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帆
摘 要:基本心理需求包括自主需求、能力需求和关系需求三个方面。它对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预防学业倦怠、提升主观幸福感和身心健康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态。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关系需求,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地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身心朝着一个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基本心理需求 体育教学 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9(b)-0072-02
需要满足是一种体验,是一种感觉状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心理需求有很多层次,包括安全、爱与归属、被人尊重、自我实现需求。我们这里所谈论的基本心理需求理论又区别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它是一种更为普遍和被学者们接受的一种观点。近年来,人们对基本心理需求的关注大大增高,广泛应用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之中。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按照体育教学大纲,设计教学计划,对学生实施教学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体育教学政策相关文件初步确立,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以围绕健康课程标准政策的体育教学政策全面实施,但体育课程设置较多的关注价值、制定和执行而忽视了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需求。体育教育的方法包括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这几大类主要的教学法[1]。虽然翻转课堂这种以学生为主的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引入国内,可是在实际施教过程中,教师们有时往往会墨守成规,不去考虑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很多学校体育教育观念陈旧,普遍以“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整个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僵硬,没有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中心[2]。体育运动能够使人身心愉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可忽视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不当的教学方法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会适得其反,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傷害。因此我们应该在体育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满足这一因素,让体育教学朝着一个更完善、更优秀的方向发展。
1 理论基础——基本心理需求
基本心理需求理论是德西的自我决定的一个重要理论之一。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潜能。内在心理需要的满足与否是人类这种天然的自我动机发展和个性整合的关键。在社会环境中如果人们的这三种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那么人类的动机和天性就会得到积极的发展,人类自身也能健康地成长。
基本心理需求理论包括三个方面:自主、能力和关系需求。首先,自主需求是指个体能够主宰自己活动的需求,也就是说自己能够控制活动的进程和内容等方面。当个体有这种控制活动的感觉时,能更好地融入活动中,体验到自我价值感。其次,能力需求是指个体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件事情,有点类似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应,能使人们在遇到有挑战的任务时,不逃避退缩,一直勇往直前。这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心理需求。即相信自己完全能够胜任某项活动,将激励个体不断勇于接受和克服各种挑战,在最大限度上调动起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3]。比如,当任务难度处于中等水平,而个体所具备的相关技能又高于挑战水平时,人们对该任务的能力感很强,此刻也更容易进入积极情绪状态——心流,这对运动员的表现和发展具有正面作用。最后,关系需求是个体希望与他人建立情感连结,希望得到别人的支持。人类生活离不开社会环境,从远古时期开始我们就是群居物种,与他人有社会联系,将会带来生存和繁殖的益处。根据进化心理学观点来看,早期社会食物供给来源不足,人类靠打猎获取食物,得到的食物群体分之,因此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当关系感得到满足时,学生的动机和天性就会得到积极的发展,学生自身也能积极健康成长。
2 体育教学中基本心理需求对学生的影响
2.1 动机水平
基本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对维持较高动机水平状态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的努力有所回报,那么他做事情会更自信,更有兴趣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有研究发现,对能力、自主和关系更满意也就是基本心理得到更多满足的人,其参与活动的意愿与行为会增加。蔡端伟的研究发现,基本心理需求对内在动机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能力感对内部动机的形成最为显著[4]。对于学习来说,动机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需求受阻会导致学生发展防御机制并使其逐渐变成受控制和无动机状态。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并不相同。当生理需求受阻时,人们通常会加大努力来满足它,如当一个人缺乏食物时,他会对其他动机会降低,渴求食物的动机急剧增高,全身心专注于获取食物上,直到满足为止。而心理需求的受阻则会导致人们发展防御机制并使人们逐渐适应,日后尝试心理满足的次数会降低,进而使人们变成受控制的和无动机的状态。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基本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丧失动机,找不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基本心理需求对人类的情感、认知、行为有很重要影响,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
