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中的游戏

2018-06-11 11:20周丽惠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庭院积木树叶

周丽惠

我园有一个庭院(见图1),那里有草地、桂花树、木桩、滑梯、秋千、小推车……孩子们一来,庭院就热闹起来。他们有的在走木桩,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滑滑梯,有的在推着小车四处跑……在这样的游戏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我们设想:如果增加一些材料,孩子们的游戏又会如何发展呢?于是,我们组织了一个游戏研究小组进行观察、跟进。

●帐篷引发的游戏

我们在庭院放了三四顶帐篷,观察孩子们是否会因此生发出一些新的游戏。

“这是我们的家,睿睿快过来,你做爸爸。”“涵涵,快,我们一起去那里,我做妈妈,你做姐姐。”孩子们自由结伴玩起了过家家游戏,一个帐篷就是一个家庭,有爸爸妈妈、弟弟妹妹等角色(见图2)。等分完帐篷、商量好角色,孩子们才发现没有什么材料可玩。他们开始想办法:把楼梯下面的纸盒拿来做灶台、锅,到草地上拔点草用来做菜,到班里去拿需要的材料,到旁边的班级去借材料……不过,借用的材料是要还的,下次游戏怎么办?于是,孩子们又想出了从家里拿材料来的办法。第二天大家一起搜集了锅、布娃娃、衣服、手机、电话机、碗、盘子、装洗衣液和沐浴液的瓶子,教师还自制了馄饨、饺子、荷包蛋、汉堡包等。接着,师幼一起把所有材料分类放到庭院的材料柜里(见图3、图4)。

●搬材料“游戏”

孩子们的游戏开始了。丰富多样的材料让孩子们异常忙碌,他们或拿着篮子,或推着小车,把材料搬到自己的“地盘”上:

天天家的大人都出动了!哥哥搬了两口锅,姐姐搬了两口锅,爸爸又搬来了一口,桌子上已经有五口锅了。这时,外出的妈妈回来了,手里也拿了一口锅(见图5)……

小小是家里的爸爸,他正忙着用小推车装货:饮料罐、面包、电话机……每样来一件,通通扔进小推车,火速运回家,哗啦一下倒在地上,又转身往材料柜奔去。家里的宝宝们在一旁开心地玩跷跷板,地上堆满了物品也不去整理(见图6)……

30分钟过去了,孩子们还在搬材料,材料柜几乎被清空了,庭院游戏变成了搬材料“游戏”。我们想,孩子出现抢占材料的行为,是因为新材料的强大吸引力,还是因为孩子的行动先于思考?最终,我们决定先不急于判断或介入,观察一阵再说。

在接下来的几次游戏中,孩子们抢占材料的情况并没有好转,我们在游戏现场只看到一个个“搬运工”在跑来跑去,而孩子们静下来游戏的时间很短,游戏情节也比较简单。为什么材料丰富了,孩子们的游戏情节反而少了?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我们开始了持续的观察和思考,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有的孩子看到别人在搬也稀里糊涂跟着搬;有的孩子毫无目的,不管是否需要,把每样东西都搬回家再说;有的孩子不经协商各搬各的,结果同组孩子搬了同种类型的材料。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导致以上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材料太多,孩子们有点无所适从;二是同伴之间没有协商,搬材料多有重复。针对这两个原因,我们向教师提出了两个建议:首先,适当减少材料,材料不是越多越好,材料多了反而可能干扰孩子。于是,教师减少了同种材料的数量。比如,20口锅减少到8口,70多个易拉罐减少到20个;去掉了一些小物件,如发夹、蝴蝶结等。其次,给孩子观看精心筛选的反映混乱场景的照片和视频。果然,孩子们观看后自己也发现了游戏中的问题:“锅太多了,一个锅、一个电饭煲够了!”“我们都拿不到电饭煲,都被你们拿走了!”“我们家的东西已经够了,可童童还要搬,太多了,都放不下了!”“我们不想要砖块,天天非要给我们。”看到孩子们意识到了问题,教师适时引导:“那么下次玩游戏时要注意什么呢?”孩子们都说“不要拿太多材料,需要什么拿什么”。

●海洋球的N个“化身”

第二天,孩子们再次来到庭院。由于材料柜里的材料减少了,孩子们搬材料的时间缩短了,每个家庭的成员也开始分头整理物品、做自己的事了:

天天家的妈妈在帐篷里用纸盒当电视机,用围巾铺了小床;爸爸在清点食物,忙着做菜;两个孩子拿着碗围着爸爸说笑……

小小作為爸爸在用砖块搭建自家的围墙,妈妈和宝宝到院子里准备对称地栽种两棵树……

随着游戏次数的增加,孩子们的游戏渐入佳境。与此同时,我们发现了“海洋球”这一材料的N个“化身”:

妈妈生了小弟弟,刚做姐姐的女孩在用海洋球煮红鸡蛋(见图7)。

用海洋球做成一锅汤团,一家三口围在一起享受美食(见图8)。

饭店老板在杀鱼,今天的菜全跟鱼有关,蓝色的海洋球是清蒸鱼,红色的海洋球是红烧鱼,黄色的海洋球成了油炸鱼(见图9)。

男孩“霸气”地将布铺在地上,倒了一网海洋球,开始吆喝:“卖鱼了!卖鱼了!”瞧,海洋球是鱼,桂花树叶成了钱,两片树叶买两条鱼,一堆树叶买一捧鱼(见图10)。

孩子们的想象天马行空,海洋球被孩子们替代成任何物品,他们的游戏需要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虽然饺子、馄饨等自制游戏材料形象逼真,但只能作为饺子、馄饨等,无法赋予想象而成为另外的物品。而海洋球没有特定的形象,它可以作为球,也可以成为鱼,还可以当作恐龙蛋,具有很多可能性,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游戏意愿赋予其新的名字。

