,充满生命力。
2. 课上检测,发现问题
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智慧课堂倡导先学后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终身受益的教学模式。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先学”?如何发现学生在“先学”中的问题呢?那就是五分钟的检测试题评价。在智慧课室教学环境中,笔者通过“优课互联课堂”的教学平台,设置5分钟完成的基础试题,发送到学生的平板学生端。测试结束后,教学平台的教师端会立刻进行批改,并将学生的得分、错误题都显示出来,再发送给每一个学生,学生很快就知道自己在预习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例如在略读课文《麦哨》的在线预习检测中,笔者发现本篇课文要掌握的多音字“和”的用法,有一半的学生不能够正确区分使用。又如课文内容理解:“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是哨声?还是什么?学生在预习时没有感悟出来,所以将这些在预习检测中发现的问题都列入了后面的“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环节中去解决。在这样的一个环节设计中达到了“摸查学情”的目的,帮助老师“以学定教”,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的一个设计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参与度、注意力,提高了略读课的教与学的有效性。
3.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在智慧课堂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沟通,还有生生之间的沟通,小组式合作探究学习很好地诠释了教学的本质。知识的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在《牧场之国》这节课的“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环节中,笔者结合学生的困惑归纳了以下几个问题:课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找出来。作者几次提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有什么作用?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集思广益,进行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让学生围绕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利用多种资源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如学生利用平板通过互联网去寻找,通过阅读课文去理解,通过讨论去分析,通过合作去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热烈讨论,主动分享,学生的回答异彩纷,课堂的生成极具创造力。
在智慧课室环境下的课堂是思维碰撞的课堂,是富有创新活力的课堂。学生在分享中“悟”,在探讨中“思”,从而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智慧课室”环境下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的成效
在“基于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中,笔者合理地利用了智慧课室的教学环境,依据“教”与“学”的需要,将信息技术与略读课文的教与学深度融合。在近一年的探究摸索中有以下收获:基于问题的预习及检测是在合理利用“优课互联课堂”教学平台和平板电脑的基础上实施,这个技术的进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师生、生生、人机之间的互动和反馈的效果、效率。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中,合理利用学习平台的学习资源和网络资源,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环境和条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归纳总结上,培养学生梳理知识、归纳知识的能力,使知识在学生脑中留下了清晰完整的印象,更达到了知识内化的效果;合理利用PMIQ反思总结表,培养学生的总结反思能力。整个模式的实践探究过程中,在技术和资源的支持下,学生的主体性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质疑、解疑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该教学模式还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