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筱斐 王志成
摘 要:电影是填补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之间鸿沟的“第七艺术”。体育作为世界共通的语言,体育电影借助体育运动的独特魅力,形成其独有的艺术表现力。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电影语言视角下对2017年上映的两部体育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探寻出现代体育电影发展的优势所在。
关键词:体育电影 电影语言 艺术表现手法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6(c)-0188-03
现代体育电影中还有一些与体育有关但并非纯粹体育元素的作品,比如中国电影作品《少林足球》《叶问》和2017年上映的《羞羞的铁拳》等,又比如美国电影《追梦赤子心》、法国电影《孤身一人》和2017年上映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等。文章参照Thomas Schatz的类型理论(Genre Theory),将研究范围定位于在确定的空间与意识形态上稳定的背景所交集出的类型电影。其中,确定的空间如篮球场、网球场、拳击台等体育运动竞技场。意识形态上稳定的背景,例如清楚的目标与努力的过程等。研究对象选自2017年上映的体育电影《羞羞的铁拳》《摔跤吧!爸爸》等收获一致好评的体育类影片。
1 体育与电影
世界电影艺术的先驱者Canudo将艺术归为了两大类: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而电影作为继文学、戏剧、绘画、音乐、舞蹈、雕塑之后的“第七艺术”,包含了此前艺术门类的特质,并填平了这二者之间的鸿沟。
现代社会中,电影遍布全球各地。起初,电影行业在工业生大产较发达的国家中兴起并迅速得到发展。1927年,影片《爵士歌王》(The Jazz Singer)中不仅有音乐,还加入部分人物对白,电影中声音的出现打破原有无声电影的模式,为电影艺术开辟了新的表现空间,因而,此部影片被看做是世界第一部有声电影,也是电影史上革命性的成果。
1.1 体育电影的兴起
关于体育题材的影视作品,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早期拍摄过程中都以体育运动为内容的纪录片为主,比如对奥运会、洲运动会、地区运动会以及单项的世界锦标赛等赛事进行拍摄记录,具有新闻报道与纪实的功能。拳击是最早被拍成电影的运动,1897年罗伯特与吉姆的重量级拳王之战被拍成长达60min的影片,成为美国史上第一部电影长片(feature-length movie)[1],这部影片充分体现了早期体育电影的纪实功能。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电影事业的发展,我国以体育为题材的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也随之发展起来。第一部体育题材的纪录片是廖恩寿于1918年拍摄的《东方六大学运动会》,而1934年由导演孙瑜拍摄的、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体育电影《体育皇后》被称为中国体育电影的开山之作,引发当时中国电影界的广泛关注,为我国体育题材电影打开一扇大门。
1.2 体育电影的发展
当声音、色彩等技术相继被应用到电影中,体育电影开始摆脱滑稽喜剧风格。随着电视的发明,早期体育电影的新闻报道与纪实功能逐渐被电视上的体育新闻及赛事转播等内容所取代,体育电影转而向电影创作的艺术性方向发展,通过剧情叙事、人物形象刻画等方式传递不同阶级观念与价值观念[2]。20世纪50年代美国传记片《杰基.罗宾逊的故事》(The Jackie Robinson Story)由Jackie Robinson本人主演,讲述他如何从一个热爱棒球的黑人男孩成长为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球员,并逐渐被周围白人队友和白人球迷所接受。影片围绕Jackie Robinson与偏执的种族主义者之间的斗争,虽然存在部分虚构成分,但刻画了Jackie Robinson热爱棒球、不向命运低头、勇往直前并赢得尊重的真实的人物形象。
中国改革开发以后,曾经被禁锢的文化得以解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电影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形成了变革时期多元化的中国体育电影格局,并且在一阶段涌现出许多较好的体育故事片。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电影向现代化电影逐步迈进的时代,现代化的电影本体观念已成为电影人的一种自觉追求,1981年由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出品电影《沙鸥》可以说是这一时期最好的范例。影片以片中主人公沙鸥为名,讲述中国女排的主力队员沙鸥在遭受一系列打击后,仍能从极大地痛苦中重新振作,为实现目标而顽强拼搏的故事。影片紧扣当下的时代脉络,充分体现了运动员对自我人生价值的思考,对人生目标的探索。《沙鸥》选用非职业演员饰演主角,人物表现真实、生动,且富有生活气息,最后沙鸥瘫痪在床,在医院电视里看到女排的胜利,而她为排球耗尽一生,影片的结尾不落俗套,这是沙鸥的悲剧。张暖忻导演对镜头、人物情绪和音乐等方面有着精准的掌控和把握,这种“重意境轻情节、重人物轻事件”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当时的中国电影旅程中的一项突破。
