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不同步数助跑弱腿跳远起跳的某些运动学参数研究

2018-06-11 06:30夏俊马俊明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2期
关键词:运动学

夏俊 马俊明

摘 要:弱腿跳远是发展三级跳远第三跳(跳跃)能力最重要的训练手段之一。本研究通过对运动员不同步数助跑弱腿跳远起跳与运动员全程完整三级跳远第三跳(跳跃)起跳的运动学参数相比较,找出与其较为相似的助跑步数及其运动学特征,并将此弱腿跳远技术运用到三级跳远第三跳中去,以期找出更加科学地发展弱腿跳跃能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为创造三级跳远的优异成绩服务。

关键词:男子三级跳远 弱腿跳远 运动学

中图分类号:G8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8(a)-0207-03

速度型三级跳远技术是当今和未来三级跳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最明显的特征是第三跳的远度占三级跳远的比例最大。三级跳远第三跳是由弱腿起跳完成的,弱腿跳远是发展三级跳远第三跳能力最重要的训练手段之一,且被广泛运用到训练实践中。三级跳远第三跳起跳与弱腿跳远的动作结构相似。

本研究通过对运动员不同步数助跑弱腿跳远起跳与三级跳远第三跳起跳的运动学参数相比较,找出与其较为相似的助跑步数及其运动学特征,并将此弱腿跳远技术运用到三级跳远第三跳中,以期找出更加科学地发展弱腿跳跃能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为创造三级跳远的优异成绩服务。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不同步数助跑弱腿跳远起跳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下面重点介绍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

1.2.1 测试法

(1)測试对象。

如表1所示,本次测试对象为选取的运动等级处于国家级别以上的优秀运动员四名且将其三级跳最好的成绩统计在内。

(2)测试内容。

通过使用高速数码摄像机,拍摄运动员六步、八步、十步助跑弱腿跳远和三级跳远第三跳起跳的整个过程。拍摄时,摄像机距离踏跳板中线约15m处,与助跑道垂直,摄像机机身高为1.05m,拍摄频率100场/s。将所拍摄图象采用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生物力学教研室的SBCAS软件进行数字化处理。

1.2.2 数据统计法

数据取的是其最好一次成绩和相对应的运动学参数。将实验所得的运动学参数采用SPSS Statistics19.0进行对比处理和描述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运动员不同步数助跑弱腿跳远成绩与三级跳远的成绩及其第三跳(跳跃)成绩特征分析

在测试中,分别对运动员六步、八步、十步助跑的弱腿跳远和三级跳远及其第三跳(跳跃)等成绩进行丈量统计,如表2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四位运动员六步助跑弱腿跳远的平均成绩是6.09m,其中最好的成绩为6.88m,最差的为5.60m。四位运动员八步助跑的弱腿跳远平均成绩为6.05m,其中最好成绩6.72m,最差的5.61m。他们的十步助跑弱腿跳远的平均成绩为6.25m,其中最好成绩7.08m,最差成绩为5.71m。研究表明:六步和八步助跑弱腿跳远成绩与三级跳远第三跳的较接近。

2.2 起跳瞬间的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特征对比分析

跳远成绩主要是由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两个因素决定的。腾起初速度的公式为=,腾起角a=arctan/Vy/Vx。在研究中,用公式计算得出以下数据,如表4和表5所示,

从表4和表5中可以看出,毕世庆六步、八步和十步助跑的弱腿跳远起跳的离地瞬间腾起初速度均大于三级跳远第三跳(跳跃)的腾起初速度,黄强、金成和祁路平在此问题上均存在同样的特征。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在三级跳远的三跳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将前两跳的腾起初速度维持到第三跳(跳跃)。一般认为,优秀跳远运动员的腾起角在18o~25o范围内[1]为宜。在表5中,四位运动员弱腿跳远起跳的腾起角均接近于18°这个数值。我国学者认为,三级跳远第三跳(跳跃)的腾起角稍大于前两跳,为18°±2°。本文四位运动员三级跳远第三跳(跳跃)的腾起角分别为17.8o、18.0o、18.6o、18.1o,其中有三位均在合理的范围内,这说明了他们的起跳技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由表6得知,运动员六步、八步和十步助跑弱腿跳远起跳的腾起初速度均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而三级跳远第三跳(跳跃)的腾起初速度均值小于前三者均值。这是因为运动员在三级跳远的前两跳中受影响从而损失了一定的速度。运动员的六步助跑、八步助跑和十步助跑的弱腿跳远起跳的腾起角分别为17.1°、16.0°和16.7°,与理想的18°~25°范围[1]有一点差距,但差距不大。

从表6中看出,六步助跑弱腿跳远起跳的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与三级跳远第三跳(跳跃)的特征均较为接近。而八步和十步助跑弱腿跳远起跳的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与三级跳远第三跳(跳跃)相比,其相关性均存在差异显著性。

3 结语

(1)运动员六步和八步助跑弱腿跳远成绩与三级跳远第三跳的较为接近。

(2)运动员六步、八步、十步助跑弱腿跳远起跳的离地瞬间腾起初速度大于三级跳远第三跳(跳跃),这说明他们在三级跳远中前两跳的水平速度受到一定的损失,重视提高三跳中水平速度的利用率,并加以改进是以后努力的方向。运动员三级跳远第三跳(跳跃)的腾起角符合理论要求,他们起跳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

(3)六步助跑弱腿跳远的动作结构与三级跳远第三跳的最为接近。提高运动员三级跳远第三跳成绩,必须使用科学训练手段来改进和提高弱腿跳远的技术和能力,为创造三级跳远成绩服务。

参考文献

[1] 何俊虎.浅析现代男子三级跳远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2):269-271.

[2] 林坚,卢利莉.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速度特征比较分析[J].贺州学院学报,2013,29(2):134-137.

[3] 刘述芝,吴瑛,李玉章.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环节肌肉用力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2):61-65.

猜你喜欢
运动学
基于MATLAB的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与仿真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与仿真
内平动齿轮传动运动学分析
内平动齿轮传动运动学分析
例析运动学中STS类信息题
应用运动学图象解决物理问题
基于MOOC的运动学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必修1”专题复习与训练
山东省优秀游泳运动员蹲踞式出发技术生物力学分析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重在“三个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