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一
[摘
要] 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改革成果显著,但是公共课方面的脚步相对迟缓。公共课程改革思想落后缺乏创新,实践性差,缺乏对职业能力培养的支撑。以职业院校口才训练课为研究对象,针对传统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口才;训练课;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156-01
一、职业院校口才训练课程改革的目的分析
(一)解决职业院校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
传统课堂以讲授为主,缺乏课堂互动和交流,而口才训练是一门表达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不足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教材编写、教学方法、考试方式上,不足以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检验真实水平。以考试为例,传统考试以试卷检验成绩,这就造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个不敢于表达自己甚至口吃的学生也能通过笔试获得好成绩,而一个表达能力很强但是不善于答题的学生却存在挂科的危险。口才训练固然要注重知识积累,但是这门课程根本上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甚至未来在特定场合的演讲能力。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正确的认识,大谈特谈引经据典,未免有纸上谈兵之嫌。同时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引导,不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个人表演秀,而非提升学生口才的地方。职业院校的很多课程都面临这种问题,所以应以口才训练课为突破口推动职业院校教学改革。
(二)提升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
现有职业教育还是沿用传统教育模式,许多学生根本没有发言机会,很难有时间进行表达。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注重考试成绩而忽略交际能力,实训环节难把握,训练效果不明显,口语课程和专业课程不挂钩,学生得不到系统训练的机会。现有模式没有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授课缺乏特色,上课人数多,课时量太少,根本没有可能人人参与。很多学校的口才训练课以普通话的形式开展,于是口语课变成了咬文嚼字和照本宣科。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要从教学理念、教学能力、评价体系、课程特色、课程模式上入手,进行切实的语言改革。
二、职业院校口才训练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确定课程目标
第一,修订课程标准,制定出符合本院发展的口才训练课程,进而明确其地位和性质、标准,改革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一系列方案。确定课程的人文性、通用性、工其性、职业性,课程以语言基础知识为底蕴,以思维、表达、沟通、求职、从业等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第二,确定教学最终目的,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进一步发展职业能力和演讲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能力,增强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第三,明确专业能力目标,克服恐惧感,敢于表达,实现自我超越,能够使用普通话流利表达,能够灵活运用语言、词汇,善于制造幽默感,有洞察谈话气氛的能力,正确把握语速和语调,建立一套规范而庄重的社交礼仪,学会演讲的技巧和方法,确保言之有据,言之有物,声情并茂,能够唤起共鸣。要具备的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能够针对情境发表各种演讲,树立良好的形象。
(二)建设特色课程
第一,课程设计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确保课程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第二,完善课程开发途径,建立优秀团队进行课程开发,吸取国内外专家、互联网最新课程和校内任课教师的经验,加大校企合作,拓展实训课程资源。第三,重建教学内容,以口才训练为重点,建立基础训练模块、技能模块和职业口才技能模块。普通话发音矫正这一部分在课下练习,通过网络课程的方式让学生自我纠正,课堂上主要进行听说、演讲、辩论、模拟公司等内容,同时还要重点训练克服恐惧、交谈沟通、各种交流情境下的语言表达和仪态、营销、接待、应聘不同场景下的应用训练等。
(三)教学方法创新
第一,多途径培养教师,加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建立跨学科专业团队。第二,采用开放性教学模式,多利用网络教学手段,通过网络资源结合竞赛等模式增加学生课外表达的机会。第三,创新教学手段,可以采用小组教学、情境教学、项目教学等方式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现象,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总之,口才训练的关键在于实践,职业院校必须给学生创设情境,提供实训机会,在实训中进行考核评价,改变过去靠笔试成绩评分的体系。
参考文献:
[1]胡湘梅.职校口才交际教学的现状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1(2).
[2]刘红.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职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2(5):91-93.◎編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