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妙琴
摘 要:基于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从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角度出发,探讨与分析若干有效的体育干预措施,如体育激励政策干预、体育教学干预、高校体育文化干预、高校体育环境干预等。建议高校根据学校体育现状采用综合性干预方案,激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合理地参加体育锻炼,以促进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关键词:体育综合干预 大学生 体质健康
中图分类号:G80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9(b)-0094-03
健康的身体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就业发展等最基本的条件。现代大学生面对学习、生活、情感或社会交际、就业竞争等重重压力,拥有健康的身体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主要从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身体机能(肺活量)和身体素质(50m、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耐力跑(男生1000m/女生800m、1min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方面综合评定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高等学校每学年对大学生进行以上项目的测试,获得全校各年级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数据,以掌握学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科学的干预措施;同时每位大学生也能了解自身的体质等级,激励大学生积极进行针对性的身体锻炼,以提高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等级。
1 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以及影响因素
1.1 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相对稳定的特征。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量化评价的众多指标,主要体现在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能比较全面的了解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
1.1.1 大学生身体形态现状
身高与体重是反映大学生身体形态的重要指标,评定大学生的身体匀称度,评价大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及营养状况。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以身高为依据对体重进行评分,主要有三个分值和四种等级,100分为正常,80分为超重或低体重,60分为肥胖。大学生的肥胖率持续上升,肥胖的学生约有7%左右,超体重占12%左右,低体重达11%左右,也就是说胖的更胖,瘦的过瘦。大学生肥胖不但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对大学生的个性和日后综合能力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1.1.2 大学生身体机能现状
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吸气后尽力呼出气体的总量,是检测肺功能的最直观、最客观的指标,能够显示一个人的心肺功能,肺活量大则身体供氧能力更强。大学生肺活量测试成绩有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据了解肺活量不及格的学生约占10%左右,优秀率仅有5%左右。大学生需要通过经常的且比较剧烈体育锻炼才能逐渐提高肺活量,增加肺泡的弹性和呼吸肌的力量,有氧运动如有氧操、耐力跑、骑自行车、游泳等项目都是提高肺活量的较好项目。
1.1.3 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
身体素质一般是指人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机能,是一个人体质强弱的外在表现。大学男生通过5个项目:50m、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1000m和引体向上测评身体素质状况,大学女生通过5个项目:50m、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800m和1min仰卧起坐测评身体素质状况。从安排的测试项目来看,女生没有特别难达标的项目,而男生引体向上项目为一个弱项,按标准动作要求及格率仅有10%左右;从测试单项成绩来看,男生的速度、耐力及弹跳素质略好于女生,而女生的柔韧素质比男生略好。大学期间整体情况而言,身体素质总体水平随年级的增长而下降,男生的变化比较女生明显。
1.2 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
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学校体育、生活方式及饮食情况、自主体育锻炼、家庭方面、体育环境影响等因素,其中学校体育、生活方式及饮食情况、自主体育锻炼等影响较为明显。
1.2.1 学校体育影响
大学体育課是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工作,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目标的课程。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是根据教育部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制定的,多数高校采用体育选项课形式教学,主要项目有球类(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操舞类(健美操、体育舞蹈、武术)和学校特色类(气排球、轮滑、定向等)。大学体育课侧重运动技能的学习,课堂教学中有关身体素质的教学内容和的运动负荷安排不够,体育课堂教学促进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总体效果不佳,因此,如何在有效的体育课堂时间内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十分值得广大体育教育者或工作者去研究。
1.2.2 生活方式及饮食情况
刚经历完高中高压紧张生活的大学生明显有自我放纵现象,晚睡晚起,沉迷于网络游戏,没有良好的作息安排,不吃早餐或者应付性吃早餐,有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某调查发现大学生极度缺乏体育锻炼,只有10%的人每周有固定时间锻炼,51%的人选择了“几乎不锻炼”。大学生需要良好的日常生活方式和习惯来促进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比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沉溺于电子和网络游戏,远离饮酒等不良习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1.2.3 自主体育锻炼情况
大学生一般每天最多6h的课堂学习时间,其余时间基本上都可以自由支配,尤其是早晨、下午两节课后、晚自习,这三个时间段都适合进行体育锻炼时间,尤其下午3~5点是最佳运动时间。虽然有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保障,而在校大学生能每周自主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大多不超过两次,每次锻炼的时间仅在0.5h左右,而女生每周自主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频次就更少了。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主要是有氧慢跑、篮球、体育社团项目、学校体育比赛项目,运动项目十分有限,且运动场地主要集中在露天的田径场和篮球场,运动环境和配套设施不佳。而且随着大学生年级的增长,学习、就业等压力的增加,高年级大学生自由安排体育锻炼的频次和时间还在减少,必然造成体质健康水平的下降。
2 高校体育干预措施
2.1 高校体育激励政策干预
据研究表明,学校体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于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具有良好的引导与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体育课每周只有一次课,无法满足提高身体素质所需的运动频次与时间,需要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来补充,因此课外体育锻炼的激励政策尤为重要,如大学生参加某个体育社团一学期的所有活动即可得相应学分,修一定学分的素质拓展类选修课程作为毕业条件,或在课余时间段每学期慢跑累积达到一定公里数可以得相应的学分等。高校应结合学校体育教育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比如对体质测试成绩达到优秀或良好的学生进行奖励,体育综合成绩作为学生在校各项评优指标之一,对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情况合理量化,并一定按比例纳入学期体育考核总评成绩或给予相应的学分。总之,高校应努力研究出系列的体育激励政策,激励与引导大学生课余放下智能产品,走出寝室迈入运动场所,促进自身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2.2 高校体育教学干预
