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初中生体力活动水平及社会支持环境的关联性研究

2018-06-11 06:30马成亮马卉君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2期
关键词:社会支持体质初中生

马成亮 马卉君

摘 要:适当的体力活动对保持形体、提高身体素质和控制体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运动传感器法和问卷调查法了解太原市初中生的体力活动和静态生活现状,并基于社会生态学的视角重点从社会支持方面探究初中生的体力活动和静态生活的影响因素,以期建立积极的健康促进行为,为增加初中生的体力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提供科学参考。结论:(1)修订后的CLASS-C问卷可用于中学生体力活动的大样本调查。(2)太原市初中生日常体力活动水平和每周体力活动频率很低,且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很少。体育课程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体力活动时间,改变传统作业形式,让学生在上课和做作业的同时也可以动起来。(3)除上课和写作业外,初中生静态生活时间主要集中在看电视或电影上。应加强家庭的运动干预,强化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4)初中生的体力活动和静态生活与家人和朋友的陪伴存在相关关系。父母应参与到孩子的体力活动中,使其养成规律性、常态化的运动习惯。

关键词:体力活动 静态生活 社会支持 初中生 体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8(a)-0228-05

1 研究目的

很多研究表明,适当的体力活动对保持形体、提高身体素质和控制体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且中小学阶段形成的体力活动固定模式会一直持续到成年,对预防各种急慢性疾病和减重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无论衣食住行,都以“便利”为原则,使得人们的静态生活时间快速增加,而体力活动却不断减少,这种模式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本研究通过采用运动传感器法和问卷调查法了解太原市初中生的体力活动和静态生活现状,并基于社会生态学的视角重点从社会支持方面探究初中生的体力活动和静态生活的影响因素,以期建立积极的健康促进行为,为增加初中生的体力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提供科学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研究前期,通过搜索PubMed、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ERIC、Science Direct等国内外论文数据库查阅大量有关中学生体力活动、静态生活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研究,经过分析归纳,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2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共采用两份问卷。一份为体力活动问卷,选用的是由澳洲Deakin大学审核、香港中文大学翻译和修订的CLASS-C问卷的自填式部分;一份为学生日常生活习惯的调查问卷,选用的是全国学生体质监测所用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调查问卷》。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太原市三个区(杏花岭区、迎泽区、万柏林区)的初中生共562人参加调查。回收问卷540份,回收率为96%;有效问卷528份,有效率为97.8%,其中男生284人,女生244人。

2.3 运动传感器法

通过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太原市初中学校抽取30名12~16岁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先让其填写CLASS-C问卷,再让其佩戴一周的Sense Wear Pro Armband运动传感器,要求实验对象除了睡觉、洗澡或水中活动时摘下SWA,其他时间都要求佩戴,连续佩戴7d,一周后回收SWA,并让这30名学生再次填写CLASS-C修订问卷。

2.4 数理统计法

将调查获得的数据运用EpiDate3.0软件进行数据二次录入并分析校对,运用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3 结果與分析

3.1 CLASS-C修订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通过对CLASS-C问卷进行重测信度检验可知,不同体力活动强度时间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82~0.88(P<0.01),具有显著差异,ICC为0.83~0.90;静态生活时间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83~0.85(P<0.01),具有显著差异,ICC为0.82~0.85。

经效度检验,CLASS-C与SWA测得的能量消耗相比,工作日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32~0.44(P<0.05),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

3.2 太原市初中生体力活动现状

3.2.1 体力活动时间

调查发现,周一到周五、周末和一周MVPA的最高值均在14岁年龄组,且各年龄组在MVPA和MPA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与周末比,学生在工作日参加MVPA的时间最多(见图1)。

由表1可知,除了VPA以外,初中女生MVPA和MPA的体力活动时间都比男生多,但值得注意的是,男女生的体力活动时间并未存在显著差异。同时,运用多元方差分析判断学生的年龄和性别是否都对体力活动水平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发现,年龄因素具有显著性差异,但性别因素差异不显著,且性别和年龄的交互作用也不明显。

