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刘易斯 刘映海
摘 要:钱海涛是目前国内同年龄段实力最强的运动员之一,站立式技术是其技术优势所在,通过对钱海涛训练过程和技术风格的形成过程展开讨论,可以达到指导钱海涛训练的目的,同时可以指导有相似风格的青少年运动员技术发展。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解析法、质性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钱海涛在2016年全国锦标赛上的比赛录像,观察其站立式技术运用情况,通过访谈了解教练员、裁判员及钱海涛本人对其技术能力优缺点的认识,综合多方面信息,分析其技术特点与绝招,重点探讨其风格形成的训练过程,以此为钱海涛下一步的技术训练计划制定理论帮助和训练方案实施提供实践指导,并为青少年运动员技术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古典式摔跤 站立式技术 青少年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1(c)-0207-04
山西省古典式摔跤运动员钱海涛1996年8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现在刚满22岁。2006年被太原市古典式摔跤教练选中,2007年开始古典式摔跤训练。2007年山西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开始代表太原市参加比赛,2012年山西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获得冠军,同年年底升入山西省队。在山西省队后随王建民教练训练,钱海涛竞技能力快速提升,2014年开始成为山西省队主力队员,并开始在全国大赛上崭露头角。2014年全国古典式摔跤锦标赛获得85kg级第三名,2015年获全国古典式锦标赛70kg级第一名,2015年全国古典式摔跤青年锦标赛84kg第二名,2015年全国第一届青年运动会获古典式摔跤74kg第一名。2017年,钱海涛入选国家队,主管教练是被誉为中国男子摔跤第一人的名将盛泽田。在自己的努力和教练的严格训练下,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同年龄段、同级别运动员中成绩最好、最具冲击2020年奥运会希望的运动员,2016年全国古典式摔跤锦标赛上,钱海涛凭借优秀的竞技能力和出色的发挥,技压全场,一举拿下80kg级冠军。
钱海涛是目前国内同年龄段实力最强的运动员,而站立式技术是其技术优势的体现,对钱海涛训练过程和技术风格的形成过程展开讨论,了解钱海涛技术特点,深入研究其训练过程,并对比赛中的技术表现进行分析可以达到指导钱海涛训练的目的。以优秀运动员为参考对象的研究青少年摔跤运动员技术训练提供一个成功的案例,对训练内容、训练方法的改进提供帮助,不仅可以提高青少年摔跤运动员技术水平,同时对摔跤项目水平提高有重要作用。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钱海涛2016年全国古典式摔跤锦标赛中全部比赛的站立式技术运用情况及未来技术训练方向。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查阅中国各大学术网站。检索国内外有关“古典式摔跤”的各种信息及有关报道;查阅大量有关的的资料及专业书籍、论文及对本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来作为本研究的文献资料。
1.2.2 录像解析法
录制2016年古典式摔跤全国竞标赛过程中对钱海涛所有比赛实况。观看钱海涛所有比赛录像,按场次、局次、时间先后顺序从技术性质、类型、所处阶段、得分方式、技术使用次数、成功率等多方面进行分类记录。
1.2.3 专家访谈法
依据研究目标对直接负责钱海涛训练的教练员及摔跤领域的专家学者、裁判、资深教练、高水平运动员等进行深度访谈,对钱海涛的力量素质特点、技术实力(分别与全国、全世界优秀运动员比较)、绝技、绝技延展空间、技术短板、怎样弥补短板、战术运用能力(能否体现技术优势掩盖技术短板)、战术方面提高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解和探讨。访谈专家如表1所示。
