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角下的乡风文明建设思考

2018-06-11 09:12祁莉莉董义春张玉明刘利平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乡风文明农村

李 震 祁莉莉 董义春 张玉明 刘利平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正式写入党章,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振兴”重要内容,特别强调了“乡村文化振兴”。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在坚持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中乡风文明的内涵,立足各地农村的优势和特色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本文遵循文化自信的宏观视角,在分析我国乡村文明建设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有关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关 键 词:文化自信;乡风文明;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七大战略之一,正式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弘扬,必须建立在全党全社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基础之上。由此可见,坚定文化自信,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以推进。自此,“乡风文明”开始见诸各类文件和报刊媒体,并以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本原则,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2005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5句话20个字,到2017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5句话20个字,其中只有乡风文明没有变。这充分表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和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乡村文化体系中的具体体现,乡风文明不仅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保障,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一、辩证唯物主义视角下的文化自信与乡风文明

马克思认为,文化建设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要以先进科学文化理论为指导。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剩余价值学说时指出:“在文化初期,已经取得的劳动生产率很低,但是需要也很低,需要是同满足的手段一同发展的,并且是依靠这些手段发展”[1]。这里的文化初期是指社会文明,是指社会文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同时指出:“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但是他们所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2]。恩格斯也曾指出:“文化上的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3]。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文化自信是重要的思想基础与理论精髓。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5]。“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7]。文化自信就是对这一系列源远流长不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是对中国主体文化的坚守,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

从字面含义上理解,文明是历史沉淀的智慧,是对客观世界的自觉适应和认知、并被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可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公序良俗的总和。乡风,本意是乡村社会约定俗成的风俗,有时也指一个地方长期传承的生活习俗,是乡村文化发育、储存与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乡风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农村社会秩序稳定的力量源泉,诸如我们的祖先极力提倡而推崇的传统美德“孝悌文化”、中国乡村社会自古就有的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乡贤文化”、家族成员长期恪守的融入到血脉中的家训家风、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社会公共道德的“村规民约”等,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都发挥着凝心聚力、淳化民风积极向上的作用。从实质上讲,乡风文明属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主要涉及到农村的思想道德、优秀传统文化、公共文化和移风易俗等内容。乡风文明的基础是乡风,落脚点是文明,目标是使农民思想、文化、道德水平的全面提高。中国特色的文明乡风,不仅能够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提振农民精气神,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还可以增强乡村文化发展软实力,坚定中国特色文化的自信心。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乡风文明是重要标志,也是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8]。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9]。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央部署安排,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文明乡风是美丽乡村的精神内核,是乡村精神文明的基石,是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大力推进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迫切需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其在凝心聚力、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充分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

二、乡风文明建设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文明乡风作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其培育目的就是要激发村民参与文化的自觉性,发挥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塑造农民精神风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从乡村文化自觉上升为乡村文化自信。

(一)乡风文明建设发展的现状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乡村是广大农村人口活动的主要场所。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当前,全国各地乡风文明建设总体呈现百花齐放、亮点纷呈的现实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1.因地制宜,依托资源条件和农村特色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国各地以乡村文明为主题活动的新闻报道就频繁出现于各种媒体。例如:“徐州潘楼村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穷村成全国文明村”[10] ,威宁自治县羊街镇“十星文明户”评比促乡风文明[11]等等。江西农村已经实行农家书屋、村镇文化站、乡村舞台、健身广场全覆盖,开展读书看报、写字绘画、吹啦弹唱、体育健身等有益的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身边的事自编自演,以典型引路,抵制陈规陋习,用传统文化和舆论的力量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 [12]。

2.建立村规民约,引导乡风文明健康发展。笔者在浙江湖州移沿山村、路村村、双一村、鹤鹿溪村和鄣吴村的调研中看到,每个村子在村文化馆或村里醒目位置均张贴有村规民约,其朗朗上口、易懂易行,凝聚着全体村民对价值认知和行为规范的共识。其中,制定最早包括内容最全的鄣吴村的村规民约于1956年制定,目前在执行的是2015年6月修订后的版本,包括古村落保护、传统文化传承、村民文化教育、门前三包、赡养老人、邻里纠纷处理等19条内容。新时代的村规民约,经过村民集体讨论、协商表决通过并张榜公示,是表达村民民主权利的成功范例,是村民自治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村民共同遵循的行为约束依据,其中的大部分条文,都是规范村民日常待人接物、遵纪守法的内容,体现了一个村庄成员的共同价值取向,对引导乡风文明发挥了积极作用。

