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朝
摘 要: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当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社会治理还存在着社区居民管理及社区居民个人发展方面的问题,统一战线在社会治理中具有独特优势,可以从创新参与治理方式、引导社会组织、构建体制机制、做好自身建设等方面积极参与安置区社会治理,促进基层社会治理良性发展。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社会治理;统一战线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8.06.008
[中图分类号]D613;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18)06-0049-03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提出计划五年内对在档的近1 000万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解决处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中国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白皮书指出,2016—2017年已完成总计589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2018年计划实施约280万人的搬迁建设任务,落实“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1]。集中安置是易地扶贫搬迁重要安置办法,如此大规模的贫困群众易地搬迁会产生相应的社会治理问题。参与安置区社会治理是新时代统一战线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社会治理问题分析
(一)安置区管理问题
住得稳是易地扶贫搬迁目标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大多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设计建成配套了相应的硬件设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基本能满足安置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中国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白皮书中明确规定安置区建设规模要适宜、功能要齐全、生态要宜居,配备好水、电、网及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规划建设好科、教、文、卫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生活超市、营业网点、公共交通等生活服务设施,努力实现搬得出、早融入、稳得住[1]。但是,易地扶貧搬迁安置区的规划建设主要是考虑安置功能,对社区社会治理功能的规划还有待提升,使传统物质文化生活习惯与新社区生活方式有冲突[2],不利于安置区长远和谐稳定发展。
1. 安置区管理问题。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后续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部分县成立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后续管理领导小组,由县长、常务副县长、相关职能部门和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后续管理工作。这种以政府部门带动安置区社会治理的模式具有执行力强、项目落实快等优势,但是这种全行政手段推动的行为不是安置区治理的长久之计,地方政府不可能一直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社区的管理上,所以社区的日常管理还是要落脚到安置区社会组织及居民身上。一些地方开始引导村民理事会、联建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较好地解决了当前安置区治理困境。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比如运行不规范、作用发挥不充分、制度不健全、职责重叠、保障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履职意识等问题,还需要多方合力协调发力。
2. 居民自身不适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的建设多是按照城市社区建设模式,并由政府全权负责新社区的规划、建设、搬迁和后期社区治理。搬迁群众由农民向市民直接转变,特别是搬迁的动力来自脱贫攻坚的政策帮扶,并在新社区中按照政府为其设计的方式而生活,移民行为相对被动,受限于他们的文化水平、工作技能,搬到新的社区后,生产生活环境差异、社会关系重组,搬迁群众传统农业生产生活方式无法体现,一些居民依然按照乡村生活的习惯,出现一些不合理行为比如公共绿地种菜、走廊里搭鸡鸭棚等,由此引发新的紧张与冲突,如陌生的邻里关系、失去或远离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高额的生活成本、对新社区程度不同的疏离感、共同体意识缺失等,造成居民不满,长期发展下去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二)居民自身发展问题
能致富是易地扶贫搬迁的另一个重要目标,致富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就业及个人能力有没有可能提升。
1. 就业问题。各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中都有确保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每户至少有一人就业的规定,同时配套了相应的产业入驻社区等措施,可以说就业的前景还是不错的。但是由于搬迁群众劳动技能差异较大,而企业追求的是利益效应,不可能全部接受社区中的劳动人员,就业的岗位设置还不足以满足居民的需求。比如一些搬迁群众除了务农外其他都不会而县城周边又没有土地可供其耕作;部分移民新区一楼建设成为商铺,也制定了三年免租等优惠政策,但是部分搬迁群众并不具备经商从商的能力;相对于较为散漫自由的农业劳动,工厂中高标准要求部分群众也难以适应。总的来说部分安置区还不能满足“能商则商,能工则工,能农则农”的就业要求。
2. 个人发展问题。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当前社会上普遍认为只要有技术专长和勤奋刻苦,就可以很好地生存下去。然而,部分搬迁群众因文化水平低、无技术专长,他们离开了世代耕作的土地,经济来源成了一大问题,如何让搬迁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是能致富的金钥匙。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中有相关的业务培训的规定,但是劳动技能培训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仅靠政府支撑,力量略显单薄,同时培训内容更多是偏向普遍性大众化的内容,无法满足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业务培训要求。
(三)后代培养问题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基本上都配套有幼儿园、小学。搬迁群众子女教育培养任重道远,需要多方配合,携手推进。
1. 搬迁户子女入学问题。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中的子女人数不少,年龄不一,安置好这些子女入学是一个较大挑战。比如,已读中学生是在原来学校就读还是来县城就读?来县城就读安排在哪些学校?学习能否跟得上进度?县城的教育资源能否支撑得起教学要求?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早谋划早准备。