1.2.4 质性研究法
与钱海涛本人探讨,引导其对自身身体素质、技术优势、技术发展、技术短板、战术运用效果等方面进行自我剖析,对整个过程进行录音,了解其对自身技战术方面的认知。
1.2.5 数理统计法
对比赛录像进行技战术统计,提取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汇总,运用数理统计软件对相应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和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钱海涛参赛基本情况
在2016年全国摔跤锦标赛共有来自43个代表队的331名运动员参赛,80kg级的比赛中共有18名运动员报名参赛,是参赛人数最少的级别,也反映出我国在该级别优秀运动员的稀缺。钱海涛在本届比赛中共进行5场比赛,通过录像分析对钱海涛在本届比赛中每场胜负、局数、得失分情况进行统计如表2。
通过表2可以看出钱海涛在本届比赛中共参加5场比赛总战绩为5胜0负,胜率为100%,共得分37分,失3分,平均每场得分7.4分,失0.6分。本次比赛为单败淘汰赛制,每场比赛为两局,每局3分钟,先得8分者获得比赛的胜利。钱海涛在本届比赛中共进行6局比赛,前四场比赛均在第一局获胜,其中第一场比赛在第一局25s以一次双肩着地直接获胜,第二、三、四场比赛均在第一局获得8分以上的得分获胜。在决赛中第一局先失2分,第二局反超比分,最终以5∶2获胜获得冠军。
在得失分方面看,钱海涛得分效率极高,往往在第一局开局阶段就获得明显优势,迅速得分取得胜利。在前四场比赛中,仅第三场出现一次出界失1分,决赛中面对天津选手陈维炜,在第一局进攻失误被对手得2分。总体上看,钱海涛有强烈的进攻欲望,在比赛中没有出现一次消极警告。其得分效率高,但在面对强硬的对手时,可能会出现盲目的进攻被对手抓住弱点,反制得分。
2.2 钱海涛站立式技术使用情况
站立式技术主要包括搂抱类、转移类、转体类、折类四个类别,共41个子技术。通过对各项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了解其技术能力优势与短板,对针对性训练提高综合技术能力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统计数据发现,钱海涛在站立式技术的运用中偏好搂抱类技术,其使用率高达57.1%,而转移类技术与折类技术使用率很低,转体类技术使用次数略高一些,使用率为18.4%。其技术使用成功情况可以看出,站立式技术共成功36次,其中搂抱类技术使用成功16次,转移类技术使用成功7次,转体类技术使用成功14次,折类技术使用成功3次。转体类技术使用成功率最高,达77.8%,其次是转移类技术的53.8%,搂抱类技术与折类技术成功率较为接近,分别为28.6%和27.3%。由于钱海涛本人对搂抱类技术较为擅长,在比赛过程中大量运用这一技术,虽然成功率显示较低,但实际是其得分的主要手段,由于钱海涛在试探或战术扰乱对手时大量采用搂颈、搂肩、插捧等搂抱类动作,而对手也往往在其进行搂抱时严加防范,第一时间采取措施防范,因此在大部分时候不会完成完整的搂抱技术动作,使得在数据上显得成功率较低。转移类技术和转体类技术虽然使用次数较少,但超高的成功率显示出钱海涛在这两类技术方面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一旦获得使用技术的机会,往往能实现得分。此外,在搂抱类技术连接转移类技术、搂抱类技术连接转体类技术、和两到三个转体类技术连接方面,钱海涛运用非常纯熟,又非常大胆、有创造性,这进一步提高了其得分率,在第二、第三、第四场比赛中都曾运用连续进攻技术得分。折类技术本身使用难度较大,双方运动员在对抗中多采用低头弯腰的姿势,既有利于进攻,又有利于挣脱,使得折类技术几乎没有使用的机会,因此使用次数和成功次数都远低于其他。
2.2.1 搂抱类技术
摟抱类技术共14种,正抱躯干过胸、正抱躯干过桥与正捧抱过桥在动作运用过程中相似度极高,观察录像过程中较难区分,在教学训练中也常当做一种技术进行教学,因此在统计时将其记为一个技术。相同的还有后抱躯干过胸与后抱躯干过桥、抱肩颈过胸与抱肩颈过桥。因此,在统计时将搂抱类技术计为10项。