3.2.2 体力活动能量消耗

研究发现,基本上15岁组是初中生体力活动能量消耗达到最高值的年龄段(女生除外),男生的能量消耗普遍高于女生,且除了16岁以外,太原市初中生的体力活动能量消耗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多。通过运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探究年龄和性别对学生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影响,得出:性别差异P<0.01,且年龄差异P<0.0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交互作用明显(见表2)。

3.2.3 一周体力活动频率

由图2可知,在过去一周时间内,学生未进行体力活动和只进行过1~2次体力活动的人数比例分别为55%(12岁)、52%(13岁)、57%(14岁)、51%(15岁)和63%(16岁),这意味着50%以上初中生的体力活动频率很低,根本没有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每天累计至少60min中等到高强度身体活动或每周至少应进行3次高强度身体活动”的基本体力活动量要求。

3.3 太原市初中生静态生活现状

3.3.1 静态生活时间

根据图3可知,太原市初中生一周的静态生活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增长,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P<0.01,可知在静态生活时间上存在十分显著的年龄差异。

研究还发现,太原市初中女生的静态生活时间明显高于男生,且周末和一周的静态生活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3.3.2 静态生活方式

分析结果表明,学生的静态行为主要集中在“上课、完成作业、看电视或电影、打电子游戏、课外阅读、静坐”和“练习乐器”上。其中,16岁是一周上课时间最长的年龄段,14岁是一周看电视或电影时间最长的年龄段,这也是我国青少年儿童静态生活的主要类型之一,其余方式所用的时间较为平均。同时,14岁初中生在静坐和练习乐器方面所占时间显著增多,可能是因为14岁正值青少年生长发育高峰,兴趣爱好发生了明显变化(见表3)。

研究还发现,只有“完成作业”一项不具有年龄差异,这说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家庭作业是各个年龄阶段每天固定的任务,也是最常见的静态生活行为。另外研究表明,周六、日用于“看电视或电影”的时间明显多于平时,这是我国初中生繁重的课业压力和无序的假日生活的现实反映,也是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需要学校和家长对学生进行监督和引导,构建积极健康的体育健身环境(见表3)。

3.4 社会支持环境与学生体力活動和静态生活的关联性研究

3.4.1 社会支持环境的性别和年龄差异

根据表4可知,更多男生选择了家中有运动器材(P<0.01),而更多女生选择了常常和家人一起参加体育锻炼,且女生中选择和父母一起看电视的比例显著高于男生(P<0.01),可见家人的陪伴对于女生所起的作用巨大。

调查发现,选择“家中有运动器材”与“家人和朋友经常鼓励其参加体育活动”的大部分为低年龄组,选择“没有人和其一起参加体育锻炼”的集中在高年龄组,且低年龄组中选择“常常和家人一起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高年龄组,同时在“家人经常陪其一起写作业和玩电脑”的项目中,低年龄组也显著高于高年龄组(见表5)。

3.4.2 社会支持环境与体力活动的相关分析

根据表6可知,“没有人和我一起参加体育锻炼”在周一至周五和一周的VPA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常常和家人一起参加体育锻炼”在周一至周五和周末的MVPA上呈显著正相关,同时在周末和一周的MPA上也呈显著正相关。另外,对Q4、Q5与体力活动的关系做t检验,检验结果显示,Q4对于周一至周五和一周的体力活动的主效应显著,且在周一至周五的MPA、一周的MVPA和MPA上有显著差异。由以上分析结果可知,初中生的体力活动与家人和朋友的陪伴存在相关关系。

3.4.3 社会支持环境与静态生活时间的相关分析

根据表7可知,周一至周五的静态生活时间与Q2呈负相关,同时Q3与周一至周五的静态生活时间呈显著正相关。此外,周末与一周的静态生活时间与Q6呈显著正相关,Q8与周一至周五、周末和一周的静态生活时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另外,对Q6、Q7和Q8与静态生活时间的关系做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者对于静态生活时间的主效应不显著,但是Q6与周末静态生活时间差异显著(P=0.034),Q8与周末和一周的静态生活时间也差异显著(P=0.042)。由以上分析结果可知,初中生的静态生活与家人和朋友的陪伴存在相关关系。

