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摘 要:监狱人民警察是我国人民警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肩负着对服刑人员进行看管、教育和改造等工作的人民警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陕西省新入职监狱警察作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当前陕西省新入职监狱警察进行体育锻炼的状况,探索新形势下适应监狱警察进行体育锻炼的方式,为提升监狱警察开展和进行体育锻炼提供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陕西省 新入职 监狱警察 体育锻炼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1(c)-0231-02
我国现有680所监狱,有170万服刑人员,监狱警察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常年工作环境封闭,任务重、强度大、风险高、心理压力大,休息时间少,民警的身体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威胁。近些年先后有河南焦南监狱民警袁文俊,河北保定监狱民警高保生,四川巴中监狱民警汤洪林等多位监狱民警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监狱警察这个群体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在当前监管形势严峻,教育管理难度大的背景下,监狱警察参与体育锻煉活动不但可以锻炼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改变锻炼者的精神风貌,从而更好地进行本职工作。通过对陕西省新入职监狱警察体育锻炼行为调查,了解当前新入职监狱警察体育锻炼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的建议,使新入职的监狱警察带动和促进监狱系统警察体育锻炼的整体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陕西省11个地市的司法行政系统新入职监狱警察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的相关文献资料,对涉及的研究手段、方法进行整理和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访谈法
访问新入职的监狱民警,主要就其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交流和探讨,对影响监狱民警体育锻炼因素进行分析,并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1.2.3 问卷调查法
对司法行政系统新入职的监狱民警发放《监狱新入职警察体育锻炼调查研究问卷》150份,回收134份,回收率为89.34%。
1.2.4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 2010软件对问卷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依据研究需要将统计结果绘制成图表,整理后进行系统分析。
2 陕西省新入职监狱警察体育锻炼现状分析
(1)陕西省新入职监狱警察基本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的新入职监狱警察共有134名,其中男性115人,占总人数的85.82%;女性19人,占总人数的14.18%。调查群体中男性占较大比例。调查的年龄分布为25岁以下占64.06%,26岁至30岁占32.03%,31至35岁占3.91%。从教育程度来看,大专层次26人,占总人数的19.4%;本科层次103人,占总人数的76.87%;硕士及以上5人,占总人数的3.73%。
(2)陕西省新入职监狱警察体育锻炼的态度调查。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监狱民警对体育锻炼持积极的态度。有47.01%的调查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50%的人偶尔参加,只有2.99%的人不参加体育锻炼。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对职业素养有明显改善的人占76.12%,起到一般改善的占21.64%,觉得没有变化的人占2.24%。
(3)陕西省新入职监狱警察体育锻炼的动机调查。
新入职监狱警察体育锻炼的动机依次在于增强身体素质、健身减肥和缓解工作压力等,绝大多数监狱警察选择增强身体素质为首要目的,这说明监狱警察对体育锻炼能够强身健体的认识较为一致。
(4)陕西省新入职监狱警察体育锻炼的频率、持续时间和运动场所调查。
体育锻炼次数是评价体育锻炼情况的重要指标。有73.13%的人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在2~4次,有6.72%的人在5次以上,有17.91%的人每周最少也有1次体育锻炼,而2.24%的人则不参加体育锻炼。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人能够保持2至4次的运动量,在保持身体得到足够休息的同时,也能保证得到足够的运动量。
从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上调查,有52.24%的人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在0.5h~1h,有20.15%的人体育锻炼持续时间在1~1.5h,30min以内的人占18.66%,另外1.5h~2h和2h以上的人分别占5.22%和3.73%。从统计结果发现大多数人能保持在0.5h~1h以上的持续运动负荷,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上,只有30min以上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才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活动场所是人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重要空间选择。有46.27%的人选择在公共场所,有27.61%的人选择在体育健身场所进行体育锻炼,说明该类人群注重锻炼氛围和锻炼器材的需求,另外在家里、单位和其他地方的人分别占10.45%、9.7%和5.97%。
(5)陕西省新入职监狱警察体育锻炼的内容和形式调查。