由统计数据显示,钱海涛搂抱类技术使用最多的是正抱/正捧抱躯干过胸/过桥,使用率为35.7%,在这项技术的运用成功率为25.0%。正抱或正捧技术是从正面进攻最易实施的技术动作,钱海涛在运用这一技术时主要是在对手积极防守,自己进攻困难时常用插捧,对手为了防过胸/过桥会向后躲闪,此时借力前推使对手出界得分,虽然得分效率不高,但积累微弱的优势会对对手造成一定的心理打击,迫使对手主动进攻。其次为抱臂躯干过胸技术使用率为21.4%,成功率为50%;外拿臂扒腰过胸使用率为19.6%,成功率为18.2%;抱肩颈过胸/过桥使用率为12.5%,成功率为28.6%。抱臂躯干过胸是其中成功率最高的技术动作,外拿臂扒腰和抱肩颈过胸/过桥的成功率较低。插抱过胸、圈双臂过胸和反抱肩颈腋下潜入过胸使用次数分别为3次、2次、1次,使用次数极少,且仅有圈双臂过胸成功一次,其余动作均未成功。插抱过胸使用过程中,完成插抱把位时,一旦遇到对手双手向外打开,过胸动作极难完成,因此在3次完成插抱后,成功过胸次数为0。圈双臂过胸技术是在被对方插捧,自身处于不利把位时被迫使用的防守技术,钱海涛在抢把位方面非常强势,防守少,因此使用机会很少。圈双臂技术运用的前提是被对手插捧,因此使用次数极少,在当前国内运动员插捧过胸能力不强的阶段可以保证有较高的成功率。圈臂抱颈过胸、后抱躯干过胸/过桥、侧抱躯干过胸三种技术在本次比赛中没有使用。在与裁判员专家访谈中了解到,这三种技术在整个大赛中出现极少,除非是实力悬殊的比赛中偶尔出现,如侧抱躯干过胸技术仅有一些国外核心力量极强的运动员在完成插抱后可以向侧方完成过胸动作。据与教练员访谈得知,在训练中这三种技术练习很少,这与钱海涛的技术风格和身体素质特征有关。整体上看,钱海涛的搂抱类技术容量大,掌握并运用的技术种类数量较多,在中、大级别运动员中占据技术优势。
2.2.2 转移类技术运用情况
在转移类技术方面钱海涛更善于使用绕臂扒腰转移,其使用率达30.8%,成功率为75.0%。此外,拿臂挤压臂扒腰转移使用次数也较多,但成功率仅有25.0%。插抱腋下潜入转移成功率也高,但使用次数仅有2次。绕臂插腿转移共使用3次,成功2次,使用成功率也高。在比赛中仅出现4种转移类技术,种类和数量明显少于其他技术。转移类技术使用难度比较大,且在比赛中运用得分的分值较小,因此使用次数明显少,但转移类技术攻击力强,一旦获得有利把位,使用成功率极高。按照古典式摔跤规则的发展趋势,鼓励进攻和鼓励技术多样化的趋势,转移类技术非常有必要进行强化。
2.2.3 转体类技术运用情况
转体类技术是钱海涛成功率最高的攻击技术,在比赛中多次依靠转体类技术得分,在本届比赛中共使用18次,成功14次,成功率高达77.8%。在转体类技术中,钱海涛仅使用过其中3种,分别是夹颈背、后倒背、外拿臂后倒背,其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是夹颈背,使用率为66.7%,使用成功率高达83.3%,是使用成功率最高的技术动作。后倒背成功率为75%。外拿臂后倒背2次运用,成功1次,成功率50%。转体类技术是钱海涛的主要得分技术,其中夹颈背属于其个人绝招,一旦获得机会,得分几率极高。在首场比赛第一局仅25秒时就利用夹颈背技术使对手双肩着地直接获胜,在决赛最后一局比分2∶0落后时也是成功利用夹颈背技术,一次获4分实现了比分反超。后倒背技术与外拿臂后倒背技术虽然使用次数相对较少,但成功率并不低。钱海涛转体类技术的优势是加颈背技术纯熟的运用能力,但仍存在不足。首要问题便是技术容量不足,全部比赛中仅有3种技术运用,抱肩颈转体技术、里拿臂技术、插抱过腰摔等均未出现,但在搂抱类技术中出现数次相似把位,技术运用中全部选择了搂抱类技术。
2.2.4 折类技术运用情况
钱海涛在折类技术的使用总数较少,且仅有3次成功。折类技术动作难度大,主要是由于较难获得有利的把位,如获得抱腰把位时往往是低头弯腰,两人之间常处于距离非常近的状态,对手低头弯腰的状态使折类技术运用难度极大,比赛中很少有机会在站立状态下获得抱腰的机会。而在获得可以使用折类技术的把位时,往往更有利于做其他类型的技术,如获得抱单臂把位后直接使用过胸技术得分,抱肩颈时更多的使用过胸技术,运用抱单臂折、抱肩颈折技术的意义不大。腋下潜入抱腰折是折类技术中使用率最高的,使用率为72.7%,仅有的3次技术运用成功也源于这一技术动作。正抱躯干折在3次使用中无一成功。通过视频观察和与钱海涛本人及其教练的访谈得知,腋下潜入是其战术运用的一部分,更多的时候是作为假动作诱骗对手,使对手重心后移防潜入,此时可采用插捧获得使用搂抱类技术的机会,如果靠近赛场边缘则有机会将对手推出界得分,如果对手不后移则马上使用抱腰折技术。在与裁判员访谈中了解到,国内外各大赛事中折类技术运用总体偏少,钱海涛使用该技术数量少也属正常,但需注意规则变化对该技术发展趋势的影响。
3 结论
3.1 依据规则变化趋势改善技战术训练
