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单位体制的不断改革,人才在地勘单位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显得日益突出。如何形成创新人才发展的文化氛围,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管理机制,制定创新人才机制的有效办法,对于当前形势下加快地勘主业发展尤为重要。
【关键词】地勘单位;人才培养;创新培养
一、地勘单位目前面临的人才状况
一是体制和机制的相对约束,致使高学历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向外流失,另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引不进来。二是管理者的人才意识欠缺,缺少人才培养和引进的长远目标,缺少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严重影响了地勘单位人才队伍的稳定性。三是工作环境条件差,找矿、地质勘查、地灾治理多在人烟稀少的崇山峻岭、深沟老林,风餐露宿,翻山越岭的地方。四是地勘单位社会地位偏低。地勘工作跟社会其他行业没有太多的联系,同时因工作流动分散,点多线长,远离城市、远离人群,他们的婚姻、爱情、家庭等一系列问题也难以解决。
二、创新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人才问题直接关系到地勘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要想做大做实地勘主业,就必须提高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创新型人才,努力营造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加快发展自己,其首要任务是牢固树立人才为本的观念,关键在于创新人才培养。
三、营造适合创新人才发展的文化氛围
营造良好的地勘文化氛围,首先要在单位内部建立能被全体职工普遍接受并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单位形象、精神风貌等,并形成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下,地勘文化的重点内容则是充分体现人的价值,激发每一名职工的潜能,促进每一名职工的全面发展。地勘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但要对以往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进行必要的整合,而且要制定出系统的规划,有目标、有步骤地加以推进,更重要的是明确广大职工群众在地勘文化创建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文化创建,进一步地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创造一个能够让职工群众充分施展个性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形成一个为地勘事业发展齐心协力的良好局面。
四、建立健全创新人才机制
(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大力实施“人才推动”战略,为地勘单位的经济发展提供人力保障。要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的培养、选拔机制,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拓宽育人渠道,鼓励职工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其他提高学历的再教育学习,特别是加快培养紧缺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努力造就一批既有專业知识,又有实践经验,善于吃苦、能打硬战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2)进一步创新用人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广纳群才、劳酬相应、能下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完善民主推荐、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考核奖惩等制度,畅通党政人才进出渠道。推行和规范地勘单位人员聘用制度,逐步实行聘用合同制和岗位管理制度。
(3)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灵活的分配和奖惩机制。要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重视高学历高学位高职称的“三高”人才,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水平、岗位津贴和福利待遇,让收入与责任、成果和效益挂钩,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切实解决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让那些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利益,真正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
(4)严把人才引进关。近几年,各地勘单位通过招聘高校毕业生,进一步充实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但有些地勘单位在招收人才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这对地勘单位今后的发展将造成严重影响。首先要破除平衡照顾的传统观念,在招收人才时要杜绝小范围选人、圈子内选人、裙带关系等现象,坚持用人唯贤的选人标准,拓宽选人渠道,从源头上对人员的素质进行把关。
(5)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一是地勘单位要敢于参与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努力创造各种条件,从社会中广泛优选、招聘地质专业人才,依托人才引进,带来新信息,启动新项目,开拓新市场,发挥引进人才的技术辐射作用,使社会人才为我所用。二是加强与高校的联系合作,向学校预定毕业生,在毕业生中选择人才。
(6)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要在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管好人才上多想办法,但在实践中,通过老同志的“传”、“帮”、“带”来提高年轻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显得更为重要。要重点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项目负责人,培养他们独立承担大项目的能力,给他们更多的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的机会,给他们更多的工作实践的机会。
五、结语
地勘单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只要我们努力做到谋划发展时考虑人才保障,制度计划考虑人才需求,部署工作考虑人才措施,坚持以人为本,关心人才工作、研究人才工作,宣传人才工作,做好人才工作,才能更好地为地勘经济可持续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袁赣湘.浅析地勘单位留不住人才的误区与纠正对策[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10(02):58.
[2]许雄治.试论当前地勘单位人才危机问题的解决[J].经济师,2009(04):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