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民
八百多年前的北宋末南宋初,抗金英烈千千万,休宁人凌唐佐是其中的一个。《宋史》、历代《休宁县志》以及宋人罗愿所撰写的《新安志》中都提到了凌唐佐。但人们只知道他是“徽州人”,至多是“徽州休宁人”,至于其故里究竟在休宁哪个村落,则没人去考证。
凌唐佐的故里究竟在哪里?经过考证,笔者终于弄明白:凌氏故里在旧休宁县城海阳镇东南隅的凌家巷。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凌唐佐被叛将刘豫杀害,以身殉国之后,子孙有回到休宁故里,但多数定居河南商丘。他在休宁县城凌家巷的后裔及宗亲于元代避战乱迁居休宁西部碜川。这个碜川,就是今属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冰潭行政村的碜溪自然村。
一
凌唐佐,字公弼,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生于休宁县东南隅凌家巷,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被叛将刘豫杀害。
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凌唐佐中进士,初授河北大名府司户参军,历官至开封府尹,后降为严州知府,与当时在浙江绍兴一带的康王赵构过从甚密。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元月,徽、钦二帝被金人所擒,北宋灭亡。这年初,凌唐佐护从赵构辗转到南京(今商丘)。同年五月初一,赵构在南京即位,做了南宋第一任皇帝,即宋高宗。凌唐佐在高宗朝先后任提点、京畿刑狱、南京(商丘)知府。金兵侵犯,赵构带着官兵南逃扬州,命凌唐佐留守京城,宋朝叛将刘豫抓捕了凌唐佐,他大义凛然,威武不屈,金帅兀术为之敬佩,一面破例将他释放,一面指使刘豫劝降,凌唐佐坚决不从。金兀术无奈,为了感化他,让他继续任应天知府。凌唐佐背地里联络大名知府李旦和曹州知府宋汝为,摸清金兵的军事情报,封成蜡书差侄孙凌宪奏报朝廷,以图里应外合,收复南京(今商丘)。江淮都督吕颐收到情报后,以帛书回复,凌宪至睢阳,事泄,刘豫遣人捕凌唐佐及其家人。高官厚禄收买不了他,严刑拷打也屈服不了他,绍兴二年(1132年),凌唐佐被伪齐皇帝刘豫杀害。宋朝廷得知凌唐佐为国捐躯事迹后,赠其徽猷阁待制,葬衣冠于斑政门外西园学舍,又御赐白玉碑一通,立于坟前。后在应天府(商丘)建了“褒忠祠”,春秋祭祀。
凌唐佐坟墓原在商丘火神台西北角,享堂在火神台之南,占地15亩。墓地古柏参天,郁郁葱葱,庄严肃穆。商丘古城西门外与凌唐佐墓之间的道路两旁立有石人、石狮、石马等。遗憾的是,1958年,凌唐佐墓被盗,白玉碑被毁,“文化大革命”期间,庙、碑再度遭毁。
凌唐佐有二子:仁卿、信卿,三孙:元和、其和、致和。在他遇难后,后人中有回到休宁故里,但多数定居商丘。据传,商丘古城刘隅首西三街(原商丘县城和平八街),有凌唐佐的故居,府宅原有门楼两间,石狮把门,门卫室两间,有门卫看守。两进院落,前院为客厅,有北、西、南屋各四间;后院有北、东、西屋各五间。凌家宅院于“文革”间被毁。凌氏定居商丘较为集中的是在城东一带,南北凌府阁两村。历八百多年生息繁衍,据悉凌氏在商丘的后裔不少于2000人。
二
凌唐佐遇难后的一段时间,休宁凌家巷故里的后人与同宗深为悲痛,但生活还比较平静。元朝末年,情况起了变化,凌氏为避兵乱,迁居休西碜川。对此,《休宁名族志》中记载得比较清楚:
碜川,在邑西百里,属三十三都。为宋忠臣唐佐之后,世居邑东南隅凌家巷。元季,天下鼎沸,城市多兵燹,乃避地遁迹,始迁于此。
凌氏后人由休城凌家巷迁碜川,很可能是在被史称“蕲黄兵乱”的元至正年间,具体时间是在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至十七年(1357年)这五年。
碜川,系古名,今称碜溪,即今安徽省休宁县溪口镇碜溪村。全村只有十几户人家,70余口人,聚族而居。
碜溪人凌秋成,明经教授,以文行称,他的儿子凌贵和,克承家学,为时闻人。嘉靖年间,凌贵和儿子经商并致富。
《休宁名族志》称:凌世琛“有令德,隐于商,寓于浙”,后人浙江籍。他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凌云鹏(字万里,号图南),明隆庆元年(1567年)举人,授江西临江府推官,仕至刑部员外郎,著有《三送诗文集》《五经纂要》《修身格言》,是碜溪历史上的著名学者。次子凌云凤,“克承父业,勇于经商”。
碜溪凌氏多有经商江浙一带并定居。清乾隆年间碜溪人凌如焕(1681-1748),字琢成,号榆山,父母早逝,在叔父凌右文和叔母汪氏养育下长大。凌右文经商华亭(今上海)一带,生意兴隆,便寄籍华亭。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凌如焕中进士,历任湖北学政、兵部左侍郎。凌如焕一直牢记叔父叔母的养育之恩,叔父病重和去世期间,他都告假侍奉。凌右文病逝,乾隆帝特赐金厚葬。凌右文坟墓坐落于碜溪村以西海拔300多米的山腰上。據传,当时的建墓材料均由外地运来,前后耗时一年多,有三层拜台,高低落差10余米,占地200多平方米,规模较大。墓前的拜台、享堂和高大的墓,均为一色黟县青,雕刻精美。
凌如焕著有《楚游集》《读史集》《黄海纪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