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工匠精神融入国土资源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程的现状研究

2018-06-11 11:17谭芳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文化素质工匠供给

谭芳

[摘           要]  如何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是当下众多高职院校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在培训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也应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思想内涵,通过两方面的教学培养打造德才兼备,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高级人才,从根本上解决当下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基于供给侧改革视域,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客观化、理性化的角度分析,对“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程进行尝试解读。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高职院校;素质课程;供给侧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5-0040-02

工匠精神是新時期人们必备的职业精神与道德素养,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培育与传承的伟大情怀。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详细阐述了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程的必要性与意义;第二部分介绍了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程的现状;第三部分针对上述多种问题,得出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工匠精神”进一步融入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程的有效路径。

一、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程的必要性与意义

以往的高职院校并没有下意识、有计划地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仅仅是教会学生一些技术和理论知识,而这种现象是非常有害的,工匠精神的缺失将会使学生失去核心竞争力,在进入社会时出现就业难以及就业屡屡被拒等问题。一直以来,各大高校都没有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高校的课程中也没有关于工匠精神的解读和培育方针,然而缺乏“工匠精神”并不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与成材,也不利于学生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在教育全面变革的新时期,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程是非常必要的,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工匠精神是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推力,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保障,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推动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切入口。

(一)工匠精神是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推力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渡时期,祖国的建设将需要大量“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而工匠精神是衡量个人能力与品德的重要方式,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必定是德才兼备的人才。此外,我国的高新领域与高精尖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这些领域对人才的专业技能与文化素质作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专业人才具备良好的的工匠精神,能够在岗位上沉淀下来,日复一日地钻研与学习,为祖国伟大事业的建设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投入十二分的精力。在我国供给侧面临重要改革的当下,工匠精神成为重要的推动力,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必将成为今后祖国建设所需要的高级人才,能够极大地推动供给侧的深化改革与进一步发展。

(二)工匠精神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保障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工匠精神将会成为学生重要的就业保障。为什么工匠精神与就业息息相关?一方面,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渡时期,政府给予了高新企业以及高精尖领域政策的扶持,未来这些领域与行业必将蓬勃发展,而这些领域与行业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养,缺乏工匠精神的毕业生是没有办法在这些行业站稳脚跟并持续发展的;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接收高等教育人数的增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越来越大,这使许多毕业生面临淘汰的风险。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能够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使学生在寻找工作时更容易被企业接纳和认可,同时也降低了自身被淘汰的风险。

(三)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是推动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切入口

现阶段高职院校为企业培养与输出的人才仅仅是总体合格,事实上许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并不能够很好地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更不能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仅仅是在企业完成最简单最廉价的工作。企业的发展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而高职院校没有办法满足企业发展所需,这两者之间无疑是充满矛盾的,这种现象的产生既对高职院校的影响力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也使企业的发展动力严重不足。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因此当下职业教育供给侧急需改革。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堂中,是进一步落实课程改革的体现,也是实现培养高素质学生的必然要求,使高职院校能够更好地完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神圣教育使命。

二、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程的现状

现阶段“工匠精神”已经逐步融入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课程中,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当然,由于高职院校将工匠精神融入文化素质课程中的举措还处于实验阶段,相关课程并没有发生非常大的改变,因此现阶段工匠精神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和普及,培训方式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目前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应该给予肯定的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在此对其综合分析。

(一)前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期遇到瓶颈急需突破

在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程之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许多学生改变了对所学专业的看法和态度,并且在课堂上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学习专业知识。总的来说,一些好学而上进的学生进步是比较明显的,经过了工匠精神的洗礼和熏陶,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均有明显提升,这是传统课程所不能做到的。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程后的中期却遇到了许多瓶颈,首先是许多学生暂时不能体会工匠精神的内涵,没有及时地从工匠精神中得到直接的好处,对工匠精神产生了一定的怀疑,认为工匠精神是无用的、多余的。这种现象与观念普遍存在于各大高职院校中,许多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和理解是不到位的,自然也没有办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工匠精神。

(二)没有将工匠精神深度融入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程中

在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里,工匠精神只是作为稍微提及的话题出现在文化素质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并没有深入挖掘工匠精神的内涵,同时也并没有告诉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与相关意义。如此以来,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和理解是片面的,没有体会到工匠精神的主要意义,仅仅将其看作教师上课安排的任务,没有主动热情地培养工匠精神。现阶段工匠精神急需融入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程中,不能仅仅作为课堂上的辅助话题,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平台还不够完善,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高职院校被赋予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相关使命后,已经成为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平台,仅仅是通过在相关课程中添加工匠精神的相关知识来完成各种任务。但实际上这一平台是不够完善的,一方面,师资力量较薄弱,没有将更多的资源倾斜到工匠精神的教育和培养中,另一方面,并没有借助各大校企的影响力,更没有借助校企的影响力使学生全面清晰地认知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三、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工匠精神进一步融入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程的有效路径

“如何将工匠精神进一步融入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程中”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广泛关注的话题。尽管前期各大高职院校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遇到瓶颈的当下还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反思当前课程的不足,进一步在各大课程中深化融入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进一步融入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程的有效路径。

(一)深化文化素质课程教学改革,构建工匠精神培育的新课程

各大高职院校必须深化文化素质课程教学改革,将工匠精神与文化素质课程教学牢牢结合,并以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清晰明确地认知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深化文化素质课程改革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基础,只有在高职院校进行深化文化素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工匠精神才能够在文化素质课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才能够有目的针对性地高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完成文化素质课程教学的改革后,学生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工匠精神,深刻意识到具备工匠精神对自身发展与成长是极其重要的,在校时能够潜心钻研,深入学习专业技能,步入社会之后也能够保持核心竞争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所长。

(二)构建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质人才必须依靠雄厚的师资力量,打造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将“工匠精神”融入文化素质课程中的必要条件。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想要将学生培养成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没有出色的教师团队是不行的,高职院校打造一批高素质教师队伍已是刻不容缓。各大高职院校应该提升师资力量,构建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些教师队伍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一言一行将对学生产生非常正面的影响。除此之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能提升整体教学效率,高职院校也就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为社会、企业输送更多的优质人才。

(三)深化校企合作,打造工匠精神培育平台

校企为高职院校提供就业机会与历练平台,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与校企深入交流,达成共识,共同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造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高职院校在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的同时,还需要和校企进行进一步合作,充分借助校企的影响力,共同打造良好的工匠精神培育平台。校方绝不可忽略校企对学生的影响力,而是需要借助校企的宣传以及学校自身的教导,将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引导,有效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为将来步入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现阶段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教学要求,我们应该肯定其在初期取得的良好成绩,也要看到其在中期与后期存在的各种局限性。我们还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反思当前文化素质课程的不足,进一步在各大课程中深化融入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为社会企业输送更多的优质人才,让学生具备工匠精神,为将来步入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君录.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8).

[2]孔宝根.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5).

猜你喜欢
文化素质工匠供给
90后大工匠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探讨
光影视界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工匠神形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致敬!老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