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磊 何超
摘 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体育课程受到重视,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获得不断变化发展的背景下,学前教学专业中的体育课程设置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课程设置指导理念存在偏差,课程内容设置缺乏针对性,教学方法陈旧等,亟需采用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构建新时期下充分体现学前教育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进而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 体育课程 措施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2(c)-0162-02
在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体育课程是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其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是在教学理念、方法、内容、评价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当前我国各高校的学前教育中的体育教学质量并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阻碍者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当前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新时期,应当不断完善学前教学专业的体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学前教育人才。
1 当前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体育课程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体育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导理念存在偏差
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将体育课程定位为“公共必修课”,也就是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1]。这种指导理念没有将学前教育的特色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出来,同时更没有体现出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性以及师范性。因此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建设与实际需求脱节,没有从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出发进行相应的考虑,因而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满足当前幼儿园教学中体育教学的要求。
1.2 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缺乏针对性
当前,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开设的体育课程,其内容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自身的体育锻炼需求,与学生未来所从事职业的体育需求之间联系不密切。在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中,其体育教学内容主要有现代舞、篮球、游泳。排球等,而没有结合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基本身体活动、游戏类知识、体操类知识等[2]。虽然一些高校对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進行了革新,但是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仍然缺乏适应性和针对性。球类项目仍然在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中占据较大比重,而与幼儿教育联系较为密切的游戏类知识、体操类知识仍比较少。
1.3 体育教学方法不成熟
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教学中,没有针对性的开展如何向幼儿教授体育活动的课程。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其未来从事的职业中,其接触的群体主要是学龄前儿童,这些幼儿限于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学习能力和身体活动能力都是十分的有限的,并且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之间在体育课程学习中存在较大的差异[3]。因此在进行构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时,不仅仅需要传授学生组织幼儿体育活动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此外还需要组织学生学会开展幼儿体育教学,提高学生未来的体育教学能力,更好的满足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需要。
1.4 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不完善
当前学前专业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如评价内容重视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重视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不是十分重视;另外,教学评价标准单一,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考虑不足,没有做到个性化评价。
2 新时期学前教育特色体育课程的构建措施
2.1 建立新的教学理念
以往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灌输,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新的历史时期,进行学前教育时,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出主体地位,将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带领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教学相关内容[4]。因此,相关的学前体育教师应当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力图通过体育课程教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可以在健康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和成长。
2.2 明确培养目标
要想构建学前教学专业的体育课程体系,首先需要确定学前专业体育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在进行学前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在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以及体育方法教学的同时,应当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热爱,同时提高学生未来开展幼儿体育教学所需要的实践和创新能力[5]。
2.3 增强体育课程内容设计的针对性
一般情况下,学前课程内容需要包括幼儿生理知识、心理健康知识、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大多数高校在进行课程结构设计时,美术和音乐课程占据很大的课时比例,而体育占据的课时比例较大,这主要是因为对“幼儿教师”定位不准。新时期,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体育课程应当准确定位,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发展需求、社会岗位要求等,调整整体课程和体育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6]。当前学前体育课程内容设计应当包括以下三大板块:其一,身体素质。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中涉及的体育教学内容包括:(1)跑,包括50m、100m、800m、1500m,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耐力和爆发力,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2)跳,具体内容主要有跳高、跳远等,通过这些体育运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腰腹以及下肢力量,同时提高学生的爆发力;(3)投,具体内容表达投沙包以及实心球等,主要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上肢力量,促进学生手部灵活性的提高。其二,岗位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就是为了为社会培养学前教育人才,因此需要根据幼儿教育的实际需求标准,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具体包括:(1)球类活动,包括篮球、乒乓球、足球、幼儿体操等[7];(2)民间体育活动,具体包括有脱落、投沙包、跳皮筋、跷跷板等;(3)编排队列与口令,创改体育器材、创编幼儿体育游戏等;(4)创编常用比赛规则、幼儿保健等。其三,教学实践。教师实践是提高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具体包括有引导学生组织早操,组织幼儿游戏活动等;幼儿体育教学实践锻炼;改创运动器材等。
2.4 创新教学方法
在時代的不断发展变化下,我国学前专业体育教学方法也应当与时俱进,进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往进行学前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有关的教学模式相对比较单一,因而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相关教师应当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特色体育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比赛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更加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掌握和应用程度的提高。
2.5 促进体育教学课时设计改革
在进行体育教学课程构建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个性心理以及身体素质等,进而对教学课时安排进行合理的调整。具体来说,在构建体育课程教学体系时:在第一学期,作为学生体育必修课的学习时间,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并且把握相关的幼儿体育教学理论知识和能力。而在第二、三学期,作为学生体育选修课的学习时间,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同时促进学生“一专多能”教学能力的提高。在第四个学期,作为学生体育教学实践锻炼的时间,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体育实践教学时间,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最后的第五、六学期,作为学生前往社会实习以及进行顶岗实习的时间,使学生深入到一线幼儿教学活动中,将自己的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进而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做好铺垫工作。
2.6 改革课程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对于教学具有鉴定、诊断和指导作用,以往的教学评价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应当针对新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教学评价方式的制定,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同时应当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成绩,促进教学评价爱的多元化。具体来说,可将体育课程教学评价分为以下4个方面:体育理论知识成绩评价、身体素质评价、专项技能评价以及实践教学评价。在进行相关教学评标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首先应当充分的考虑大学生健康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幼教招考标准以及教学培养目标,进而制定出更具特色的教学评价标准。评价方式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采用定量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体育理论成绩测量和身体素质测量进行评价,其中体育理论成绩占总成绩的10%,而身体素质占据的分值比例为50%。另外专业技能成绩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其占据的分值比例为30%。实践教学采用定性评价的评价方式,其占据的分值比例为10%。在重视学生期末总成绩的同时,重视学生日常学习中表现情况,如作业完成情况、出勤情况等。
3 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学中的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开展意义,但是由于高校学前体育课程构建中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其教学质量一直不是十分理想。相关的体育部门应当引起重视,积极探索更为健全的体育课程体系,促进学前体育课程体系质量的提高,进而更好地指导体育课程教学,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 何淑艳.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体育课程构建探讨[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14(14):107-108.
[2] 张瑞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的架构探究——以滁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时代教育,2016(8):72.
[3] 王民强.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以北海职业学院为例[J].学园,2017(24):12.
[4] 刘海燕,池小亮.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项目化教学模式探究[J].时代教育,2017(22):54.
[5] 覃云飞,覃耀平.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探[J].大众科技,2017(2):81-82.
[6] 王欣.建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舞蹈课程的必要性与措施[J].科技资讯,2017(27):157-159.
[7] 郑玉霞,王旭.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体育游戏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J].亚太教育,20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