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教育下徽州儿童生活实态

2018-06-11 10:56郑雪巍
寻根 2018年1期
关键词:二中徽州儿童

郑雪巍

清末教育体制改革后,徽州地区也新建了一批新式学堂,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步入新式教育的潮流之列。

笔者最近发现了一份《介绍徽州二中实小的儿童生活历》,为我们探讨新式教育下徽州地区儿童的生活实态提供了绝佳的资料。这份儿童生活历发表在1929年《安徽教育》的第一卷第四期,介绍徽州二中实小在1929年秋季编制的儿童生活历,从8月至12月共5个月。这份儿童生活历是由著名教育家胡家健先生发表出来的。胡先生是安徽绩溪人,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教育思想深受陶行知先生的影響,推崇“生活教育”理念。

根据这份生活历的编辑序言可知,“生活历的编制,最初试行于南京晓庄学校”,1928年5月,全国教育会议通过了陶行知先生的“编制小学生活历”提案后,许多小学开始认识到儿童生活历的重要性,徽州二中实小是“本省(安徽省)一个比较富有试验精神的小学”,1928年秋季“曾将高级一年级(五年级)之授课时间表废除,另制该级学生每周生活时间表,及该级师生每月教学做活动要项以为施行生活教育之准绳”。而编制儿童生活历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实现“教育生活化”,改善教育中“生活自生活,教育自教育”的状况,“生活和教育还没有打成一片,还没有发生密切的关系,这实在是现代教育上的一种缺憾”。

儿童生活历的主要内容

这份儿童生活历编制于民国18年(1929年),是徽州二中实小学生的生活日程表,从一年级至六年级,一、二年级为低年级,三、四年级为中年级,五、六年级为高年级,按照不同的月份分别从社会、自然和工作这三个科目进行编制。

社会科目

在社会科目中,不同年级有不同的特点。低年级比较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认识与学习,比如8月份一年级的生活历中有对“学校的认识”、对“家庭及亲戚”的认识,10月份认识“衣服(织布工人)”;二年级11月生活历中的“陶器与瓷器”,主要的活动大都是参观,如“参观农人割稻”“参观纱厂织布厂成衣店”“参观布店及染坊”等。

中年级的要求更进一步,除了学习还要亲身体验,8月份的三年级儿童生活历中提及“农人”的活动,明显与一、二年级不同,一、二年级仅仅是去参观,而三年级则是“帮助农人工作”,这是在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儿童能够体验生活,以便对农人生活有更直观的理解和感受。还有对“衣服”的认知,中年级和低年级也有很大的不同,10月份三年级“衣料之制造程序(呢绒夏布洋布工人)”,同月四年级“衣服的研究及发明者”,相较于低年级的认识,中年级还要对衣服的来源、历史、制造程序和布料的区分等有更深的认识、具有初步的衣料辨别能力。

至于高年级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历史和政治,而五、六年级之间又有细微的差别。五年级的历史与政治关注点多是国内,例如“鸦片战争”“林则徐”“我国开化及历朝的变迁”“辛丑国耻”“中华民国之来历(革命运动)”“云南起义与袁世凯”等;六年级的历史与政治关注点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对国际政治有了较多的学习,例如“印度与甘地”“德国之今夕”“柏林之围”“土耳其复兴”“被压迫民族革命运动”“美国”“威尔逊、华盛顿、林肯”“欧洲之国际现状”等。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对时政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之现状,中外之间的差距,最容易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自然科目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对“自然”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自然是指“具有无穷多样性的一切存在物”;狭义的自然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或称自然界”。徽州二中实小的儿童生活历中,对自然的探讨范畴即是广义的,既包括自然界,还包括人类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年级至四年级主要致力于对自然界基本物质的认识,如动物(蚂蚁、螳螂、蜻蜓、蝉等)、植物(稻、棉、含羞草等)、自然现象(雷电、云、霜、雾等)的认识。五、六年级对自然物质的认识由自然界延伸到了人类社会,如人类的新发明(电灯、电话、电报、电车)、金属元素(金、银、锡、铅)、人与自然的关系(太阳与我们之关系)等。

除了对自然的认识,还有对自然现象的探讨与研究,12月份中就有对“牛羊之反刍”“动物之自卫”现象的分析,以及“冬至之研究”“四季之研究”等。从“自然”的广义上来讲,人作为自然的一分子,源于自然,最终也必归于自然,那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自古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儿童生活历中注重从小培养儿童对自然的认识,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工作科目