3.以实施全国文明村镇表彰活动为统领,全面提升全国乡风文明建设水平。全国文明村镇是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表彰的国家级荣誉称号,以行政村和乡镇为评选对象,重点表彰那些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特别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成效突出、社会公认的村镇。中央文明委自2005年以来,每三年开展一次全国文明村镇表彰活动,截至2017年,全国共开展了5次,共评选表彰全国文明村镇共4717个。文明村镇表彰评选活动的开展,对全国其他村镇乡风文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对宣传和畅导文明乡风发挥了积极意义。

4.注重村镇整体规划,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浙江湖州鄣吴村是国家级的古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是省级文明村。该村历史悠久,是近代大师吴昌硕故里。村里挖掘当地文化遗产,修缮吴昌硕故居、修谱大屋、双进士门楼、衣冠冢等名胜古迹,是个具有典型江南明清风格的民居村落;新建了林梓醉秋书画馆、电影海报馆、竹扇生态博物馆、特色老街、多功能广场、柳厝休闲小公园;举办了昌硕文化节、扇艺大赛和“妇女之家”、农村文化礼堂、“文化墙”、“宣传长廊”等活动,展示历史文化名村和文明家庭风采。村委会鼓励广大村民参加广场舞、太极拳、大鼓队等文娱活动,营造文化氛围。村中一条2000余米条石砌堤的小溪穿村入户,沿村流过,使颇具文化底蕴的鄣吴村又增添了现代文明乡村的新气息。据鄣吴村党支部书记顾先方介绍,近年来村里文明乡风越来越浓,文化滋养着鄣吴村这个古村落,如今的鄣吴村风景秀丽、乡村优美、邻里和谐。四川省南部县会龙镇桂花井村“一月一主题 开展乡风文明培育活动”,如今村里浓郁的文化气息撲面而来,乡风文明建设不断得到深化 [13]。

(二)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加快推进,城乡交流日益深入,传统的农村价值体系逐渐弱化,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完全确立,出现了农民群体价值观念多元化现象。一些不健康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还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农民的精神生活,自古传承的朴实、勤劳、敬老孝老等传统美德,正在经受严峻挑战,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1.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加强思想观念和道德建设任重道远。农村地区伴随着青壮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比例逐渐增多,农民在思想观念上存有“小富既安”心理,赡养父母、尊老爱幼“忠孝仁义”传统美德弱化,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的意识淡化。新生代青年农民逐利思想加重,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家风不再受到人们的尊崇。

2.传统村落数量锐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后继乏力。中国传统村庄的空间坐落、房屋布局都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承载着珍贵的历史记忆。随着农村空巢现象日趋严重,传统村落数量锐减,有的甚至毁坏严重。笔者在湖州吴兴调查时了解到,有些村即使因传统村落得以保留下来,还是面临保护压力大、文化传承难的问题。据2017年《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调查报告》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传统村落的数量急剧下降 [14]。一些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面临后继乏力的现实问题。

3.公共文化设施不足,农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虽然各地农村开展的“送书下乡工程”图书配送工作,取得了一定社会效益,但乡镇及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供给还不完备,依旧存在“供给与需求错位”、“形式与内容失衡的现实问题 [15]。”一些设有图书馆、文化馆、活动室等文化设施的村镇,其利用率也不高,有些农村文化设施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据《工人日报》报道,随着农村网民数量增加,上网玩游戏成为农村的第二大文娱活动。由村里组织的集体文娱活动,大多数网友认为不足。66.10%的网友表示,自己所在的村庄每年连一次文娱活动都没有[16]。从国家统计局网站了解到, 2017年我国农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农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7%[17]。相比之下,欧美发达国家文化消费占家庭消费的比例高达30%左右[18]。这说明我国文化市场还有很大潜力和发展空间。