由以上分析可知,家中是否有运动器材对学生的体力活动和静态生活并不存在相关关系,这与国外研究结果产生了差异,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未在发放的问卷中对运动器材的概念做出明确界定。

另外,研究还发现,父母共同参与体育活动对孩子生活方式的影响巨大,许多儿童的体力活动方式和运动兴趣都是在家庭的影响下形成的,这种相关不仅在问卷中得到显示,而且在运用加速度计进行的实证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同时,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中很多女生都选择了常常和家人一起活动,由此可见,相比于男生,女生更容易受到父母的影响。综上所述,显然父母对孩子体力活动模式的影响十分重要。

关于同龄人对初中生体力活动影响的研究较多。大多研究表明,同龄人的陪伴和鼓励对学生体力活动的爱好和参与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同性的同龄人对学生体力活动影响更大,这也是体育活动中建立友谊功能的重要体现。但本研究却发现,同龄人的鼓励和陪伴与学生体力活动并未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国内外对于运动伙伴与青少年静态生活的研究还很少,产生差异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修订后的CLASS-C问卷有良好的信效度,修订后的CLASS-C问卷可用于中学生体力活动的大样本调查。

(2)太原市初中生日常体力活动水平和每周体力活动频率很低,未达到WHO的建议标准,且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很少。初中生年龄因素与体力活动存在显著性差异,性别因素差异不显著,但年龄和性别对学生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影响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且交互作用明显。

(3)太原市初中生静态生活行为普遍,且一周的静态生活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增长。除上课和完成作业外,初中生静态生活时间主要集中在看电视或电影上。

(4)社会支持环境具有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如相比于男生,家人的陪伴对于女生所起的作用更大。另外,初中生的体力活动和静态生活与家人和朋友的陪伴均存在相关关系,父母和朋友的陪伴对其生活方式有重要的影响。

4.2 建议

(1)体育课程教学应关注学生体力活动的时间,促进学生的大-中强度体力活动时间达到体育课堂的50%以上。学校应提供更多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在上课和做作业的同时也可以动起来,减少作业量。

(2)社会应加强对父母和教师健康意识的培训,为学生提供鼓励性的体力活动社会支持环境,使活动的内容和时间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加强家庭的运动干预,家长应对初中生看电视或电影等静态生活的时间进行严格控制,为其设置明确的体力活动目标,并不断督促、教导学生参加适量的体育活动,强化学生的自觉锻炼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4)父母应尽量参与到孩子的体力活动中,培养其体育兴趣,使其养成规律性、常态化的运动习惯,减少静态生活,提高体力活动水平。

参考文献

[1] Moore LL,Nguyen UDT,Rothman KJ,et al.Preschool physical activity level and change in body fitness in young children:the Framingham childrens study[J].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rmal,1995,142(9):982-988.

[2] Johnst Ephenson,Adrian Bauman,Timarmstrom G,et al.The Cost of Illness Attributable to Physical Inactivity in Australia:a Report Prepared for the Common wealth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Aged Care and the Australian Sports Commission[M].PHD publication,2000.

[3] Russell R.Pate,Jennifer R.O'Neill,William H.Brown,etal 學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研究的10大问题[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16):48-54.

[4] 汪晓赞,郭强,金燕,等.中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理论溯源与框架构建[J].体育科学,2014(3):3-14.

[5] 王超,陈佩杰. 体力活动研究的现状及趋势[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8):43-49.

[6] 全明辉,陈佩杰,王茹,等.体力活动对认知能力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体育科学,2014(9):56-65.

[7] 陈培友,孙庆祝.青少年体力活动促进的社会生态学模式构建——基于江苏省中小学生的调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5):79-84.

[8] 向剑锋,李之俊.应用Actigraph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矢量计数监测日常体力活动的研究[J].体育科学,2013(11):75-83,88.

猜你喜欢
社会支持体质初中生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兼加体质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一课》中教师娜迪亚悲剧形象探析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