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信息化教学的探究

2018-06-11 10:48顾婷余永佳周伟李伶俐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化课堂教学

顾婷 余永佳 周伟 李伶俐

[摘要]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在教学中面临许多问题。“互联网+”给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课堂指出了重构、整改的方向。首先分析了该专业特点与现存问题,然后阐述了信息化模式运用到信息化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课堂的思路。

[關键词]信息化;移动互联应用技术;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6-0032-02

一、引言

随着移动设备的广泛使用,移动互联网产业对传统的IT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市场需求和从业人员供给的巨大不平衡,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应运而生。专业设置时间短、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专业课程体系不成熟、教学标准不统一、师资力量薄弱导致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互联网+”教育提出把互联网最新创新成果与教育事业深度融合,跨越时间、空间和设备的限制,以学习者为主体,提供灵活、高效、个性化教育的新兴教育模式。这为移动互联专业课程教学指出了重构、整改方向。

二、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的特点与课堂现存问题

移动互联产业需要熟练掌握移动互联开发技术,能够从事移动智能终端APP、服务器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编程知识,根据实际需求完成项目分析与算法设计,最终开发应用。课程由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工程实践课组成,内容逐步深入。传统授课过程中,老师先讲解示范,学生后实践操作,课程案例单一、授课过程枯燥,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快速接受新知,更不必说灵活运用课堂上所学知识、独立进行项目设计与实施,往往无法达到课堂预定的学习目标。

在“互联网+”背景下,多种资源和授课形式快速发展。教师结合互联网技术,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相关课程的课堂中引入信息化手段,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这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

(一)信息化设施落后

2018年Q2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移动网民每日平均使用手机APP的时间已经达到了4.2小时,移动端APP已成了各行各业竞争的新战场,移动学习也成为新趋势。同时,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技术、3D打印等新兴技术的高速发展也给课堂模式带来了新的可能。与之相对,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室设备老旧,多采用传统机房的布局,已经不能满足多形式授课需求。

(二)数字化资源过时

移动互联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市面上相关教材的更新跟不上技术的革新速度。与课程匹配的数字资源多以静态图文为主;建设好的视频资源中,讲授的内容落后,案例老套,制作粗糙。与之相对,这一代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从小接受海量、新鲜的互联网资讯,更崇尚沉浸式、互动式的信息。落后的技术知识、枯燥无趣的案例、照本宣科的授课模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师资力量薄弱

“互联网+”教育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课堂掌控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知识讲授过程逐步引申为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与有效的教学过程管理三个部分。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移动互联这一新兴产业,要求教师随时了解行业动态,更新自我知识体系,调整授课内容与方式,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移动互联专业的资深教师往往是在产业兴起后通过短期培训等方式接触到移动开发,知识体系不完善;而年轻教师虽然在学校里比较系统地学习了移动互联开发技术相关课程,但很多是一毕业就走上教师岗位,缺乏实践经验;真正懂技术、会教学的教师很少。

(四)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借助课程改革,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设计已经引入“项目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但仅仅是依托项目为载体,将原先“碎片化”知识整合起来,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还是难以摆脱“讲解—示范—实践”的简单模式。

三、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

教育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是“学什么”“怎么学”“在哪学”,课堂设计也是如此。“学什么”关注课堂学习的目标与内容;“怎么学”关注授课方式与授课过程;“在哪学”关注学习环境与依托设备。将这三个问题关注内容具体化,提出“互联网+”教育的五个核心要素: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师生关系、教学环境和管理模式。

“互联网+教育”的“五核”要素模型

(一)学什么

“学什么”问题主要反映在“学习资源”上。授课内容的选取必须符合产业发展、市场需求。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优质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跨地区、跨学校、跨企业的流动与共享,实现地区联动、校企联动,保证教学资源的实时性、广泛性,弥补了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作为新专业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选取最新核心技术为教学内容,以企业真实项目为依托,构建真实生活场景,整合知识点与技能点。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相关的创新创业实验或开放性课题,鼓励将课堂实践项目真实投入使用。

“互联网+”时代对学习资源的形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一代学生从小生活在互联网背景下,获取知识的途径由纸质读物变为电子信息,获取的知识从结构化变为碎片化。教学资源必须实现“PC—移动”“抽象—具体”“平面—虚拟现实”的转变,经过整合重构,建立移动互联相关课程资源库,资源长度维持在5~8分钟,满足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泛在学习的需求。

(二)怎么学

“怎么学”问题主要反映在“学习方式”和“师生关系”上。移动互联应用技术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一般分为课前导学、课堂教学、课后巩固与扩展三个部分,其中课堂教学分为课堂导入、讲授新课、案例分析、学生实践、总结评价等五个环节。如何在每个环节中合理使用信息化资源与手段提高课堂效率是当下讨论的核心问题。“互联网+”背景下,学习方式由灌输型变为互动探究型,关注学生个体,实现差异性教学。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如,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定义等,学生通过自学能较好掌握,由课中提到课前。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通过课程平台自主学习并进行测试;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上针对性地答疑解惑。这不仅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集中在难度较大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上。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或当下流行话题作为课堂引入。如讲授最短距离算法时,将原本的导入情境从城市修路问题更新为送外卖或送快递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过程中,充分利用直播、探究工具、仿真软件等信息化手段打破传统的“你听我讲”的授课模式。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引入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混合现实技术(MR)等。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利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实践、专家指导、合作编程等多种实施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由旧知推及新知,由一个组件的使用方法推及多个组件的使用方法,由演示案例推及企业实际案例。通过对教学环节的再包装,如,将测验包装为闯关、将小组实践包装为组间PK、将课堂提问包装为头脑风暴等,减少学生的厌烦心理。

课后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教学平台上各环节的学生表现,分析学生对不同知识的掌握程度,分层推送不同的课后巩固习题与扩展学习内容,实现差异性教学。课后任务应选择课堂实践任务的相近任务或衍生任务。

(三)在哪学

“在哪学”问题主要反映在“教学环境”上,即教学设施与教学平台。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同屏器、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式教学触摸一体机、视频设备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必备设施,另外,虚拟现实设备、3D打印机的使用也逐步扩大。移动互联相关课程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可以构建配置不同类别不同型号移动设备的开发工作室,方便学生进行项目测试。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课堂已经依托各教学平台逐步发展为线上、线下融合的跨界平台。教学平台已经从学习资源的载体升级为动态跟踪学习行为的记录者与自主分析学习效果的评价者[5]。借助大数据技术,教师可以精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本届学生的学习数据也可以作为下次改进授课计划的依据。

(四)管理模式

“互联网+”将教育管理方式推向了“智能”模式。利用物联網技术实时监测教育环境,利用移动互联技术保证教育资源的广泛传播,使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服务分析学习行为,推动教育管理的科学性。

四、结语

“互联网+”教育环境对高职教育的信息化课堂的要求逐步提高,为移动互联应用技术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以必需、够用为度”原则,避免重视形式、轻视内容,合理使用信息化手段,让信息化手段真正能为课堂服务。

参考文献:

[1]陈丽,李波,郭玉娟,等.“互联网+”时代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新趋势和新方向[J].教育科学文摘,2017(3):5-12.

[2]刘天波,王守金,戚爰伟.移动互联时代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0(40):90-91.

[3]刘洁.浅述移动互联背景下的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电脑迷,2016(10):140.

[4]刘革平,余亮,龚朝花,等.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的“互联网+教育”要素与功能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9):37-42.

[5]史华伟.“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与高职高专课程深度融合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8):139-141.

猜你喜欢
互联网+信息化课堂教学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