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蓉
摘要:“艺术终结”一直是国内外学界探讨十分火热的一个问题。自黑格尔提出“艺术终结论”以来,到丹托的进一步阐释,都没有明确的提出艺术将会彻底的终止或者是消失的问题,但的确向人们揭示了艺术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就艺术在当代的发展来看,现代艺术的创新意味着对以往艺术的颠覆,而日常生活审美化倾向也使“艺术”的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相信只要人类没有终结,历史没有终结,那么艺术就不会终结。
关键词:当代;艺术终结论;重生
随着当代物质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满足,就艺术领域来说,我们今天所提到的艺术,绝非是古希腊雅典时期所说的“人类精神家园”的艺术。在当今这个时代,艺术的定义更为广泛,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审美艺术外,还有掺杂着商业市场等其他的因素。进入新世纪以来,“‘历史终结论、‘哲学终结论、‘意识形态终结论、‘艺术终结论……,像一棵棵小小的飞弹,不仅打进了书刊、报端和各种媒体,而且打进了文学艺术的圣殿,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哲学家、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作家、艺术家的惊悸和恐慌”。 但是,人们为什么会认为艺术将会终结呢?在当代社会,艺术又会有哪些重生呢?这都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最早提出“艺术终结论”的人是黑格尔。1828年,黑格尔在柏林美学讲演的时候,根据他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命题,将艺术的类型分为三种,即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他认为当艺术走到浪漫型艺术的时候就是艺术的终结,由此而提出了“艺术终结论”。浪漫型艺术因为内容与形式,精神与物质的分离而导致美得消失,此时艺术将不再是精神的最高体现,而是逐步由宗教和哲学所取代。因此他也提出艺术终结后无法完成的使命,将有哲学来代替完成。在黑格尔看来,艺术的终结实际上来讲是美学的消失。既然美学是以艺术为研究对象的,如果没有了艺术,那么美学也就无从谈起。
其实艺术终结论是黑格尔所处时代的艺术实践的反应。黑格尔时代,艺术蓬勃发展,在他看来艺术已经发展到了顶峰,已经无所可超越的了。纵观整个中世纪,宗教占有很深的统治地位,那一时期的艺术作品上更是深深地打上了宗教的烙印。那一时期很多作品的题材就来源于宗教,而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也大多来自于宗教。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艺术是人们认识社会,了解宗教的重要方式。然而,随着宗教在社会中地位的改变,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也逐渐发生了改变。由此艺术变得不在是人绝对精神的表现,因此黑格尔认为艺术终结了。他说“我们尽管可以希望艺术还会蒸蒸日上,日趋于完善,但是艺术的形式已经不复是心灵的最高需要了。我们尽管觉得希腊神像还很优美,天父、基督和玛利亚在艺术里也表现得很庄严完善,但是这都是徒然的,我们不再屈膝膜拜了”。
二、阿瑟·丹托的艺术终结论
阿瑟·丹托在受到黑格尔的启发后,将“艺术终结论”进一步发展。丹托的艺术终结论是有感于著名的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一场展览---《布里洛盒子》。沃霍尔的这场展览直接的材料就是取自于普通超市可见的用来装布里洛牌肥皂的包装盒,他将它们放大并且印刷复制,然后将它们摆放在展厅内供人们参观。为什么在超市中布里洛盒子是普通的物品,但是到了展览厅它就变成艺术品了呢?丹托认为,当你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艺术品本身已经不单纯是一个作品了,而是上升为了一个哲学问题。当上升为哲学问题的时候,艺术就已经终结了。在丹托看来,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艺术不断通过自我认识达到自我实现的过程。也就是说是艺术不断认识自己本质的过程。而20世纪的艺术实现了认识其本质的目标,因此艺术的历史走到了它的终点。丹托曾说:“在今日,可以认为艺术界本身已丧失了历史方向,我们不得不问这是暂时的吗?艺术是否会重新踏上历史之路,或者这种破坏状态就是他的未来:一种文化之熵。由于艺术的概念从内部耗尽了,即将出现的任何现象都不会再有意义。”
其实无论是黑格尔还是丹托,他们所谈到的艺术终结都不是说艺术的死亡或者是消失。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艺术现象都是会继续作为实体出现的,只是说叙述艺术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所谈论的艺术终结是艺术史的叙事模式的终结,而并不是艺术的停滞。
三、艺术在当代社会的重生
笔者认为就当代社会而言,艺术不但没有停滞和终结,而是更为广阔的在发展,只是不同时代对艺术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总体上看,当代艺术的发展更趋向于“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也是艺术在当代社会的重生。过去在美术馆才能欣赏到的绘画,现在被印刷成各种册子随处可见;过去去音乐厅才能听到的音乐会,现在被制作成CD可以隨时播放;过去在剧院才能看到的舞台剧表演,现在被搬上荧屏,让你足不出户就能能一睹演员的风采。这种种现象都说明,在大众传媒高速发展的今天,艺术已经不再向以往那样只是上层社会人们的谈资,而越来越成为一种日常化的东西,如今审美活动与大众日常生活变得越来越密不可分。也真是基于这个媒介,艺术在当代的发展越来越日常化。
艺术作为人类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直也都与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如何将日常生活和艺术整合到一起,艺术工作者们也一直在做积极的探索。被称为“最具有反叛的达达精神”的代表作杜尚的《泉》。将生活的物品小便器搬到了展览厅,将此作为一件艺术作品让观众欣赏。其实再此之前,杜尚就多次把铁梳子、晾瓶器等一系列的生活用品变成了艺术品。此后达达主义者还拼贴已有的材料来进行绘画创作,为了弥补绘画材料 的不足。其实无论是布里洛的盒子还是杜尚的泉又或者说达达主义的拼贴画,这些都是艺术家在对生活取材的基础上,对世界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解读。
因此,就现代社会而言,艺术不仅不会终结,而且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因为旧艺术是在消亡的,可是新的艺术形式是不停地滋生的,我们不能把一个时代的艺术观念的消失认为是艺术的灭亡。被“终结”的那些艺术都是不在适应这个时代要求的,因此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就目前艺术发展的形式而言,艺术是日趋与生活融合的,艺术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而又要回归于生活的。当然新的艺术形式也将不断的出现在我们面前,而日常生活审美化仍然是现代社会艺术发展的主要发展方向。总之,多元的艺术观念以及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艺术走向,是当代艺术得以重生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日常生活审美化所导致的艺术与生活的多元化融合,也正在一步步改变着当代社会中艺术的走向。
参考文献:
[1]陆扬:《再论丹托的艺术终结论》,中山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2]鹏峰:《艺术的终结与重生》,文艺研究,2008年.
[3]李衍柱.艺术的黄昏与黎明[J].东方论坛, 2004(4):28-31.
[4]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4页.
[5]阿瑟·丹托(美)著,欧阳英译,江苏人民出版社,第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