工作科目以蔬菜、瓜果种植为主,劳动强度相对较轻,适于儿童。在农事种植活动中,突破传统的种植方式,采用科学种植技术,如分株(“牡丹分根”)、嫁接(“蔷薇插木”)、摘蔓(“摘南瓜蔓使结实肥大”)等。而且,二中实小在工作课程中还注重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制作标本,有“收集昆虫标本”“制秋色标本”“采集土壤矿石卵蛋标本”。

在户外劳动后,学生回到学校还要参加一系列的试验活动,涉及的试验活动主要有“盆栽试验”“盆栽试验调查问题”“土壤暖房试验”。劳动过后,可以将劳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试验研究,再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劳动实践中去。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试验成果可以服务于生活,使得学生更有成就感,更乐于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儿童生活历的主要特点

上文提到了编制儿童生活历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教育生活化”,生活历的最大特点也就是生活化。生活历是怎样引导学生过怎样的生活呢?

1930年1月16日,全国乡村教师讨论会在南京晓庄举行,陶行知先生在会上发表《生活即教育》的演讲,指出应该引导学生去过“康健的生活,劳动的生活,科学的生活,艺术的生活以及改造社会的生活”。因此,生活历的编制紧紧围绕着生活,从康健、劳动、科学、艺术和改造社会这五个方面,形成一整套的教育生活体系。徽州二中实小的儿童生活历也是紧紧围绕这五大方面而编制的,仅就“康健(即健康)”这一方面举例说明。徽州二中实小儿童生活历关于注意卫生的记载有:9月份“身子与房屋的整洁”“秋节及饮食的卫生”“个人整洁与公共卫生”“住宅日光寒气与卫生”“秋节及饮食的选择与卫生”“本村公共卫生事业之调查与改良”“本村公共卫生事业之调查与改良加全国卫生事业”;10月份“衣料选择与卫生”;11月份“起居的卫生”“饮食用具的卫生”;12月份“睡之卫生”“冬季卫生”。这份儿童生活历中关于卫生与整洁的记载共有12处,其中9月份就有7处,卫生与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可见对“康健生活”的重视。

时间性。陶行知先生在《编制小学生活历案》中有过这样的阐述:“古人为政,贵在不违农时,故颁历书。教育亦然。教当其时,则事半功倍;失其时,则事倍功半,或全失其效。”儿童的生活尽管是变化多端的,但是有一部分的生活是定期的,而这种定期的生活,应该按期排列,组成系统,作为因“时”施教的依据。因此,生活历是有定期的生活系统、教育系统,它一方面可以作为儿童生活的向导,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教师施教的依据。徽州二中实小的儿童生活历中就根据月份定期安排学生的生活,主要包括两种,一是节气,二是节日。节气指二十四节气;节日是指一些重大的日子,包括中国古代传统节日,近代新增的法定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不管是节气还是节日,都是为教学安排服务的,根据这些特殊的日子有计划地编制教师教案和学生的生活日程。正如胡家健先生在序言中总结的:“无生活历,则一切课程都是零零碎碎的,不适合生活需要的;有生活历,则一切课程、教材和教法,都以儿童整个的生活为出发点,为中心,都和整个的生活发生有机体的关系。”

地域性。徽州二中实小儿童生活历在课程的编制中,比较重视对当地人文地理知识、社会民风民俗的教育。在8月份三年级的儿童生活历社会科目中,就有对“本乡史地研究”,同月四年级也有对“皖南地理及人物——朱熹戴东原”的学习。对当地名人的学习,在弘扬本地文化的同时,更容易增加儿童的自豪感。学习之余,儿童生活历也安排学生参加到本地乡村建设、活动之中,如“本乡的公共事业”“拒毒运动”“联络当地民众庆祝国庆”“冬季地方公安事业”等。让儿童参与到当地公共事业的建设中,远比“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口号更有实际意义,在参与的过程中,儿童会对当地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有进一步的认识,并且可以逐渐增强为家乡建设尽一份力的责任感。