体育教学干预指教师通过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有目的地进行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体育干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与监督作用:拓展教学时间维度,构建多样化的课程教学模式;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完善评价方法和考核标准,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1)拓展教学时间维度,构建多样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延长体育教学过程的时间维度,除了体育课教学外,还需要延伸到的课外,即要开展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课的补充;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原有单一的课程模教学为课内教学、网络学习、课外体育活动三维一体的课内外体育教学,在体育评价体系中,要纳入课外活动的参与情况;基于大学生的兴趣和终身体育培养目标开设选项教学,球类、操舞类、时尚健身类等多彩的体育运动项目吸引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
(2)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基于互联网的线上运动干预项目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可以作为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及体质健康促进的有效手段,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目标设定,自我监测行为,个性化定制与指导,社会互动等强化因素作用的结果。线上运动干预项目包括微信平台和移动健身运用(APP)双重干预,运动障碍、监测运动行为、运动轨迹的分享等都通过微信平台推送,互动探讨;而移动健身运用(APP)是健身管家,以提供具体方法培养运动习惯。目前,有条件的高校自主研发监测软件,比较成熟的健身APP有咕咚、校园世界运动等。
(3)完善评价方法和考核标准。高校体育干预要改变评价体系,从动作技能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体育参与程度和理论性知识这4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其中,又以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要考评内容,身体素质考评指标则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标准;增加体育参与程度的分值,以激励大学生走出教室寝室走向运动场,自发地参与到课外健身锻炼中去,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2.3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干预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就是在高等学校这一特定的校园里,以大学生为主体,高校教师为主导,师生在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不同级别的体育竞技比赛、校园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建设与拥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体育道德观念和意识。高等学校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设方面,主要措施有体育文化活动经费的投入,现有的体育场所的扩建,体育锻炼器材数量的補充与类型的扩充,以及为大学生提供体育锻炼平台等;而精神文化建设方面,需要从高校校园整体的体育人文文化建设入手,丰富校园体育环境,设置专门的体育建设与发展部门,制定出明确的校园体育文化制度,以制度来保障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另外,还要支持高校体育社团的建立与发展,审批与成立众多项目与种类的多元化的体育社团,制定各社团的规章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社团活动,满足不同体育锻炼兴趣需求的大学生参选。
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毋庸置疑是积极的,高校应根据学校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等资源,培育和发展大学生感兴趣的各种体育社团,在体育社团活动过程中强化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培养大学生是我终身体育观。体育竞赛(省市级、学院级、分院级),体育竞赛活动是大学生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广泛了解大学校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
2.4 学校体育环境干预
学校体育环境是指开展学校体育活动需要的所有条件的总和,是教育者为了获得预期的教育效果而设计和组织建设的,涵盖了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学环境则是学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要素综合,他们都是按照教育活动要求有计划、有组织、目的指向性很强,人为创建的教育活动场所和条件。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是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基础条件与保障,高校要合理利用学校内外的现有体育资源,实现在少经费投入的原则之下,通过优化整合、更新学校的体育场馆及设施,力争为在校大学生创造较为良好的体育环境,尽学校最大的能力满足各层次和爱好需求的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立体育健身中心,同时配置舒适的健身洗浴环境、专业的体育健身指导人员、专业的器械、定制的个人健身计划和高质量的健身课程,以满足大学生对体育健身的期望与偏好。
3 结语
高等学校是培养专业知识技术过硬且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高素质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且作为人才的基础条件,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正确认知在校学生的体质现状,改变传统体育课教学模式,采用课内教学、网络学习、课外体育活动三位一体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基于大学生的兴趣开设选项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外体育锻炼内容与时间的安排,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校内校外的体育活动或竞赛交流,促使大学生养成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运动习惯;营造良好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丰富体育社团的项目数量以及日常活动内容;加大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力度,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体育资源,优化整合学校的体育场馆及设施,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
总之,高校要综合一切体育干预手段与措施,激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合理地参加体育锻炼,促使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马云霞.高校体育干预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价值[J].当代体育科技,2016(6):93-96.
[2] 董红梅.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菏泽学院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12):155-157.
[3] 施鹏飞.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J].运动,2014(5):48-50.
[4] 黄中华,莫月红.基于互联网的运动干预项目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6(9):764-768.
[5] 梁红霞,王哲.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作用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5(9):815-818.
[6] 杨少文.西安地区高校体育环境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