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娱乐健身俱乐部开展与管理模式探索

2018-06-11 06:30毛雨王莉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31期
关键词:健身俱乐部高校体育管理模式

毛雨 王莉

摘 要:近些年来,高校学生体质持续下降,传统的健身模式不适应校园发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调查、调查问卷、ERP沙盘模拟模型辅助等方法,对合肥、上海几所高校的健身俱乐部进行实践课程调查,借鉴其管理运营模式的先进方法与经验,分析娱乐健身俱乐部在民办高校开展的可行性,最后提出适合民办高校娱乐健身俱乐部开展的课外体育管理与体育教学管理相结合的创新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校体育 健身俱乐部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1(a)-0108-02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continued to decline, and the traditional fitness model is not suitable for campus development. This paper conducts a practical course survey of fitness clubs in sev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efei and Shanghai through literature, field surveys, questionnaires, ERP sandbox simulation model assistance, etc., and draws on the advanced methods and experiences of its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model. Analyz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entertainment fitness club in private universities. Finally, an innovative management model suitable for private college entertainment and fitness clubs is proposed: a management mode combining extracurricular sports managemen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 College sports; Fitness club; Management mode

2018年是一个传统的体育大年。继“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之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四次提及开展体育工作,建设体育强国的计划已经在落实。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要点中,提出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1]。学校体育场馆课余时间要向学生开放,加快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这无疑为高校娱乐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契机。

据资料反映,近些年来,高校学生体质在持续下降,表现在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肥胖学生增加,身材不成比例的学生数量有所增加,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等方面[2]。一方面,是因为高校学生锻炼热情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身习惯,没有科学的训练计划;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一些高校体育设施不完善,或者体育场所分布不均匀,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1 民办高校娱乐健身俱乐部开展现状

1.1 高校娱乐健身俱乐部的定义

高校娱乐健身俱乐部是在保留传统的高校健身俱乐部特点[3](即高校健身俱乐部是高校的特有组织,依托高校现有的体育健身资源,在满足在校师生运动、健身的同时,兼顾指导高校辐射区域的大众体育健身需求的组织)的基础上,加大健身俱乐部的娱乐性、趣味性,同时加深俱乐部的市场化程度的新兴俱乐部形式。

1.2 民辦高校娱乐健身俱乐部开展情况

高校娱乐健身俱乐部在全国高校还没有开办的先例,经过我们的前期调研,我们发现民办高校有适宜娱乐健身俱乐部发展的环境。

首先,民办高校学生,课余时间用于学习、上网的比较多,用于活动的比较少。一方面,是因为高校学生课业压力大,学生对娱乐休闲的诉求强烈,另一方面因没有合适的健身场所,缺乏正确的健身指导,学生对运动、健身兴致低迷。

其次,有关报告显示,一大部分的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学习压力及学习疲惫感大,三餐无规律,睡眠、运动不足,自我调节能力差,更严重的是,某些大学生沉迷网络,完全忽视运动、健身。而娱乐健身俱乐部的建立,通过富有趣味的体育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帮助他们“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最后,调查的结果表明:男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出发点主要是,增强体质,丰富生活情趣及强壮体格等方面。女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多集中在运动减肥、塑造体形和应付考试方面。这与学生的自身需要有着密切联系同时还说明学生对体育的价值和功能有了一定的认识。

从调查结果来看,民办高校娱乐健身俱乐部虽然还没有在高校开展的先例,但是民办高校对其有着一定需求,有着适宜其发展、成长的土壤,存在着市场空白。拟建设的娱乐健身俱乐部通过组织“燃脂团操、趣味器械、撕名牌”等活动,不光满足学生的娱乐需求,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健康的体魄,丰富校园文化。

2 民办高校娱乐健身俱乐部管理模式的探索

2.1 高校健身俱乐部管理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对健身俱乐部管理模式良性发展的研究在高校尚处在尝试阶段,而大部分高校健身俱乐部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4]。这是因为现有的高校健身俱乐部管理模式不适用俱乐部的管理。现有的管理模式,虽然条理清晰,但由于高校健身俱乐部隶属于学校行政管理,运营过程受限较多,比如场馆利用率比较低、服务质量不佳、教练员不负责等。从而不能保证高校健身俱乐部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2.2 高校娱乐健身俱乐部发展的影响因素

2.2.1 管理因素

合理的管理模式有助于高校俱乐部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提高服务质量和消费者的满意度,有利于俱乐部的长远发展。目前,我国的高校健身俱乐部处于市场化发展的进程之中,距离完全市场化尚有较大差距,由于专门化经营管理人才的缺失,大部分俱乐部在管理方面有着明显缺陷,例如教练员考核措施不完善、会员意见反馈渠道缺乏等。另一方面,俱乐部也没有严格执行自己的规章制度,造成管理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2.2.2 宣传及设施因素

宣传推广对俱乐部的长远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在前期的企业经营模拟模型中,我们发现只有正确分析市场情况,找准自身定位,才能让俱乐部有长足的发展。相对于市场化的运营的商业健身俱乐部,高校健身俱乐部的宣传方式相对单一,对消费者的吸纳作用有限。

高校健身俱乐部一般是基于高校的健身运动场地和器材建起来的,由于高校学生的健身活动时间有限,其健身活动往往集中于某些特定时段。在俱乐部面临健身高峰期时,健身场地和器械往往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另一方面,高校健身俱乐部的特殊性决定了健身设备受师资力量和硬件环境的制约,在大型配套器材设施供给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而且,高校基于自身力量,很难再俱乐部的场地和器材方面进行大量投入,如果不采取其他途径,这一状况难以在短期内迅速改观,而这必然会阻碍健身俱乐部运营的效率与质量。

2.2.3 推动体育教学管理与课外体育管理相结合

结合高校自身实际将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与体育教学管理相结合,加强体育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引导学生们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以及自我评价能力。对学生体育锻炼的理论方面和技术方面都给予正确指导。保证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的规范化以及系统化,进而形成一个比较健全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体育锻炼平台。

3 结语

为了高校娱乐健身俱乐部实践的顺利开展,管理者可以强化经营管理方式转变,构建课外体育管理与体育教学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循序渐进进行市场化改革,同时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可以和社会上的商业俱乐部开展合作,提高自身竞争力。

高校娛乐健身俱乐部的管理者和经营者需要做好自身的市场定位,制定出适合俱乐部长远发展的宣传策略,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同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构建专属的网站与公众号,上传健身场馆的照片或健身活动的视频,强化宣传效果。

高校娱乐健身俱乐部不仅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质素,丰富校园文化,还可以为高校与社会的健身活动进一步助力,在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程度的不断深入,以及新时代大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转变,高校娱乐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但随着相关研究与实践逐步深入,高校娱乐健身俱乐部一定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刘鹏.机遇与挑战体育强国战略下太极的发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5):202-203.

[2] 曾秉旋.高校体质健康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运动,2017(1):70-71.

[3] 李玉芳.南昌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6.

[4] 李娜.高校经营性健身俱乐部消费者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4.

猜你喜欢
健身俱乐部高校体育管理模式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黄石市城区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张店区健身俱乐部健美操分层教学法的开展现状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