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研教材,成就精彩课堂

2018-06-11 15:29贾波
湖南教育·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口诀跳绳乘法

贾波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这单元的内容,是教学5的乘法口诀之后、6的乘法口诀之前相对独立的内容。从教材的编排结构来看,这个内容是为了让学生在计算乘加、乘减算式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与此同时,这也是教材中首次引入四则混合运算。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其一,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引入混合运算也就是乘加、乘减算式的必要性?其二,与乘加算式相比,乘减算式更难理解,这一难点如何突破?其三,如何沟通乘加、乘减内容与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基于以上思考,笔者进行了如下的教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史宁中先生对混合运算有过这样的表述:“所有的混合运算都是在讲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故事。”换言之,我们之所以引入乘加、乘减类型的算式,是因为存在着这样的情境,仅用乘法运算无法解决其中的问题。为此,我创设了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片段一:出示问题

师:大课间的时候,同学们都喜欢跳绳。瞧,这里有几个小朋友正在跳绳呢。观察这幅图,你可以从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3幅图里有3个小朋友在跳绳,1幅图里有2个小朋友在跳绳。

师:观察得真仔细!你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生: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求一共有多少人,你们会算吗?把你们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思考:从学生熟悉的跳绳场景入手,学生易于从中提取数学信息列出算式,并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多元表征,突破思维难点

表达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借助语言表征促进学生对算式的理解。

片段二: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1:3+3+3+2=11(人)。

师:你用到了我们以前学的加法。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3×3+2=11(人)。

师:也是11人,不错。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3:2+3×3=11(人)。

师:也等于11人,很好。还有别的算法吗?

生4:4×3-1=11(人)。

生5:老师,我还有不同的算式———2+(3×3)=11(人)。

师:你在前面这位同学的基础上加了小括号,老师也把你的想法写在这里。

思考:在学生汇报各自算法的时候,教师对每道算式采用延缓评价的处理方式,充分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比如,有学生想到2+(3×3)=11时,教师没有给出评判,而是用“老师也把你的想法写在这里”进行处理。正是这样“放一放”的处理方式,让课堂氛围更加民主,学生呈现了多样化的算法。

片段三:理解3×3+2=11的算理

师:3×3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加2?

生6:先算3个人跳绳的,有3组,就是3×3。(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圈出3个3人跳绳的部分)再把多余的2加上。

师:我非常欣赏你用的一个词“多余”,这个“多余”说明另外的2人不能包含在3×3里面,必须单独加上。

思考:在课堂中,学生通过一次次对话,逐步明晰3×3说的是“一个故事”,而另外的2人无法涵盖在乘法算式里,说的是“另一个故事”,需要再加上2。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初步感知到建立乘加算式的必要性。

片段四:理解4×3-1=11的算理

师:谁能说说4×3-1=11是怎么理解的?4×3在哪儿?

生7:4×3就是指4幅图里都有3个人。

师:这里有1个3、2个3、3个3,余下的这幅图明明是2个人呀!

生8:再加上一个人就可以了!

师:咱们想象一下,邀请杨同学一起跳绳,这样就有4个3,但杨同学实际在里面吗?

生9:他不在里面,所以最后还要减去1。

师:谁能用磁陀把这个算式摆一摆?

生10在黑板上摆磁陀,如图所示。

师:大家看明白了吗?为什么这里你想到要添1个而不是其他个数?

生10:因为3减2等于1,这里只要添1个就够了。

师:你的意思是,和其他几组里的3相比,这里只要添1个就是3个。那为什么要添这1个呢?

生11:因为要把那个2变成3。

师:没错,把第四组的2个也变成3个,就能用乘法4×3解决。但是实际上是2个,所以最后千万别忘了减去1。

思考:乘减算式是本节课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教师设计了摆磁陀的环节。在理解“先添上1个,再减去这1个”时,教师用一个红色磁陀表示这个假设的数,凸显这个1的独特之处。借助磁陀图动态地呈现添上、减去的过程,学生对为什么添上1而不是其他数理解得更到位。

三、借助直观,加深对算式的理解

思维习惯的养成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只有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合理的教学背景,不断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才能幫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在巩固练习环节,我提供了多种素材,强化学生对乘加、乘减算式的理解和应用。

片段五:情境延伸,加深理解

师:同学们,这几个小朋友还进行了跳绳比赛。老师用不同的方式记录了他们在相同时间里跳绳的个数(如图所示)。你们知道谁赢了?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发现女生组赢了比赛。

师:第三和第四组的小朋友也进行了比赛,你知道又是谁赢了吗?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思考:借助格子图,学生直观地感受4×5与3×5+5之间的关系,体会乘加、乘减除了能解决乘加、乘减的典型问题外,还能解决乘法口诀(比如4×5)的计算问题。将4×5=3×5+5拓展到4×5=5×5-5,充分体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的知识理解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为理解口诀、记忆口诀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滨江学校)

猜你喜欢
口诀跳绳乘法
跳绳的起源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巧记乘法口诀
关于线性变换乘法与矩阵乘法
NO.10 跳绳
乘法猪
三八等于多少
宝宝鸭跳绳
口诀法解一元一次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