2. 留守儿童问题。部分家庭父母依然是长期外出打工,在安置区势必会产生新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谁来解决、怎么解决,还有部分学生由于自身学习能力的不足,产生弃学厌学情绪,染上不良学习生活习惯,如果没有专项的观察开导机制,会不利于学生发展,对未来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
二、统一战线在社会治理中具有独特优势
(一)人力优势
统一战线具有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优势,符合治理体制机制现代化的要求。统一战线在团结各界人士、形成广泛共识中实现人力资源的团结协作,能够为社会治理整合社会力量,有效整合软实力和硬实力,推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社会秩序规范有序、社会各界团结融合。要积极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安置区建设发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二)智力优势
统一战线聚集了党外各方面优秀人才,拥有人才、智力、资金等多种资源,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可以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真知灼见,能够直接参与社会治理产生示范效应,为创新社会治理注入生机活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自由择业知识分子主要包括律师、注册会计师、税务师、评估师等专业人士和各類社会组织的领军人物以及科技精英,他们能够以自身的知识能力和影响力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作贡献。统一战线成员分布广泛,各领域代表人士具有较高的社会威望和影响,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能够对所联系群众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经济优势
统一战线经济优势体现在工商联的桥梁纽带作用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联系广泛的资源优势,在招商引资及公益事业发展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可以通过统一战线平台将一些产业落户安置区,在不损害自身发展情况下缓解搬迁群众的就业压力;统筹商会信息优势及时有效地将安置区居民需求及前景市场信息发布给相关企业,确保企业及时参与安置区发展建设。
(四)协调优势
统一战线能够畅通利益表达,反映各界群众的意愿,引导群众依法理性有序表达诉求,使不同声音充分表达、不同意见合理吸纳、不同利益充分兼顾。统一战线能够协调社会关系,引导党外人士自觉致力于共同利益,照顾他们的特殊利益,促进利益关系平衡。
三、 统一战线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社会治理的具体路径探析
(一)创新参与社区治理形式,提升统一战线工作效力
当前统一战线参与社区治理进行了一定的尝试,比如通过会议、开设议事厅让社区居民反映情况等形式,但在网络时代、信息时代智能手机普及、自媒体平台丰富多彩的形势下这种传统的方式略显单一与滞后,应该积极创建社区新媒体平台,尝试通过网络互动实现双方信息快捷、实时、高效的传递,从而增强社区网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考虑到搬迁群众的特殊性,还应增加定时走访、主动询问等方式,增强沟通,倾听安置区居民的诉求和意见,实现发挥统一战线整合社区社会力量的优势,团结社区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社区一切积极因素、化社区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达成共识,推动社区秩序规范有序、社区群众团结融合。
(二)增强社会组织活力,提高统一战线智囊团效应
社会组织是未来提升安置区社会治理良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组织吸纳和聚集着大量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以及社会各界精英,对于创新社区治理体制、协调不同阶层群体间的利益冲突、维护社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统一战线聚集了大量中高级知识分子,具有明显的智力优势。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凝聚社会各方面智慧,可以引导和增强社会组织的生机活力以及公信力、辐射力、影响力。充分利用统一战线汇集社会各界精英的优势资源,培育各类新社会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入驻安置区,发挥社会组织在搬迁安置社区的协调和桥梁作用。
(三)健全参与治理体制机制,提升统一战线工作科学性
有效的体制机制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统一战线参与安置区社会治理首先要建立健全民主协商与意见反馈制度。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的群众同样也有精神文化、公共服务、人文关怀上的需求,要建立以安置区具体问题为导向的民主协商机制,与不同需求的社区居民开展平等协商对话,畅通表达利益渠道,不断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同时出台相应的意见反馈机制,信息及时公开,保证反馈意见及时有效地反馈给提议人,树立良好形象,形成良性互动。
(四)加强统一战线成员自身建设,提升参与治理能力
社区治理有效的另一个决定因素是参与治理者的素质能力及工作水平,提升社区治理实际参与者的能力素质至关重要。参与搬迁安置社区社会治理的统一战线成员要学习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从而创新工作方法,成为一个合格的社区治理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统一战线智力优势,积极为安置区治理出言献策,多角度多领域认识了解问题,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加强沟通交流,在互动中掌握民主协商、良治善治方法,细雨润物般推动社区治理工作。
(五)发挥统一战线民主监督优势,促进社会治理良性发展
安置区社会治理良性发展需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统一战线可以组织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社会治理问题调研,重点关注政府部门对安置区社会治理方案考察认证、政策实施情况、居民意见建议等,并将调研的所得形成意见建议,向有关部门反映安置区社会治理情况,并及时跟进监督,保证问题得到实际解决。
[参考文献]
[1]中国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EB/OL].(2018-03-20)[2018-06-10] .http://dqs.ndrc.gov.cn/gzdt/201803/t20180330_881335.html.
[2]吴新叶, 牛晨光.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的紧张与化解[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2).
责任编辑:朱 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