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大勇 孙利帅
摘 要:无论采用何种培训模式,提升中职校教师的师资水平,是中职校教师继续教育不变的宗旨。以“生利主义”思想为核心,从培训的关注点、培训形式、培养层次三个方面,介绍了基层中职校在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的实践成果。
关键词:中职教师;培训模式;生利思想
基金项目:2016年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十三五规划课题“生利主义思想在中职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STY338)
作者简介:荀大勇,男,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孙利帅,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22-0077-03
陶行知先生在《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一文中提出了职业教育教师标准,他认为,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利人物为主要目的,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自必以能生利之人为限”。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对中职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对中职教师的继续教育,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已成为广大职教管理者主要职责。
中职教师培训模式是指以中职学校的教师为对象,以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水平为目的,围绕着某一个具体的培训目标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各种培训因素的有机组合。[1]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培训模式有很多,主要有院校培训、校本培训、培训基地+企业实践、企业实践、远程网络培训、海外进修等模式。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非常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在行知理论的指引下,形成了“333的培训模式”。即3个关注点(生利之经验、生利之学识、生利之教授法),3种形式(企业培训、校本培训、学院培训形式),3个层次(新秀、骨干、名师培养)。
一、三个关注点:经验、学识、教授法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兴国必先强师”,文件深刻提示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对于基层的职业学校来说,建设一支有生利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办好职业教育的保证。陶行知在对“生利主义之师资”的论述中,指出要成为职业教育的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生利之经验、生利之学识、生利之教授法”[2],其中,生利经验是职业教师的第一要事。
(一)关注“生利之经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要教授学生的技能,自己必然要有更高的更深的技艺。专业教师的技能提升的途径有很多,可以自学、可以请教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但先进的实用的技能经验更多还是来源于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锡山中专积极与企业合作,采用冠名班级、定单培养等形式,优化了现代学徒制度,为企业输送了对口的专业人才,提高了企业办学的热情,更多的企业愿意主动培训专业教师。目前,学校的校企人才交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进入企业,深入生产第一线,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带动与加快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改革;另一方面,企业的技术专家也走进校园,参加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参与研讨、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计划,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这正符合陶先生“彼自职业中来,既富有经验,又安于其事,再加以学术教法,当可蔚为良材”的思想。
(二)关注“生利之学识”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学识,才能达到更好教学效果。这里的学识不只单指教师的学科知识,应该是教师的综合素养,对照陶先生的每日四问:“我们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们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们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们的道德有没有进步?”答案是:我们学识还待提升。为了更好的提升教师的道德、学问,培养一支知行合一师资队伍,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例如:读书月活动的开展,每人自主选择一本感兴趣的书,自发的阅读较好的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校级培训中经常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对教师进行新时代下的职教理念宣讲,教师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优秀毕业生宣传周,让教师更有成就感、幸福感;最美教师的评选则使教师有了荣誉感。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到工作中,思想上想通了,素养也就提升了,敬业爱岗、乐教爱生就成了自发的行为。
(三)关注“生利之教授法”
“因材施教,生活教育”。中职教师在授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学情和生活实际进行项目教学,同时,还要运用好多媒体、网络技术调动其积极性。为了使年轻的教师胜任中职课堂教学,学校通过师徒结对、青蓝工程和骨干教师公开课展示与交流等活动促其成长;校本培训中邀请一线教学经验丰富的校内外名师与教师交流在实际教学中通常会遇到教学方法、课堂设计、信息技术等一般问题,此类培训实用性、针对性更强;积极引导年轻教师参加省、市级教学大赛,让他们在比赛中学习,比赛中成长,效果更好。
二、三种培训管理形式:校本、企业、院校
培训模式,即在培训过程中各种构成要素所形成的典型性、具有可操作性、借鉴性的结构关系。中职教师培训活动构成要素,主要有培训载体、培训对象、培训理念、培训方式与管理等。[3]在培训方式和管理中,我们将培训基地归属于院校这一类,将远程网络培训理解成一种培训的手段与方法,根据培训管理的单位不同分为三类,即校本培训、企业培训、院校培训。
(一)校本培训形式
这是指以本校为培训组织单位,結合学校发展需要,整合优化教育资源,致力于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需要的教育与培训模式,是一种立足本校的培训模式,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普及面广、密切联系实际、有利于缓解工学矛盾、培训效果好。锡山中专的校本培训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实施方案中融入师德师风、职教新理念、教科研、教育管理、教育技术、教学方法、专业教研等模块,培训分两大类:一类是安排在暑假前集中统一学习,这类培训我们特邀常熟理工学院成教学院协助管理,安排省内名师到校讲课;另一类时间安排在平时的工作中,如单周的教师论坛(按教研、年级组管理、学科教学等系列专题有序开展)、双周一读(网络发布精彩的职教文章)。
(二)企业实践形式
陶先生认为:“职业学校生利设备可分二种:一自有之设备;二利用职业界之设备”。目前,各中职校的校内实训中心设备投入较大,但与市场先进的生产实际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要不断将中职专业教师送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这符合《职业教育法》《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要求。学校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充分运用校理会的平台,与地方标杆企业,建立合作办学协议,学校和企业之间互相派遣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这种面向市场的培训形式有助于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院校培训形式
中职教师的培训无论是国家级的基地培训,还是省、市级的大专院校培训,他们都是依托高校来组织管理的,对于教师来说,这类培训机会不是太多,但对教师的成长是迫切所需的。学校能结合学校专业发展和教师的个性所需,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外出教师的培训经费,同时,为教师培训建档分类,合理安排,严格管理,这类培训虽然不受学校管理,但学校要求教师在外培训结束后,回校做交流报告,汇报学习心得,让更多的人接受新的教育方法与理论,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三个层次:新秀、骨干、名师
中小学继续教育第六条规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其中的按需不仅指教师个人发展的需求,还包括学校发展的需求。学校要结合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律、学校专业发展特点等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培养新秀、骨干、名师级教师,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和影响力。学校以工作10年以内的教师为新秀培养对象,工作10~20年间的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在骨干教师中有针对性的培养名师。学校以教师三年自我发展规划的制定与考核为抓手,要求中青年教师根据自身的现状找出不足,在学历、技能、教学、学术荣誉上提出明确的奋斗目标;加强年度考核,要求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技能比赛、课堂教学大赛、创新大赛,以赛促教;鼓勵和支持教师参与论文写作与课题研究,参与市、区级学术荣誉的评比,促其完成发展目标。截至2018年6月,学校省特级教师2人,市名师1人,市学科带头人3人,市教学能手10人,市教学新秀9人,区学科带头人4人,区教学能手18人,区教学新秀25人,教师成长成果显著。
参与文献:
[1] 吕文涛.中职教师培训模式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
[2] 金林祥,胡国枢.陶行知词典[M].上海:上海百家出版社, 2009.
[3] 刘曳,胡小桃.论我国中职专业教师培训模式的类型及价值取向[J].职业教育研究,2014(7):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