4.移风易俗观念还有待改进,铺张浪费等现象有蔓延抬头倾向。当前乡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但在一些农村陈规陋习仍然还有市场,一些地方结婚、生子、当兵、入学、乔迁、祝寿等等,都要操办。据山东省文明办2016年6月组织的实地暗访和电话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群众在移风易俗反映的突出问题就是婚丧嫁娶花费大、程序繁、仪式俗。有结婚彩礼要“万紫千红一片绿”(1万张伍元钞票称为“万紫”,1千张百元钞票称为“千红”,一大摞50元的钞票称为“一片绿”),要“一动不动”(“一动”是指汽车,“不动”是指房子)等[19]。大操大办看拟风光,却欠下人情礼债,欠债还债,容易出现恶性循环。陈规陋习不仅助长了奢侈浪费之风,而且增加了村民的负担,甚至会出现因“礼”、因“葬”返贫问题。

5.部分地区不良势力侵蚀日益严重,恶化了乡风文明建设环境。当前,有部分乡村乡风文明建设相对滞后,出现了封建沉渣泛起,外来宗教势力向其渗透,各种邪教势力也打着宗教外衣乘机聚敛财物,非法传教活动也在暗地里发展信徒建立活动阵地的情况。此外,封建宗族恶势力有所抬头,趁机操纵农村公共事务和民主权利,形成乡村社会的逆向恶势力,损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还有些不法分子,在农村打着“包治百病”的旗号,搞封建迷信活动,蛊惑人心,愚弄群众 ,从精神上毒害群众。这些不良现象,又进一步恶化了乡风文明建设的环境。

(三)原因分析

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生产力发展阶段的客观问题,有乡村发展历史的惯性问题,也有乡村文化发展的现实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1.文化传承制度体系不健全。目前,仍然缺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以及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方面法律法规,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还需要深入研究和系统推进。

2.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一些干部群众对乡风文明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有的认为只要村里经济搞上去了,文明乡风自然就会形成;有的认为乡风文明与经济建设无关,是白白浪费钱财的事;有的干部急于求成,把乡风文明建设当作“一阵风”“面子工程”,在村镇搞些标志性工程建设、修建一些文化景观就视为乡风文明建设了。

3.财政资金投入不足。这其中,既有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也有资金管理使用的问题。调研发现,即使在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乡风文明建设基础较好的浙江省湖州一些村镇,政府在乡风文明建设专项资金投入方面也存在普遍不足的问题,政府资金多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村镇日常文化活动费用基本上由村镇自酬资金解决。

4.人才流失比较严重。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村人才大量流向城市,农村青壮年减少,农村留守儿童和老龄人口数量占比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主体和使用的主体缺失,进而导致乡村文化结构失衡、治理人才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乡风文明建设的推进。

三、推进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建议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村民为主体、以农村党的建设为抓手,从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和弘扬传统文化等方面协同推进,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以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

(一)以夯实农村经济为基础,增强乡风文明建设的活力。根据马克思的文化建设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文化建设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而推进的理论,乡风文明建设要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缺乏经济发展的支撑,乡风文明建设不会稳步推进,也不可能形成和谐的文明乡风。只有将农村经济发展与风乡文明建设同步推进,才能有效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补齐乡村文化發展短板,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对于文化遗产集中的古村落或生态文明村,要妥善处理好文物保护、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要建立资源保护补偿激励机制,体现出“谁保护、谁受益”的基本原则。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将中国文化中核心价值目标和价值理念进行有机统一的时代表达,并以此将我们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紧密联系起来。在农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并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和规范村民行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移风易俗,摒弃陈规陋习,破除封建迷信,铲除不良势力滋生的土壤,树立文明新风,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三)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要大力弘扬美丽乡村中的农村生态文明精髓,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和乡村文明。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等自然历史文化遗迹遗存,挖掘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和当代价值,培育美丽村镇、特色文化村镇、文明村镇,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发展。