2 现代体育电影艺术表现手法分析
伴随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大众传媒技术的普及、社会市场语境的独立形成、影视艺术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促使电影艺术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样式日益主流化。因其注重休闲性、游戏性和娱乐性,正在以一种日常文化形态迅速渗透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中。不容忽视的是,电影艺术在商业和利益的驱动下,给传统道德规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体育电影以体育独有的特点,借助现代大众传媒的方式,通过电影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向人们传递健康时尚的审美观念。
2017年上映的体育电影中,国产电影《羞羞的铁拳》与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均收获一致好评,且票房可观。因此,就针对这两部影片中的电影语言进行分析。
2.1 通过不同镜头技术展现体育竞技项目的独特魅力
电影是以活动影像的形式问世,“电影是运动的世界。”“每一部影片,即使是最平庸的影片,也是运动的集合。”电影由许多段落构成,每个段落又由一个或几个镜头画面组成。镜头则指的是在电影拍摄创作过程中,摄影机每拍摄一次所取的一段连续画面,镜头又分运动镜头、主观镜头、客观镜头、特技镜头等。电影通常通过镜头的切换与转换展现銀幕画幅的变化,而对于一部电影来说,电影银幕的画幅变化能够增强观影者视觉广宽的空间感,增加画面构图的美感,以及提高电影画幅的固定性与运动表现。其中,运动镜头在体育电影中的运用更是广泛。运动镜头又叫移动镜头,是摄影机在运动中拍摄的镜头,用于展现画面的运动性。运动镜头既可以使画面显得特别真实,又能使观影者在与摄影机一同移动的过程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体育电影通过画面的运动性展现体育竞技项目的独特魅力,尤其是运动训练过程中以及在竞技比赛中,电影运动技术的使用能够清楚地将影片所要强调的主体从整个环境中突出表现出来,增强运动训练过程中或竞技比赛画面的空间感和动态感,同时伴随着剧情的发展变化,运动镜头能够充分感染观影者的情绪,增加竞技体育运动的观赏性与趣味性。在2017年9月30日上映的国产电影《羞羞的铁拳》中有很多拳击比赛画面通过运动镜头充分表现出拳击运动强劲有力的攻防动作与突然迅速、攻势凌厉的拳法。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根据印度摔跤运动员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运动题材的真实电影,与《羞羞的铁拳》相比,它提供了最大限度上的写实性。在电影中,人物的出场是奠定整个故事人物性格背景方式。在《摔跤吧!爸爸》影片开端中爸爸马哈维亚(阿米尔·汗 饰)的出场方式,就采用了运动镜头中推镜头。整部影片中有许多摔跤训练及比赛的画面,比如大女儿吉塔(法缇玛·萨那·纱卡 饰)第一次参加正规的摔跤比赛,并且对手为男子运动员,在这场戏中采用了推、拉、摇、移四种常见的运动镜头,将观众带入到故事情节中,在吉塔与对手激烈交战的过程中,使观众产生一种与影片中观赛者相同的、身临其境的紧张氛围,增加观众观影时对摔跤运动的真实感。
在《摔跤吧!爸爸》这部影片中,最振奋人心的情节应该当属结尾部分的决赛——吉塔对战此前战胜过她两次的澳大利亚对手的比赛,在这场拍摄中,不只有各种运动镜头的使用,包括主、客观镜头的转换、慢镜头的运用等,烘托比赛的激烈程度和观众高涨的情绪,最后通过对让吉塔取得最后胜利的的过胸摔技术使用慢镜头展现,将摔跤这项运动的技术特点和运动美感展现的淋漓尽致。
2.2 体育与现代喜剧元素结合是未来体育电影发展的方向
在体育题材电影中,最常见的除励志片和青春片外,第三种类别即喜剧。喜剧电影的本质上在于其夸张变形的外在表现,尤其在人物的动作或语言方面,以及追求“引人发笑”艺术效果。与其他类型电影相比,喜剧电影更强调情节的喜剧化和观众观影的愉悦感。在经历前两年的高速发展之后,目前中国电影行业正处在内容调整阶段,由于类型和题材的限制,体育喜剧电影不同于其他影片,在拍摄和制作上的难度更大,尤其随着观众品味与要求的提高,对影片的质量则更为看重。新世纪以来,中国喜剧电影呈现出比较严重的“小品化倾向”,而这种“小品化”的叙事风格恰好与观众审美趣味相融合,也是内地电影票房成功所依赖的重要法宝[4]。
国产体育喜剧电影《羞羞的铁拳》是一部具有热血、励志感的格斗类题材的体育喜剧,该片由开心麻花制作团队创作,改编自其团队的同名舞台剧,讲述的是靠打假拳混日子的艾迪生(艾伦 饰)和正义感十足的体育记者马小(马丽 饰)由于一场意外的电击,导致两人身体互换,而后由于性别错乱惹来一系列的故事。与《摔跤吧!爸爸》这类展示体育项目的影片不同,《羞羞的铁拳》在写实风格的基础上对剧情进行了适当修饰,强化代入感,是一部更加娱乐化、视觉化的文娱作品。这部影片在上映后的第20天时票房突破20个亿,打破了2015年《港囧》的16.15亿元的票房记录,成为了新的国产2D电影票房冠军,同时也是中国当时票房最高的体育大电影!