层次性。从地域范围来看,有国际性的历史与政治生活,也有国内的时事政治,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当地的民生民俗;从年级来看,分为高、中、低三个年级层次,不同年级有不同的活动安排,即使是同一事件,不同年级的参与方式也不尽相同;从内容上看,不同年级学习的内容也是层次分明的,低年级的同学主要是对基础事务的认知,中年级的同学在认知的基础上还要进行深入了解与研究,而高年级的同学在熟练掌握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思考与实践。因此,儿童生活历的编制需要在一个系统性纲领的指导下,再层层细化,填补细枝末节,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落实。

儿童生活历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儿童生活历实施的效果如何呢?这本儿童生活历的编辑序言中记载了徽州二中实小于民国17年(1928年)秋,“曾将高级一年级(五年级)之授课时间表废除,另制该级学生每周生活时间表,及该级师生每月教学做活动要项以为施行生活教育之准绳,试行结果,觉得导师实比平常为忙碌,而学生学习之兴趣,也比平常之浓厚”。因此该校自民国18年起,又编制了六个年级的儿童生活历,希望全校“各级教学皆能依据生活教育的原理,从儿童的实际生活出发,不是從书本的字句文法出发”。这样的儿童教育形式对我们今天的儿童教育也有很多的启迪。

第一,建立人的主体地位。儿童生活历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为儿童量身打造一套完整的、定期的、系统的生活日程表,重视人作为主体的价值选择,所有的教学工作都紧紧围绕着儿童的生活而展开,在把握儿童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学校的课程中将学生作为主体开展教学任务。这样做的优势是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再由实践反馈到教学之中,形成良性循环。当然,我们不能过分夸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人的主体地位”还应该体现在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上,所以,生活历的制定可以有教师生活历,也可以有儿童生活历,教师生活历主要是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儿童生活历主要是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二者相互协调、互为补充,才能充分实现“人”的主体价值。

第二,明确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教育”二字总是与学校紧密相连的,“学习”似乎也是学生在学校中需要做的事情,这种教育观念是我们当下的教育现状所造成的,表明了当前教育的一大问题就是:教育与生活的分离,尤其是“应试教育”,学生上课是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考试通过也就意味着这门课程的结束,所学习的课本知识也就可以抛到九霄云外了。这种教学模式容易消耗孩子的学习兴趣,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更容易使孩子产生浮躁、焦急的情绪。当然考试必不可少,学习本身也不完全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只是考试的方式可以多元化,相应的学习和教学的方式也可以多元化。这里的“多元化”不是随心随意地追求内容的丰富性,而是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丰富教学内容,也就是说教育要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起来。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知行合一”“生活教育”的理念,今天看来也并没有过时。与“生活即教育”有连带关系的就是“社会即学校”,就是不用刻意将学校与社会“隔离”,也不需要刻意将学校“社会化”。

第三,因地(时)制宜地编写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依据教学计划,为每一门课程单独编订的纲要,它对该门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的、课时分配、教学方法与教材、主要教学内容予以规定,是该门课程的指导性文件。”现代教育在各阶段教学过程中都会编制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在全国统一纲领的指导下,各地区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虽然各地区在编制教学计划中都或多或少考虑到了本地区的特殊性,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受到诸多束缚,尤其是在教材的编订上几乎凸显不出地方特色。在编制教学大纲时可以相应增加地方特色文化、历史、地理等元素。至于因时制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学生的定期生活和非定期生活。定期生活,可以是一个季度、一个节日或者是某个特定的时间段,学校可以按照日期顺序进行编排,形成时间系统,根据日期定期安排学生的日常生活。而非定期生活,即除了学生定期生活之外的自由生活,这类生活通常是由学生自主安排。

余论

诚然,儿童生活历的编制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比如工作科目所占的比例有些重,毕竟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其中一些农事劳动没有必要安排在儿童的教学活动中。此外,儿童生活历的活动安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不容易操作,或者是实际效果并没有那么理想,就像低年级的儿童安排有较多的参观活动,由于低年级的儿童年龄较小,组织起来并不容易,尤其是去农村、工厂参观,存在诸多问题。徽州二中实小儿童生活历是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编制的,充分体现了生活与教育融为一体,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状态,这也正是我们现代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而这份儿童生活历则为生活教育理论提供了一份实践模板,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猜你喜欢
二中徽州儿童
无梦到徽州
徽州人
Chinese Perch:Dream Beauty Portrayedin Art, Poetry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霍邱县教师书画作品选登
高中计算机学习中的数列求解办法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走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