(四)以尊重村民主体地位为根本,培育文明乡风新风尚。培育文明乡风,要遵从农民意愿,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弘扬正能量,传递新风尚弘扬道德模范新风,营造文明乡风。移沿山村在培育文明乡风新风尚的过程中,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立足本村实际,始终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和意愿,组建了农民喜闻乐见文艺团队;建立了“好人树”和“好人有好报”公告宣传展示厅;设有村史馆、文化礼堂、农家书屋和文化公园等文化设施。近几年来,移沿山村民风明显好转,呈现出和谐稳定繁荣的文明乡风新景象。

(五)以传统文化资源为载体,弘扬文明乡风。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对物质、精神等方面的整合与凝结。在农村,传统节日习俗有着广泛而深厚的文化基础。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这些传统节日,既蕴含着对丰收及富足幸福生活的祈愿,也表达着对故人的追思纪念和对亲情、对和谐家族、和谐关系的追求。人们每参与一次传统节日,就是对传统节日文化基因感情的驻留与唤醒。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润物无声的情感渗透力,正在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知与情感认同,为实现乡村振兴厚植文化力量。

(六)以发挥人才优势为支撑, 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培育文明乡风,离不开人才支撑。要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优势,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活力,需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村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建立人才向农村流动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引导“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发挥农村老年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的保护作用,引导老中青三代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注重从中青年农民中培养选拔村干部,建立健全农村文化组织,壮大农村人才储备力量,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

综上所述,乡风文明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核心和枢纽,其前端是农村“两委”政风和作风的引导示范,后方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良好家风的培育。统筹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与农村经济、政治、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和党的建设,需要汇聚政府、社会、村民等多方力量与智慧。加强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建立良好健康的农村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和谐和睦的干群关系和邻里关系。我们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万众一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乡风文明文助力乡村振兴,必定能使“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参考文献

[1] 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86.

[2]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3.

[3]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期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0.

[4] 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32.

[5] 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18.

[6] 人民网传媒中国报协网.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http://zgbx.people.com.cn/n1/2018/0103/c347501-29742893.html. 2015-10-15.

[7] 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33.

[8] 2视网. 习近平在江苏徐州调研时的讲话[EB/OL]. http://xuexi.cctv.com/2017/12/17/ARTIUsJq0ka0tXJ85By MPvVI171217.shtml, 2017-12-12.

[9] 新华网.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2/04/c_1122366449.html, 2018-2-4.

[10] 人民网江苏频道民生. 徐州潘楼村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穷村成全国文明村[EB/OL]. http://js.people.com.cn/n2/2018/0522/c360302-31607998.html,2018-5-22.

[11] 马丽克.威宁自治县羊街镇“十星文明户”评比促乡风文明[N]. 毕节日报,2018-5-11(6).

[12] 罗瑞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大兴乡村文明新风[EB/OL]. 中国江西网. http://jxcomment.jxnews.com.cn/system/2017/11/24/016590517.shtml,2017-11-24.

[13] 周汉兵.一月一主题 开展乡风文明培育活动[N]. 南充日报, 2017-6-6(3).

[14] 胡彬彬,等.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调查报告(2017)[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15] 任贵州.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的政府责任研究[J].理论建设,2017(2).

[16] 杨召奎. 乡村文娱活动缺乏 辍学现象仍存在[N].工人日报, 2016-8-4(6).

[17] 国家统计局. 2017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EB/OL].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1/t20180118_1574931.html, 2018-01-18.

[18] 苏丹丹.从两会热词看文化产业新走向[N].中国文化报,2015-03-18(6).

[19] 大众网山东新闻.还万紫千红一片绿?今后五年山东要力促农村移风易俗[EB/OL]. http://www.dzwww.com/shandong/sdnews/201608/t20160805_14734078.htm,2016-8-5.

[20]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4-05/05/content_2671258.htm, 2014-5-4.

猜你喜欢
乡风文明农村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城口县左岚乡:提升乡风文明的“红与黑”
乡村振兴视阈下的乡风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农村乡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不文明说“不”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文明歌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