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琴
【摘 要】学科整合可以分为学科内整合与学科间的课程整合两种。小学数学学科内的整合是指将小学课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整合。达到教学资源的优化,使之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学科内的整合是以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内容进行结构性的调整。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科内 课程整合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课程整合实施指课程内和课程间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整合,也指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内外的整合。学校应根据实际,从学科内的局部整合到学科间的主题整合,再到“全课程”的统整,逐步推进。学科的课程整合是课程整合的准备阶段也是必备阶段,是课程改革的最基本模式,也是及其重要的模式之一。学科内的课程整合是将学科内容、各个教学要素及教学环节进行相互融合和有效组合,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科核心能力、综合素养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学习材料的整合
學习材料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数学思维的重要载体。将学习材料进行有益整合,可以让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学习材料的整合可以是情境材料的整合、探究材料的整合、练习材料的整合等。将学习材料进行有益的整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研究,探究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维。
情境的创设拉近了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学生通过情境来解决相关的问题,收获了知识,形成数学的思维。整合问题情境,以情境串的形势来进行整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同一情境下来解决不同的问题。如笔者在进行三年级上册《文具店》一课时,结合文具店的情境,借助“元、角、分”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认、读小数。课始,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各文具的价格是几元,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在练习中还是用同一情境,让学生模拟购物,在购物前需要说清购买文具的价钱,再说要怎么付钱。学生在活动中,能将元、角、分表示的价格正确用小数表示出来。用小数表示八角一分和八元一角,学生很容易做错。在情境中出现橡皮0.81元,钢笔8.10元,进行比较后,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整节课学生都在“购物中”,这样的情境整合,与多个情境教学相比,学生更能深入探究,避免了学生频繁换情境的生疏感。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不足,在教学中借助一定的材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探究材料的整合指将一个单元或一节课整体考虑,设计出一组能连接各内容的材料。让尽可能少的学习材料达成尽可能多的教学目标,实现学习材料的最大化利用。
如《包装的学问》是一节综合实践课,学生已经了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我给每位学生准备一瓶盒装牛奶,让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了学生探究规律、积极思考的能力,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先提出问题:2瓶牛奶怎么包装最划算?同桌两个人互相合作,用牛奶盒拼一拼,计算出哪种包装盒最节省包装纸。找出规律,重叠的面积越大,表面积就越小,就越节省包装纸。接着让学生思考3瓶牛奶怎么包装最省包装纸?四人小组探究。最后是4瓶牛奶怎么包装最省包装纸这一问题。四人小组探究,不计算来进行判断,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相关知识的整合
将相关的知识进行整合,可以使知识结构化,形成一个新的、统一的整体。在学科内整合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对所积累知识的整合,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创设系统的、连续的学习情境,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思维方式等综合素质。
如乘法口诀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编排在《乘法1.》和《乘法2.》两个单元中。2—9的乘法口诀都是从生活中的素材入手,先呈现计算的过程,再根据相应的乘法算式编制出乘法口诀。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以下为《表内乘法1.》中依次出现的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乘法,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了从直观到抽象的衔接,为学生提供了半抽象的点子图,帮助学生建立从图到式再到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到《表内乘法2.》,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教材中6—9的乘法口诀,采用了同一的形式,从生活中的素材入手,呈现计算过程,在编制出相应 乘法口诀,略有不同的是,不再出现了半抽象的点子图,体现了教材从扶到放的过程。在教学时笔者把《乘法口诀1.》与《乘法口诀2.》进行了整合。教学内容可以整合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为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时间为2课时;第二部分为乘法口诀的编制,渗透找乘法口诀间的规律意识,初步用规律来记忆乘法口诀,教学时间为4课时;第三部分为探索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熟记乘法口诀,教学时间为2课时;第四部分为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时间为2课时。笔者认为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单元的重点是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教学难点是探索各口诀之间的关系,掌握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不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还应知道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知道其意义,从中掌握学习的方法。
三、结构化的知识整合
结构化思维是以事物结构为思维的对象,对事物结构的建构为思维过程,力求得出事物客观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布鲁纳指出“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以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简单的说,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结构化思维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它将零散的知识加以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纲领化,便于学生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因此,结构化思维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系统、不断完善学习认知结构,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认知和表达的能力,对形成核心思考能力有着重大影响。
如总复习,教材中是把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分开来的。在教学时可以把这几部分整合在一起复习,这些都具有共通点,教师可以从数的意义、组成、计数单位等方面来进行复习。
小学数学的课程整合就是一个知识梳理的过程,把所有相关的知识连成线,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构建起一个知识网络,让所学知识结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