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私塾琐忆

2018-06-11 10:56潘春华
寻根 2018年1期
关键词:罗先生小楷学童

潘春华

私塾,亦称蒙馆、塾馆,是旧时我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教育形式,也指授课地点。民国末期,镇江的国立小学数量少,大部分城乡学龄儿童均就读于私塾,富有之家则请塾师在家设馆授徒,称为“请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年,我刚5岁,曾在离家不远的一家私塾就读过一年时间,童年私塾启蒙生涯的那段记忆,仍印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般。

那时,称私塾教书的叫“先生”或“塾师”,不叫“老师”。我就读的私塾先生姓罗,因此塾馆便以先生的姓命名,叫“罗氏塾馆”。听附近老人说,塾馆原先是一个大族的祠堂,废弃了许久,被罗先生租用改作塾馆。塾馆前后两进院落,仅用前院房屋教书,后院房屋闲着。

进入大门,两侧是厢房,为先生会客及书房用。正厅为大七架梁房,高檐口,三开间厅堂,十分明亮宽敞。厅堂窗子上有窗格屏档,下面雕有葡萄、莲子等图案。厅堂前有一方天井,天井西侧植有一株槐树,夏日可荫凉,这里便是我童年读书上学的场所。

大厅正中迎面墙上悬有一幅“至圣先师”孔夫子圣像,下方设有一张长形条几,中间供奉着一块牌位,上书“天地君亲师”五字,并设置香炉烛台。条几前便是一张大方教桌和一把太师椅,教桌上摆放着先生教书用的一摞摞线装书籍、纸张、毛笔、笔架、砚台、紫砂茶壶和戒尺。戒尺是一根用硬木制成的光滑板子,长30多厘米,宽约6厘米,厚约1.5厘米,是专门用来责打表现不好的学童手心的。打手心视情节轻重分别规定为3、5、7下,打7下手心就可能红肿了,一般打3下的较多,打7下的很少。迎着大方桌有秩序地摆放着三排十多张小方桌和各式各样的凳子,小方桌供学童读书、写字用,每人一张,坐的凳子须自带,因此有长条凳、方凳、圆凳,形式不一。

塾馆教书的罗先生,五十多岁,中等个子,额头宽阔,戴个眼镜,左腿有点跛,所以有个诨名“罗瘸子”。平时,罗先生总是身着一件灰色长衫,端坐桌前太师椅上,紫砂茶壶不离手,一副严肃冷漠的面部表情让人望而生畏。学童们进塾馆时,先得向他鞠躬道好;新进来的学童第一次见面时,必须跪下给先生磕头,还要奉上红包。

记得1949年中秋节过后,二姐手提一张圆高脚长凳,领着我去“罗氏塾馆”就读。见了罗先生,我磕了个头,二姐奉上红包。红包实际上就是塾金,按学季交纳,半年交纳两次。当时先生收塾金是以粮食计算的,每学季每个学童约交一斗麦子或稻谷,也可交现金。如若中途退学,塾金通常不退。塾馆内共有十一二个学童,都是男生,年龄参差不齐,最大的八九岁,我年龄最小。

私塾教学没有专门教材,设置的课程主要是认字、读书和写字。年龄不同,学习的内容也不一样。

学童刚进塾馆头两年都是念“字块”,所谓“字块”,即学童父母买来红纸,裁成2寸见方的方纸块,先生用毛笔在上面写上字,由学童学认。先从最简单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和一些常用的东南西北等字词念起,每天教4个生字,第二天在先生面前熟练地读出来,然后再教4个生字,如此反复逐渐增多。会念的字块叫熟字块,三天一次生熟字块一齐念,假如念不出来,或者念错字,抑或书背不出,轻则面朝墙罚站,重则揪耳朵、用戒尺打手心、罚跪,待全都会念、会背才允许回到座位上。

在私塾就读的头两年,一般能认一千多个字,之后便开始读传统书籍。在私塾读书,《百家姓》是“开蒙”读物,接着读《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先生念一句,学童跟着念一句。然后先生解释词句、文章内容。最后,先生摇头晃脑地把全文通读一遍,再逐个让学童朗读。

写字是私塾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写字分大楷和小楷,先从大楷学起,当时叫“写仿”,也叫“仿牌”,即旧时油漆店里卖的白漆底子红漆字的牌子,由学童用毛笔蘸上墨汁照红字描写。仿牌有八寸长、四寸宽,上面写的总是这么几句:“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等笔画简单的字,用水一冲还能再写,所以也称“水仿牌”“描红牌”,目的是为今后写仿纸打基础。练习小楷是先生用红小楷笔写在纸上,学生按红字描写,基本上每天写大小楷各一张,直到独立写大小楷并坚持练习。学童写得好的字,先生就在字上“圈紅”;写得不好的字,先生便用红笔在笔画上更正。

私塾没有星期天,也不放寒暑假,只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大冬才放假,“罗氏塾馆”也是如此。因此,调皮的学童们编了个顺口溜:“大冬大似年,家家吃汤圆。先生不放学,学生不把钱。先生放三天,学生把三千。”

过去,私塾上午和下午均不设课间休息。先生每次教课后,学生就读书或“写仿”。中间上厕所,先生教桌上有块“出入牌”,一面写的“入”,一面写的“出”。上厕所学生将牌子翻为“出”,回来时翻成“入”,如再有学生上厕所,必须等先上厕所的回来翻好牌子后,才能上厕所。

1949年4月23日,镇江宣告解放,人民政府开始逐步改造私塾,不断扩大国立初等教育。随后,私塾在镇江城乡逐渐消失,我也于1951年进入镇江师范附属小学学习,接受了6年国家正规初等教育。一晃六十多年过去了,往事如烟。但是,那一段启蒙的童年生涯,却是久久不能忘怀,难以抹去。

猜你喜欢
罗先生小楷学童
退房“骂死”销售经理,要担责吗
XINMU/欣慕 XM001
HAOBAIBEI/好百贝 HBB-A
anyin/安茵 ABA601
纠 错
小小书法家
纠错
张建书法艺术
浅谈文征明小楷书风的形成
洪亮主编《历代名家校楷系列》16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