由钱海涛在比赛中的表现可以看出他的技战术特点。古典式摔跤的站立技术是一切技术的初始,一切技术运用始于站立,因此站立技术的提高对后续动作技术的运用有重要意义。钱海涛在站立技术的使用数量高于跪撑技术。由于古典式摔跤与自由式摔跤相比,规则限制较多,技术数量较少,观赏性不足,为了让比赛更精彩,国际摔跤联合会数次对规则进行修改。随着古典式摔跤规则的变化,技战术运用要进行相应的变化,要适应新规则并获得比赛胜利,必须将变化体现在教学和训练之中。在站立时技术中,钱海涛习惯运用一次搂抱类技术或潜入折类技术,借用对手防守后退的机会将对手推出场外,动作技术容量较少。在本次比赛的规则下,将对手推出场外可得1分,但在2016年6月实施的新规则下,这种直接推出界的方式不能得分,裁判会对运动员进行提醒不得分,因此对其技术运用造成了影响。针对规则变化,有目的的在对钱海涛技术动作教学中强调假动作训练,加强边线技战术训练。在推对手出界时,多次运用假动作误导对手并运用假潜入或假搂抱动作不被认为是直接推出界,而普遍认为是技术动作导致出界。同时,增加真假动作结合训练,如,遇到绝对力量强的对手边线对抗时想要将我方逼出边线,在对方发力瞬间运用转移技术,将对手拉至边线附近或得优势,马上连接潜抱动作,如果对手不后退,完成潜抱技术摔倒对手可得4分,如果对手后退则借力将对手推出界外亦可得1分,同时并不犯规。如果我方运动员有明显的力量优势,作为进攻方要两肘尽量贴紧身体,保证自身不被对手反攻的前提下,多利用假动作与对手周旋,伺机利用推出界得分。
3.2 提高转移类技术的运用能力
在旧规则下,运用转移类技术或使对手三点着地得1分,因此在以往的教学和训练中忽视了转移类技术,但新规则下只要成功运用转移技术或对手三点着地就可得2分,这就要求今后必须重视这方面。抢夺把位是运用转移类技术的关键所在,在技术上要足够熟练,在战术上要善用欺骗,勇敢果断。
3.3 强化大幅度站立式绝招的训练
大幅度站立式绝招要进一步强化,因为古典式摔跤规则规定只要获得8分领先就可直接获胜,也就是说只要使用2次大幅度技术动作就可结束战斗,这与钱海涛速战速决的风格非常符合。夹颈背技术是钱海涛的绝招,在做夹颈背动作中需要特别注意控制对方底手,控制底手即可控制有利把位,同时要注意一个大幅度动作后连续控制技术的练习,即使夹颈背技术运用成功,如果缺乏连续控制技术也很难造成对手双肩着地。
参考文献
[1] 周孝伟,柳鸣毅.世界古典式摔跤技战术特征及对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备战的启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9):80-85.
[2] L.S.Dvorkin,A.I.Menshikov,I.I.Ivanov.Development of Explosive Power Usubg Intensive Weights in Training of Elite Greco-roman Wrestlers[J].Journal of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2012,24(5):385-388.
[3] 许永志.基于新规则探析古典式摔跤运动训练思路变化[J].运动,2015,8(119):21-22.
[4] 肖军川.新规则对我国古典式摔跤技术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1.
[5] 金永发.国际式摔跤连贯技术训练要点[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94,91.
[6] 范雁軍.对古典式摔跤新规则中分值变化的分析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3):9.
[7] 马新益.古典式摔跤专项技术(连贯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研究[J].运动,2017(3):27-28,94.
[8] 孙健.新规则下男子古典式摔跤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特征分析——以世界优秀古典式摔跤66kg级运动员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2):14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