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 王新
[摘 要] 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传统教学与网络化教学的优势,能够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通过对现阶段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构建基于QQ平台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水平,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移动端;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合教学;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3-0062-02
在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仍然存在。教学多采用“课堂讲授,上机练习”为主的模式,偏重于课堂上的知识讲授,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设备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学生在课堂和教室之外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可以随时获取新知识,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创设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能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真正以学生为主,在教学中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地位,进而加强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基于移动终端开展混合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智能手机随时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及时获取教学资源,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把计算机作为自己不断学习的手段,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教学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程改革下,该课程的教学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学生初始能力参差不齐
学生在进入校门之前,由于接受教育的不一致性,导致他们的起点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来自农村,几乎没有怎么接触过计算机,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比较低,需要从基础学起,而一些学生从小就接触计算机,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无须从基础开始。面对初始能力不同的学生,教学过程也会更加困难,教学活动也达不到效果,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缺乏专业特色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课程设置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但是传统课堂下的教学内容主要以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为主,没有结合不同专业的学习需求设置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教师讲授的案例大多也是围绕课本案例进行的,学生对此兴趣不大。因此,教学内容的设置在针对学生专业需求的同时应该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在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三)教学方法较单一
目前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技能,在课堂上设定一个任务,教师讲授演练,学生模仿练习。这种方式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這种任务驱动法过于古板、形式化,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往往是为了任务而学习,一旦丢开课本或者换了别的任务,学生就很难继续进行。学生难以掌握知识点,无法形成知识体系,达不到有效的学习效果。
(四)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大部分高校《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考试时间集中在学期末,很少有学校进行阶段性的测评,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把握并不是很准确,教师也不能仅仅从一次考试中就得出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考核方式严重影响了评价的准确性,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强调学生和教师的平等地位
混合式教学的目标重在优化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上课也不再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过程。学生和教师处于一个完全平等的地位,学生从内心开始喜欢这个过程,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且要求主动学习,教师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两者地位发生改变,但这种平等的关系会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以任务型的学习作为学习活动的主线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习更加有目的性,学生能在解决难题的同时掌握知识。学生根据任务主动去搜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进步,进而更快更有效地掌握知识。
(三)提供有教师指导的学习环境
在混合式教学中,不管是面授还是远程,整个学习过程需要学生自己思考或者和同伴共同努力解决难题,同时也需要教师在课上或者课下的指导与监督。所以教师要构建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并给出相应的指导和建议,保证学习过程的有序进行。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混合式教学的活动形式多样,其中有需要学生自己完成的任务,也有需小组共同努力完成的任务。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独立去寻找任务、发现问题,并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同时,也有一些难题需要很多人一起完成,他们可以和同伴合作,在共同努力下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和团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基于移动端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
QQ作为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移动端应用平台,具有QQ群、QQ邮箱、QQ空间、腾讯课堂、QQ视频等强大的功能,这些功能不仅可以传递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还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包括文字聊天、语音电话、视频电话、多人通话等。本文基于QQ平台,结合传统教学的优势,设计基于QQ移动端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一)课前准备
在前期准备中,可利用QQ群这个平台做辅助,通过创建QQ群,并利用QQ群里的群文件、群公告和投票功能进行课前准备,上传所需的资料和课件,同时也可以提前录制微课,把课程的内容以微视频的形式上传,发布课前任务等,学生通过浏览群文件,对新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所布置的任务,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布置的任务,对于理论性的知识,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或信息;对于操作性的知识,可以利用老师上传的微视频,反复观看操作方法与步骤,然后结合相关的资料,独立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渗透自己独特的想法。在制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并且会自己查找资料去解决问题。从而会提高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加强學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独自学习时的学习效率。
(三)课堂讲授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课堂面授。师生在教室里面对面交流、讨论相关的知识。通过前期准备和学生自主完成任务,教师对学生的初始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在传授知识时突出重点,解学生之疑。另一方面,学生在自主探究阶段,会记下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在课堂认真听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师生的面对面交流,有利于加强师生的交流,建立师生平等的关系。
(四)小组协作
该环节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共同努力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QQ讨论组为小组协作学习提供了便利。小组成员创建讨论组,邀请小组成员,大家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在讨论组发表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完成任务。
(五)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效果评价可以让学生清楚明白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可以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更好地完善课程教学。QQ空间的互动性为效果评价提供了便利,针对理论性知识,可以设计知识点的测试,然后在QQ空间发布链接,学生点击链接进入测试,并且在线提交,教师可以在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做出反馈。对于操作性的知识,尤其是作品类的任务,可以在QQ空间发布作品集,通过对作品的投票,选出最优作品。这样的效果评价是公开、公正的,更具有说服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论
该混合式教学模式把QQ平台作为基于移动端的教学辅助平台,使教学过程变得个性、有趣。多种教学形式、丰富的教学资源为该课程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教师在课前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适合他们学习的教学活动。学生不断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投入课程学习中,通过自身和小组的努力共同完成,不仅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更加懂得了小组学习的重要性。混合式教学延伸了传统课堂,对课堂的教学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权.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2]钟志荣.基于QQ群平台的混合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J].价值工程,2010(19):202-204.
[3]黄寅.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