在后来的多次游戏中,孩子们将馄饨、饺子、荷包蛋等自制材料搁置一边,却对海洋球情有独钟,海洋球的N个“化身”彰显了孩子无穷的想象力。于是,我们增加了积木、纸筒、纸箱等具有想象空间的材料,看看能否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创意。接着,我们观察到了以下游戏场景:

浩浩一家正在用积木做美食,绿绿的青菜、红红的番茄,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大餐准备好了(见图11)。

可可正在化妆,她的化妆工具有点特别,是一块粉色的雪花片积木。

正方体积木在亮亮的游戏中成了对讲机,他玩起了抓小偷的游戏。

积木能变成衣服吗?思思正准备将刚洗好的“积木衣服”晾起来。她左手拿衣架,右手将衣架的钩子穿过“积木衣服”中间的孔,一件衣服就晾好了。

祖儿用积木做围栏,圈住滑梯和跷跷板,这里就是游乐场了!欢迎来玩哦(见图12)!

我们发现,想象替代行为让孩子们的游戏更富有创意。孩子们使用替代物是有一定的逻辑性的,想象也并不是不着边际的。他们能敏锐地发现事物之间细微的关联,这种关联可能来自外形、颜色,也可能来自某一经验。比如,积木变蔬菜,应是源自积木的颜色;而将积木当作衣服,是孩子藉由衣架的钩子可以穿过积木中间的小孔所产生的联想;用积木当围栏,则是源于日常的建构经验。

●自己制作游戏材料

孩子们的游戏进入了一个不断生发创意的阶段,海洋球、积木、纸筒、纸箱等材料不断发挥着替代物的作用,丰富着孩子们的游戏。渐渐地,我们发现孩子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用替代物了,他们开始了创造。

祖儿和小伙伴开了一家游乐场。作为游乐场的老板,他决定用树叶做门票。可是让他苦恼的是,小伙伴们随便捡片树叶就来当门票。于是,他向教师借了笔在树叶上描绘图案(见图13),还说:“这是游乐场的门票。有了这种门票,才可以进游乐场。”手拿捡来的树叶准备进游乐场的小伙伴们不解地问:“那怎么样才能得到门票呢?用钱买吗?”祖儿说:“只要捡到5片树叶,就可以来换一张门票了!”

祖儿自制门票的行为让我们意识到材料柜里的材料已不能满足孩子的个性化需求了,于是,我们准备了纸、笔、超轻黏土等材料供孩子自制游戏所需的材料,支持孩子的游戏创意。

涛涛和小伙伴开了汽车修理店,他们正在制作入场券:将纸裁小,每一张小纸片都写上数字。老板说:“有券的可以停车修理!”

商店一个一个多起来了,生意越来越难做。为了招揽顾客,大家各出奇招。“王牌饭店”里,孩子们精心设计了广告牌,在金色纸板上画上各种美食(见图14),一名员工举牌吆喝:“免费试吃,不好吃不要钱!”吸引了很多顾客。在“爱心理发店”,孩子们在用卡纸做的广告牌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爱心、一把剪刀、数字“30”,店长说:“这个广告牌的意思是,理发特价,只要30元。”

在“商店”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孩子们脑洞大开,发明了许多新产品——

宝宝和好朋友在半圆形泡沫球上用超轻黏土装饰各种花纹,新鲜出炉的蛋糕大受欢迎(见图15)。

昕昕正在制作沙冰,她把白纸撕碎,团成球,放入铝箔纸盒內,再用扭扭棒做成草莓酱,一杯美味的沙冰就做好了。

天气有点热了,用积木做的冰棍不会化掉,装进三轮车,走街串巷卖冰棍去了(见图16)。

孩子们的游戏在不断发展,他们以“家庭生活”为核心拓展出若干“产业”,理发店、旅行社、快递店、饭店、舞蹈学习班等这些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所被逐一纳入游戏中,形成了一个包含吃、喝、玩、乐、学的小小社会生活圈。我们渐渐发现,孩子们对于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具有个性化,所以,他们常常利用班级区域活动时间制作游戏材料,将区域活动与庭院游戏有机结合了起来。两者的连接让孩子拥有了更多探索和学习的可能性。比如,“旅行社”想绘制更为清晰的导游图,孩子们在区域活动时找来地图分析上面的数字、符号和文字等,并尝试模仿绘制导游图。又比如,孩子们带着区域活动中制作的花到庭院中玩“花店”的游戏,还推出了打五折、买一束花送一条鱼等促销手段。

在自己创造的庭院生活圈内,每个孩子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成长。他们学会了遇到冲突就协商,有了困难就想办法克服,他们的交往能力、创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日益增强。

猜你喜欢
庭院积木树叶
堆积木
树叶的不同称呼
过年
庭院中的童年
唐艺萍作品——别墅庭院设计
一片树叶
有趣的积木
玩积木
Yard Work庭院杂事
小树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