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英
摘 要 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要重视兴趣教学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生入门的最好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最积极、最根本的动力所在。因此,中职语文的兴趣教学策略探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中职语文兴趣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概述,详细探讨了中职语文的兴趣教学策略,旨在促进中职语文教学的进步。
关键词 中职语文 兴趣教学 策略
1中职语文兴趣教学的必要性
中职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他们是否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将直接决定他们的学习效率。有调查表明,54%的学生会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科目,25%的学生会因为上课气氛融洽、教学生动有趣而对一门课程而产生兴趣。可以看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就必须把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作为中职语文教改的首要任务。因此,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语文老师而言,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如果能够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感官、思维处于最活跃、最兴奋的状态,从而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并以此作为良好的开端,便能优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中职语文的兴趣教学策略
2.1注重语文教学和学生专业技能以及生活实际的结合
职业语文教学较于普通语文教学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其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取知识与能力,更要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引导。因此,在课堂内容选择上要注意适当突破,以充分体现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另外,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学习应用文的书写,例如,实习计划以及总结报告等,同时,也可以要求学生以口头叙述的形式将实习过程表达出来。
2.2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模式的灵活性与创新性。传统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容易促使学生厌烦情绪的滋长,不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因此,教师要注重多种教学模式的交互、协调利用,例如,探究课、讨论课、活动课等模式可以交叉使用,这样有助于促使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中职语文教师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的编排形式,而要结合学生实际的情况,配合节令、形式进行有效的教学,甚至可以对教材进行重新安排或是某些部分次序的调动,以配合专题学习以及单元学习的需要。采取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产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对于小说的讲解,可以借助小说的背景、生动的语言描写、故事情节以及作者的经历等来巧妙地设计教学,促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以更好地促进其学习。
2.3注重提高教师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要充分发挥兴趣教学的积极作用,充分地調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能够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生动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的取舍教学的内容等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离不开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另外,许多教学实践向我们表明,学生对于一位教师的喜爱,会迁移到学习的动力上来,这也充分地表明了教师对于学生思想感情以及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良好的师德、独特的魅力以及严谨的教学态度来影响学生,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2.4注重导课的新颖性
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开端,对于整节课具有重要的作用,新颖的导入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对于所学的内容引发兴趣,产生浓厚的求知欲,从而积极投入到学习的活动中来。例如,在学习宋词《雨霖铃》时,就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送别诗《赠汪伦》《别董大》等来导入新课,使得学生在回忆熟悉的别离情感中,体会送别诗这一永恒主题,同时,对于新学的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这样既起到了回顾旧知识的作用,又将学生带进了关于离别的学习意境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与情感。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的兴趣教学策略探析对激发中职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体育器材中职语文的兴趣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语文学习效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邵岩.中职语文的兴趣教学策略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6):29-31.
[2] 王璐.中职语文兴趣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J].中国培训,2016(24):131-132.
[3] 侯秀.中职旅游专业口语交际教学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25):165+167.
[4] 王振华.中职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7(09):18-19.
[5] 罗宝英.中职语文应用文教学策略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7):219-220.
[6] 郭艳菲.中职语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研究[J].才智,2016(13):120.
[7] 朱慧.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漫谈[J].亚太教育,2016(18):136-137.
[8] 邱珊.切实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9):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