这样一部在喜剧外衣包裹下的体育运动题材作品的成功,无疑为中国体育电影带了不少信心。《羞羞的铁拳》之所以深受观众喜爱,主要是因为它的喜剧包袱简单且不浮华,给观影者一种很自然的感觉,其演员均非动作片出身,在身形上也不如好莱坞的演员有先天优势,但是经过风格化的扮演,以及优质的喜剧桥段,呈现出令人满意的视觉效果,这也是它能走向大众的重要原因之一。影片中的拳击赛事“UFK”在现实生活中是真实存在的,就像NBA之于篮球运动一样,UFC(Ultimate Fighting Championship,终极格斗冠军赛)作为综合格斗中最顶级的职业赛事,也是无数中国搏击人向往的舞台。从另一角度而言,这部影片的成功为格斗运动在中国市场的开发与推广提供了更多机会。同时,为体育运动挖掘出了一种新的宣传方式。
2.3 在故事情节中合理设置冲突是关键
在欣赏一部电影时,观影者首先接触的是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其次我们才能感受到的是电影呈现了一个或几个什么样的角色形象,进而具体分析故事是通过何种叙事手段进行表达的,以及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哪些情节给观影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电影叙事有三个基本要素,即人物、结构以及冲突,而作为电影叙事,冲突的设立是其必須优先考虑的首要内容。冲突是电影叙事中的冲突是构成故事情境、故事情节的基本元素,也是展示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环境、人的自我内心深处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通过艺术提炼,在电影里集中反映出来。冲突几乎植根于每部电影之中。
影片《摔跤吧!爸爸》以大女儿吉塔进入印度国家体育学院为节点,前后两个部分演绎了不同内容的矛盾冲突。然而,冲突的具体内容前后看似不同,但均展现了在面对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时印度人会如何抉择的现状。电影前半部分展现的是,爸爸马哈维亚指导女儿进行摔跤训练与印度传统观念中不允许女性参加摔跤运动之间的冲突,其中印度传统观念为影片冲突的“传统”一方,而爸爸马哈维亚的观念为“现代”一方。大女儿吉塔进入印度国家体育学院训练以后,冲突即落脚于坚信自己训练方式的爸爸马哈维亚与使用现代攻防理念教学的国家体育学院教练之间,在此马哈维亚是“传统”的象征,教练则是“现代”的象征。在整个影片中,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和对立最终都集中体现在大女儿吉塔身上,而吉塔的选择恰好反映了一个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即“任何民族、任何个体都需要经历一段从传统走向现代,又从现代回归传统,并在当下的社会中重新发现传统的思想裂变过程[5]。”
如果说电影《摔跤吧!爸爸》是以体育为载体批判印度教育现状的弊端,那么作为喜剧电影的《羞羞的铁拳》借助喜剧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荒诞但不荒唐地展现了体育中公平公正的比赛原则以及赛场上顽强不息的运动精神。从故事架构上,《羞羞的铁拳》脉络清晰,大致分为三部分:欠下巨额赌债、上山学武、与恶势力进行的最后决战,影片中矛盾冲突和情节发展环环相扣,三个部分因果关联:由于马小输了原本买通的比赛,导致艾迪生欠下巨额赌债,在这个过程中马小得知三年前假拳丑闻真相,因为愧疚帮艾迪生比赛,最后马小不惧反派的恐吓,受伤后仍坚持比赛,最后二人解开心结并身体再次互换,艾迪生在遭遇到黑哨等不公平待遇后坚持抵抗,突破内心的障碍,夺得冠军并证明了自己。这其中也包含了吴良父亲这个终极反派角色通过绑架马小的父亲来逼迫艾迪生打假拳、一行三人山上学武时学得看似不着边际的招式与最后艾迪生与吴良对决中所使用的套路等转折的剧情设置和精妙的铺垫设计。
3 结语
体育作为世界共通的语言,体育电影借助体育运动的独特魅力,形成其独有的艺术表现力:运动镜头配合画面的运动性,营造紧张激烈且振奋人心的体育比赛氛围,激起观影者强烈的现实感;诙谐幽默的艺术变现手法与体育运动的竞技性完美结合,打造不一样的体育宣传手法,为运动项目提供发展可能;热血励志的故事情节赋予体育电影更为持久的生命力。同时,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体育电影巧妙地将体育文化与教育文化融合在一起,不依靠强行灌输的方式,而是在娱乐消遣之余,向观影者传递健康时尚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 姜广义.体育电影的发展历程及艺术价值透析——基于美国体育电影研究视角[J].现代交际,2017(8):26-28.
[2] 饶曙光,贾学妮.《羞羞的铁拳》:商业的胜利与艺术的失落[J].当代电影,2017(11):18-20.
[3] 马瑞华.《摔跤吧!爸爸》:体育电影主题叙事的新探索[J].当代电视,2017(8):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