新入职监狱警察最喜欢和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中跑步占88.06%,篮球占34.33%,羽毛球占29.85%等,以上体育锻炼项目表明健身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受到监狱警察的喜爱。
从调查发现有43.28%的监狱警察选择个人锻炼,与朋友、同事和家人进行体育锻炼分别占29.1%、17.16%和7.46%,以上数据表明监狱警察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造成独自进行体育锻炼的情况居多。
(6)陕西省新入职监狱警察体育锻炼影响因素调查。
从调查中发现没有时间占58.96%,缺乏锻炼场地占48.51%,缺乏锻炼器材占44.78%,工作负担重占41.79%等,以上原因是造成影响监狱警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中有主观存在的,如体育锻炼意识不强,时间分配不合理等因素,也有客观存在的,如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人进行体育锻炼方法的指导等因素。
3 陕西省新入职监狱警察体育锻炼的建议
(1)监狱机关领导应加强对监狱民警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制定监狱民警体育锻炼的相关政策,开展监狱民警体育锻炼文化教育,倡导监狱民警积极投身体育锻炼,正确树立监狱民警终身锻炼的体育锻炼意识,单位领导应转变观念,加强重视程度,制定让民警投身体育锻炼的规定和政策,保障民警的体育锻炼时间,并且加大体育锻炼活动对身体健康的宣传教育,通过“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等体育文化宣传标语,使他们认识到体育锻炼对益处,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终身锻炼的体育价值观。
(2)改善监狱警察体育锻炼的环境,加大体育锻炼场地和器材建设投入。通过调查发现匮乏的体育锻炼场地和器材,已成为影响陕西省新入职监狱警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之一。监狱民警迫切希望单位能够建设健身房、游泳池、球类场所等体育锻炼场所和体育锻炼器材。经过调查发现有91.79%的人选择会在体育锻炼条件改善后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只有1.49%的选择不会,另外6.72%的人选择持观望态度。
(3)监狱警察应该以体育俱乐部或者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并且定期组织体育竞赛活动来提高民警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聘请专业人员进行体育锻炼指导。
调查中50.75%的监狱民警要加强民警体育锻炼应该通过开展体育俱乐部的形式,既可以达到增强某种体育项目技能的目的,又能从项目中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使得同事关系更加融洽。其他民警认为开展职工比赛、达标考试和其他模式的依次占20.15%、17.91%和11.19%。说明民警认为体育锻炼应具有广泛的社交性,这样既能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又能达到强身健体的锻炼目的。
定期组织体育竞赛活动来提高民警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监狱警察所在的单位,经常组织体育竞赛活动的只占23.88%,偶尔会组织体育竞赛活动的占64.93%,不组织体育竞赛活动的占11.19%。说明监狱机关开展体育竞赛活动的频率和力度还不足,大部分单位在开展体育竞赛活动上只停留在形式上,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激励机制。
加大专业的体育指导人员进行指导。监狱机关政工部门应该对民警参与人数较多,容易开展,锻炼效果好的体育锻炼项目,通过从事体育社会指导员中,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前往监狱机关进行体育锻炼指导,这样既组织了民警开展了体育锻炼的频率,又规范了民警体育锻炼的方法。
(4)健全监狱警察体育锻炼评价机制,组织监狱警察定期进行体育锻炼达标测试。监狱机关应健全监狱警察的体育锻炼达标评价机制,定期对监狱民警进行体育锻炼达标进行测试,调查中有61.98%的民警认为应该进行体育锻炼达标测试,有26.45%的人认为没有必要,11.57%的人觉得无所谓。调查结果显示体育锻炼达标测试是监测监狱警察身体状况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另外监狱机关还应对每位民警建立体育锻炼达标档案,监测民警的身体素质状况,还应有相应的奖罚机制,做到“三个挂钩”,体育锻炼测试是否达标与民警警衔晋升相挂钩、与工资津贴相挂钩、与年终考评相挂钩,用制度督促民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使民警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4 结语
新形势下监狱系统正在逐步落实党中央从优待警的各项措施,然而从优待警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更要“解警忧、暖警心、凝警力”,从认识上、举措上和落实上下功夫,并且建立科学的用警制度,盘活警力资源,优化警力配置,提升监狱警察身体素质,各级领导应重视加强硬件配置方面的投入,健全体育锻炼的场地和器材,保障充裕的锻炼时间,着重提高民警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升民警的体育锻炼意识,并且给予资金支持,长期举办各类体育赛事,让广大民警想锻炼,会锻炼,锻炼好,建设一支拉的出、管的住、說的过的监狱人民警察队伍。
参考文献
[1] 陈芳,卢晓文.浙江省监狱警察体育生活方式调查研究——以浙江省十里丰监狱警察为例[J].武术研究,2016,1(1):127-130,148.
[2] 邓德林,何文多.广东省监狱警察体育行为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2015,36(1):96-98.
[3] 刘亚渊.保定市监狱警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及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
[4] 何玉兰.湖南省监狱警察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5] 李晓峰.探析监狱人民警察参与体育锻炼现状及措施[J].考试周刊,2009(30):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