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概念的探析

2018-06-11 11:13曹强
中国学校体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田径动作身体

曹强

初步查证“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或“基本动作”的概念在我国最早出现在1984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体育辞典》中,在中小学体育教材中最早出现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版的《体育与健康》教材中,也仅在水平一教材中出现了“基本活动”的名称;2012版《体育与健康》教材中从水平一到水平三都出现了“基本身体活动能力”的概念。华东师范大学2001版的《体育与健康》教材没有出现这个概念,直到2012版《体育与健康》水平一至水平三教材中出现“基本身体活动能力”的概念。为此对“基本身体活动能力”这个概念大家还比较陌生。厘清概念对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发展和《体育与健康》教学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上所综述的基本活动能力是人体最基本的活动能力,如,走、跑、跳、投掷、攀登、钻、爬等基本动作能力[1]。

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是体质的范畴之一,体能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身体运动的技能。如,走步、跑步、跳跃、投掷、攀登、钻爬等动作,有时又称为 “基本动作”或“基础运动动作”[2]。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体育与健康》教材中,都将走、跑、跳跃、投掷、攀登、钻爬、平衡、悬垂和支撑等项目归为一类,称为“基本身体活动”,是人类为了适应生存所必备的本能活动,也是人类最基本的身体活动方式。

综上所述,走、跑、跳跃、投掷、攀登、钻爬、平衡、悬垂和支撑等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动作是人的基本动作或基础运动动作,完成这些动作的能力,称为基本身体活动能力。这些动作的发展和基本身体活动能力的掌握是所有人都要经历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动作行为随着生命历程而发生变化,这个变化是质的、序列的、累积的、有方向性的、多因素的和个性化的[3]。为此动作的发展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掌握每个个体是各不相同的,是受不同约束动态交互作用的结果,个体间存在着差异,但动作行为的发展方向和顺序是相对一致和普遍的。

二、基本身体活动能力是运动能力的基础

基本身体活动能力是一种生存能力,是人体在日常生活、劳动和运动中所必需的走、跑、跳、投、钻、攀等能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基本活动能力体现的是一个人基本动作行为变化的过程,是每个个体都必须经历的,但都存在差异。从基本活动能力的定义中,不难发现,人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下,身体进行各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人为了生存而必须具备的本领。从其性质上可划分为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和柔韧,主要的表现形式为走、跑、跳、爬、投、推、拉、握、支撑、悬垂等,是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而本身就具备的本能性的本领,不含有技术因素,但却是学习和掌握技术的必备基础[4]。基本活动能力是不需要接受专门学习,是随着个体动作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如,婴儿从手碰到五指抓握再到指间抓握地使用勺子就是一种自发性的精细动作技能发展过程,是不需要人教的,但它受生物因素(遗传和个体特有的特性)、环境因素(空气质量、营养时机等)和任务相关因素(可用空间、规则等)的影响[3]。

基本活动能力是人类个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领域,据现代科学研究,个体出生至约16岁,是生命的“幼态持续”阶段,这是人类机体特有的,以大脑皮层为核心的,逐渐发育成熟的阶段[5]。个体运动技能和知识的基础就是在这个阶段中形成的,因为在这个阶段人经历从无助的婴幼儿——儿童期精细动作——儿童期大肌肉群的动作——儿童期的成长—青春期的成长与动作发展的“幼态持续”阶段,在这个阶段決定了人精细动作及大肌肉动作发展和个体基本动作模式的定型,也是灵敏、柔韧、协调、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发展的奠基时期,更是大脑及神经系统发展的关键时期。

基本身体活动能力与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相结合构成了人的运动能力。有人认为,田径是一切运动的基础,因为是将田径的动作理解为与身体基本动作等同,这是一种误解。应该说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才是运动能力的先备基础。众所周知,基本动作发展好的学生,相对学会技术动作的速度就快,因为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好的学生,相对在灵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方面就强,为学技术动作奠定了基础。技术动作掌握得越好,学生越有信心,越乐于参与运动,反之又提高了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发展后,又反之促进动作技能的掌握。如,前滚翻动作的发展序列是前滚翻成坐撑——前滚翻成蹲撑——远撑前滚翻——鱼跃前滚翻,在这个发展序列中,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在大量的练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提升,提高了学生控制身体的能力,发展了相应的身体素质,也使动作的难度逐步提高。所以说基本身体活动能力是运动能力的基础,运动能力的兴旺反之又促进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

为此抓住青少年这个成长时期尤为重要,尤其在当今活动场地缺乏、活动机会不多、活动方式简单的现状下,如何提高“幼态持续”阶段的基本身体活动能力是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这不仅涉及一些有运动天赋学生今后运动技能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所有学生今后健康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需要注意的两个倾向

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是人都具备的技能,是人生活、工作基本动作的能力表现,它的特点就是简单但有个性化。虽然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是简单的,但在教学中不能走上简单之路,要有趣还要有用,要为学生的当下和未来服务。为此在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2点:

(一)概念混淆化

虽然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概念在19世纪80年代已经出现,但这个概念进入中小学的体育教材仅有7年的时间,所以对于广大体育教师来说,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还比较陌生。由于多年来体育教学一直受竞技体育的影响,往往容易将基本身体活动能力与田径项目混淆,影响了学生基本动作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产生混淆的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

1.受固有思维的影响,有一些体育教师对“基本动作”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概念不了解,往往将基本动作中的跑步、跳跃、投掷等动作与田径项目中的投掷、跳跃、跑步等项目等同起来。如,对投掷的理解,从基本动作的角度来看,投包含了投、丢、扔、抛等动作,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将侧向投实心球、双手正面头上投实心球、推铅球等竞技或测试项目等同于基本动作的投,一个是生活含义的投,是为生活服务的,如,丢、抛、扔等动作;一个是竞技性项目的投,是为竞技取胜服务的,如,推铅球、掷标枪、投铁饼等。

2.受竞技比赛或测试的影响,在教学中更关注与竞技和测试相关的动作,遗忘了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投掷(基本动作)练习打下坚实基础,成就竞技项目和测试动作的投掷动作。

3.教师缺乏课程意识,仅知道田径项目,不清楚田径类课程,对教材呈现的内容不够了解。

从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田径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了田径类课程的基本概念,即田径类课程是以走、跑、跳、投等多种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竞技性、健身性、实用性练习项目为主要内容,以发展人的基本运动能力和生活生存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基础性体育实践课程。[6]为此具备了课程意识,就会明白田径与田径类课程的区别,在教学中就不会仅呈现田径类课程中的竞技和测试性内容,而是通过大量适合学生特性的活动内容来发展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了。

所以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干扰了体育教师对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理解,许多教师简单化地将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等同于田径项目,人为地缩小了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途径。应该说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是一切运动项目的基础,不局限于田径项目,而且不局限于田径类课程,不仅是田径类课程能促进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所有运动类课程也都能促进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

(二)操作简单化

在教学中经常出现单跳双落的内容,为什么要学单跳双落呢?从跳的动作分析,主要有单跳双落、单跳单落、双跳双落和双跳单落,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其中的某一动作呢?在生活性运动中又会出現哪个或哪些动作呢?在竞技性运动中常见的又是哪个或哪些动作?甚至还有在劳动性运动中常见的又是哪个或哪些动作?如果没有想厘清以上问题,就容易出现简单化倾向,即仅看到与急行跳远相关的单跳双落,而忽视了还有单跳单落、双跳双落及双跳单落等动作。

这就涉及贾齐教授所论述的“关系”与“形态”的问题了,就是将作为课程内容的运动(动作)从内部理解为关系性存在,而将包含该关系的运动(动作)作为它的“形态”性存在。如“助跑—制动—起跳—空中动作—落地”是所有“跳”的动作的内存关系,而外在表现形态就更丰富了,如,竞技性运动中跳高、跳远、跨栏、篮球行进间投篮和抢篮板球、排球扣球与拦网、羽毛球的跳起扣杀等,在生活性运动中的跳房子、跳皮筋、跳绳、跨障碍等,在劳动性运动中的跨过一个水潭、跳上一个台阶等。这些动作虽然外部形态完全不相同,但是构成其内部结构的关系却是相同的,因此从“关系”的立场出发理解课程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种运动形态予以表现,而不会被内存关系所束缚[7]。

为此从“关系”的角度出发理解运动(动作)是关键,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蕴含于众多的运动(动作)中的共同性。如,快速折返跑的内在关系是“起跑—快速跑—绕过障碍—再加速跑”,表现形态在篮球、足球、垒球、绕障碍接力等运动;变向跑的内在关系是“起跑—快速跑—减速—变向—再加速”,表现形态在篮球、足球、乒羽、手球等运动;投的内在关系是“助跑—制动—挥臂—缓冲”,表现形态在抛、丢、篮球传接球、踢球界外球、羽毛球扣杀与发球等运动。

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出发时,将“关系”作为课程内容的本质性存在予以理解时,具体运动(动作)的特殊“机能”就不再是选择技能类内容的唯一基准和出发点[7]。这时在教学中就会出现大量学生所喜爱的包含某一基本技能内在“关系”共同性的外在表现“形态”的一系列动作,作为发展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内容,从而拓宽了体育教师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丰富了学习资源,并且资源会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也就更能被学生所接受。

参考文献:

[1]梁志燊.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理论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29.

[2]万钫.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健康体育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50-51.

[3]Greg Payne,耿培新,梁国立.人类动作发展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28.

[4]李斐,颜崇淮.早期精细动作技能发育促进脑认知发展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05(30): 2157-2159.

[5]茅鹏,严政,程志理.一元训练理论(压缩修订版)[J].体育与科学,2008(6):28-32.

[6]王家宏,邰崇喜.体育教材教法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182.

[7]贾齐,李捷.作为“关系”的体育课程内容[J].体育与科学,2004(2):71-74.

猜你喜欢
田径动作身体
全国田径冠军赛
下一个动作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计数:田径小能手
画动作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田径翻身 足球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