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银
[摘 要] 技工教育以“职业性、岗位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为宗旨,技工院校的体育课程应树立“就业为导向”、为专业和未来岗位服务的理念,大力推动课程改革工作。为全面实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体育课程目标,使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课程结构。
[关 键 词] 职业实用性体育选项;必修课;课内外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3-0213-01
技工院校体育课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学校体育教育与职业岗位的特殊体育素质、健康生活操守需求紧密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学课程。体育课堂教学是无法完成这一目标的,必然要求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因此,将传统体育课授课形式改为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
一、我校体育课程现状
1.我校是一所私立省重高级技工学校,采用“2+1”培养模式,为节省教学资源,我校一年级学生开设体育课,一、二年级部分学生加入体育社团活动,尚未纳入课程管理。
2.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仅限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课外体育锻炼主阵地,课内与课外严重脱节。
3.体育课程评价单一。仅限是课堂评价,没能将课外体育锻炼,运动竞赛、《达标》等内容纳入评价体系。
二、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根据《全日制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与要求,为全面实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体育课程目标,使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课程结构。
(一)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二年级根据需要与可能开设体育选修课。一年级体育课根据专业职业岗位的劳动特点进行兴趣选项,可称之为职业实用性体育选项,实行专业或类似专业的“职业实用性体育选项+职业素质+理论知识窗口”的课程设置模式;对伤、病、残弱势群体的学生进行特殊体育教育,把他们编排成班,采取“班级授课制”与“体育锻炼处方”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外活动
体育课外活动是体育课堂的延伸,课堂学得的知识和培养的职业核心能力通过课外活动得到内化和提高。我校开展了与职业兴趣选项相对应的7个体育项目社团,每周活动2次,每学期开展1次比赛活动;每学年学校举办1次学校运动会、1次体育技能节、1次“体质健康检查标准”乓球运动队;以系为单位,每月学生必须参加“晨会”1次。每次活动由组织部门严格考勤,作为参加体育活动的依据,并计入体育综合测评成绩。
(三)推行课内外一体化评价体系,完成学生体育综合测评
为了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素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锻炼,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积极推动体育课内外一体化建设,在校学生实行体育综合测评的办法(见下表)。
体育课外活动考勤包括:社团考勤、竞赛考勤和晨会考勤等。
一年级体育综合测评分=[(第一学期体育课成绩+第二学期体育课成绩)/2×40%+体质健康标准成绩×20%+12分钟跑成绩×20%+体育课外活动考勤×20%]。
二年级体育综合测评分=体质健康标准成绩×40%+12分钟跑成绩×30%+体育课外活动考勤×30%。
我校体育课程改革经历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体育课外活动的建设和评价体系的构建三部曲,构建了我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新模式。其意义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围绕某一运动项目统筹安排,使学生无序的体育活动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有效;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课外体育活动、竞赛为补充,拓展了体育教学空间,有利于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使学生终身受益;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填补了伤、病、残特殊体育教育的空白,弥补了二年级学生因没有体育课,造成体质下降的不足;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置,为打造我校“活力城建,特色城建”的特色体育课程建设书写新的篇章。
參考文献:
[1]何有平.技工院校体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2013(33).
[2]张勇.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