2.2 学业倦怠
台湾学者认为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课业压力或其他个人心理层次上的因素,以至于有情绪衰竭、乏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当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内容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以而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消极对待学习活动,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学生感知到体育教学中的自主支持能减少或避免学生的学业倦怠,自主需求得到满足的个体能够形成一种内化的动机,主动去完成学业,消除疲劳感。
2.3 主观幸福感
由前人研究发现得知,基本心理需求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有显著正相关。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心理需求得到的满足越多,幸福感也会越高。主要是因为人们在实现重要目标时倾向于积极地看待自己的能力,这种感知培养了自我价值感,进而促进了积极的情绪。反过来积极情绪又影响着自主需要与能力需要,对他们的动机、成就以及健康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2.4 心理健康
当一个人的心理需求受挫时,他会感到压抑、不被认可等消极情绪,使心理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学生如果在学习和任务中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完成,就会产生压力,导致抑郁和焦虑,过多的压力和焦虑会使学生的心理防线崩溃,严重的可能对人生感到绝望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关系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使人们感到孤独,不被认同。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个体也会采取更多的冷漠行为,消极对待他人,而又非常不利于与他人关系的健康发展,形成一个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2.5 生理健康
自主需要和关系需要与生理健康息息相关。身体健康依赖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过着有目的的生活。社会支持能使人们产生归属感、愉快感,是关系需求满足的重要来源,能为个体提供信息帮助或精神上的鼓励等,有助于从危及生命的疾病中存活下来。基本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会使个体产生积极情绪,而已有研究表明,积极情绪能够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还能提高免疫力,延缓疾病的发展。
3 基本心理需求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首先从自主需求入手。如果学生不是发自内心地主动参与体育运动,而是一直被强制性要求必须练习或训练中,那么学生根本不可能完全投入到练习中,而且比正常情况下产生更多的疲劳感等一系列消极的后果。因此,体育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对学生过于控制,也不能过于强调物质奖励,这会降低他们的内在动机。应该考虑到学生的需求,了解其对教学模式的看法与感受,让他们一定程度上能够自由选择。要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的能力,一定程度上能自己主导学习训练的进度,不要过于监视学生的学习进程等。此外有研究表明,很多情况下人们往往无意识地做出一些控制行为,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出现强迫他人屈服于自己权威的举动,充分满足学生的自主性需求。
其次是能力方面。学生的能力需求满足感越强,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越感到满意。学生在学习及考核中,能力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对其心理健康程度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如果学生本身基础不好,在考核中表现很差,自己本身有可能会感到非常懊恼,此时应给予他们关心和安慰,帮助他们恢复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学生完成一个难度较大的任务,及时给予表扬,这会使学生的能力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进而增强他们挑战困难的自信心。
最后我们来探讨关系需求方面。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为个体带来更高的幸福感。体育教学中师生的关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运动表现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学生对关系越持积极态度,他们对基本心理需求满足的满意度越高。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沟通交流并对学生给予更多的社会支持。此外,还可以定期举办活动,让学员之间有更亲密的交流,集体就是一个大家庭,让每个人都感到归属感。
4 结语
当基本心理需求得到滿足时,个体将朝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当基本心理需求受到阻滞时,个体将朝向消极方向发展或产生功能性障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随时了解学生的需要,特别是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关系需要这三种最基本的需要的及时给予反馈,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着更好的理解与吸收,也能促进学生身心朝着一个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付慧丽.北京市普通高校户外运动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2.
[2] 马珺.大学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创新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7(6):136-138.
[3] 彭春政.自我决定理论框架在青少年体育锻炼中的应用[J].武术研究,2017,2(11):116-122.
[4] 蔡端伟.教练员自主性支持对运动员内部动机的影响:基本心理需求的中介检验[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4(1):174-179.
[5] 刘靖东,钟伯光,姒刚彦.自我决定理论在中国人人群的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3,21(10):1803-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