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化育人的优化对策研究

2018-06-11 16:10郑伟旭李晴刁培鑫
智富时代 2018年3期
关键词:文化育人优化对策高校

郑伟旭 李晴 刁培鑫

【摘 要】2017年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十大育人体系中文化育人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物质性、精神性、持续性、制度性的影响效果。高校开展文化育人工作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主要方向。高校开展文化育人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优化高校文化育人的工作,是当今高校主要研究的课题和工作方向。

【关键词】高校;文化育人;优化对策;研究

一、文化育人体系的含义

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

二、高校文化育人存在的问题

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需要高校四大要素合力作用。高校文化育人的四大要素贯穿文化育人工作的始终,文化育人四大要素包括:实施主体教育者、接受客体大学生、媒介载体以及文化环境。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來,高校重视十大育人工作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并在十大育人体系进校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高校重视文化育人工作的理念不断加强,保障文化育人工作的政策和措施也在不断加强。但在高校文化育人的工作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主要包括:高校组织的文化活动不够全面;学生接受文化育人的实践活动中显得被动;高校文化育人合力不足;高校实施文化育人的媒介单一;高校建设文化育人文化环境方面略显薄弱。

三、高校文化育人的优化对策

从整体上看,文化育人价值的实现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外在的给予,二是内在的生成,三是媒介的催化。外在的给予,包括教育者的价值引导和文化环境的濡染熏陶;内在的生成,包括大学生文化主体性的生成和文化自信的生成;媒介的催化,主要是指融教育目的、内容、方法、过程于一身的三大文化活动载体(即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作为重要的媒介要素(即文化载体),将文化育人的主体、客体、环境要素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高校文化育人的主渠道、主阵地。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有效实施文化育人,需要结合当前高校文化育人发展实际,着眼于文化育人的四个基本要素,重点从提升教育者价值引导力、促进大学生自主发展、优化文化育人环境、建设文化育人主阵地入手,构建“四要素”协同育人体系。

(一)优化文化育人的实践活动

高校开展文化育人工作要符合高校的实际发展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开展文化育人工作。大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纷繁复杂,内容繁多,是大学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成长环节。因此,高校在开展文化育人工作的过程当中,要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根植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当中;将革命文化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同时,在大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要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发挥文化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熏陶,形成综合性的文化育人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教育者是文化育人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是教育计划、要求的贯彻落实与执行者,在文化育人活动中承担着引导大生价值观发展的重要使命。教育者的价值引导力如何将直接影响文化育人活动成效、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要增强文化育人实效,就要提升教育者的价值引导力,以此促进高校实践活动的质量和形式。

(二)加强大学生参与的自觉性

在文化育人的过程中大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一个状态。要改变大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就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的教育引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课程学习、社团活动、课外生活中,加强对大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树立。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使大学生由内而外的坚定文化育人的政治立场和现实作用。

着重培育大学生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自信,大学生的文化主体性越强,文化自信水平越高,在文化育人活动中,对外在文化价值客体吸收转化的就越好。大学生的文化主体性生成于对自我价值的需要和对文化意义的追求。从本质上讲,“价值观的发生、建构和发展与人的文化主体性的生成与提升相伴而行”。在文化育人实践中,只有大学生真正意识到了自我价值需要和外在给予的文化价值意义,其主体性意识才能生成。

(三)丰富文化育人的媒介载体

媒介载体为教育者提供自主创新的平台,使教育者通过不断挖掘和创新文化载体来丰富和创新文化育人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它通过自身承载的先进文化信息,发挥其感染人、教化人的功能;它通过文化载体丰富多样的内容及形式,增强文化育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进而增强育人实效性。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媒介载体的作用,将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等载体有机融合起来,辅之现代化信息媒体技术,形成高校文化育人的主渠道、主阵地。

(四)繁荣文化环境、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环境作为文化育人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在文化育人过程中对教育客体—大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文化育人的环境是指大学生赖以学习、生活和成长的文化环境,主要包括校园文化环境和网络文化环境。其中,网络文化既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世界紧密相联,具有开放性、自由性、复杂性、多元性、多变性、隐蔽性等特点。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要充分发挥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作用,提高文化育人实效,一个重要举措就是优化育人的文化环境,而优化文化育人环境重在加强校园文化和网络文化建设,尤其要从建立健全文化建设机制入手。

【参考文献】

[1] 吴翼泽. 高校人才培养中文化育人的路径探析[J]. 思想教育研究, 2015(3):102-104.

[2] 高宏赋. 高等教育普及化趋势下民办高校文化育人路径探析[J]. 中国成人教育, 2018(1).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优化对策高校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技术文化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