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邵彦,邓春丽
(新疆阿克苏地区中医医院,新疆 阿克苏 843000)
西医对风寒性周围性面瘫患者主要治疗手段为应用糖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抗病毒药物等方式,但上述药物如果长时间应用可能引发各种不良反应,对疾病治疗预后造成消极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中医对于面瘫治疗有着较为悠久的临床实践经验,在现代医学理论推动下,对于该病的治疗效果也有了更加突出的干预效果。现将本院近年收治辩证确诊为风寒性周围性面瘫患者资料进行归纳分析,了解中医温针灸手段对此类疾病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本院2016年至2017年收治并由中医辨证确诊为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176例为分析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估[2],均在Ⅱ~Ⅳ级,临床表现与中医理论中风寒性周围性面瘫相符合[3],数字编序后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88例,患者在分组后对上述相关基线数据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组间差异无意义(P>0.05),可做对比。
所有患者在确认病情后立即接受对症神经内科手段治疗。应用维生素B1片,每天服用剂量为10mg,3次/d;应用阿昔洛韦片,每天服用剂量为200mg,3次/d;应用醋酸泼尼松,每天服用剂量30mg,维持该剂量1周时间后根据患者病情调整用药量[4]。
常规用药治疗3周后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针刺治疗,选阳白、四白、攒竹、合谷、迎香、地仓、翳风、足三里,针刺手法为平补平泻,对外关、风池等用捻转泻法处理,进针深度为0.5~0.8mm。
联合族患者用温针灸手段治疗,穴位选择与对照组相同,其中翳风、足三里两侧进针并确认得气后在针柄上放上艾条,长度约为2cm,与皮肤距离为3cm,近端点位置点燃,进行温针灸治疗。
所有患者每次行针时间间隔5min,留针时间30min。每周需治疗3次,1个疗程为6d,连续治疗4个疗程。
在患者顺利完成疗程后观察1个月,并用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SFGS)、面部残疾指数社会功能量表(FDIS)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价[5]。
数据处理用SPSS 20.0统计学处理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联合组患者所得评分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见下表1。
表1 两种治疗方式对风寒性周围性面瘫干预效果比较(±s)
表1 两种治疗方式对风寒性周围性面瘫干预效果比较(±s)
组别 SFGS(分) FDIS(分)对照组(n=88) 治疗前 48.4±2.1 16.1±2.1治疗后 32.1±2.3 12.7±2.1联合组(n=88) 治疗前 48.4±2.1 16.1±2.1治疗后 20.3±0.9 8.2±0.1
随访期间联合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见表2。
表2 两种治疗方式对风寒性周围性面瘫安全性比较(n, %)
周围性面瘫在临床发病率相对较高,也被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该病发病机制在于脸部经乳突孔内部存在的面神经发生非特异性炎症所诱发系列临床症状[6],作为神经内科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脸部表情肌群运动出现异常,患者不能顺利控制脸部表情,有语言障碍、吞咽障碍等[7-8]。
从本文研究前瞻性对比数据中可知接受联合温针灸治疗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常规中医针刺治疗患者,西医常用抗炎以及抗病毒药物治疗,但此类药物均不能长期服用,中医认为风寒性周围性面瘫的发病机制在于风寒入络,导致局部经络不能得到充足的气血供养从而引发络脉阻塞,针对气血不畅的情况采取针刺、温针灸疗法能够得到理想效果。温针灸治疗手段能够通过温热效应充分得到艾炙的疗效,直接传入到各个穴位,取得温阳、驱风以及散寒作用,加快静脉的血气运行,对于风寒性周围性面瘫患者而言对脸部神经功能[9-10],而在安全性而言从表2数据中可知联合温针灸治疗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更具优越性。
综上所述,为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安全性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1] 郑美华,叶婷,王广武.温针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9):58-60.
[2] 张赛男,陈果,向娟,等.温针灸配合闪罐治疗恢复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J].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2017,15(1):42-46.
[3] 安惠琴,杨晓波.温通针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7,33(12):28-29.
[4] 杨原芳,林良才,蔡海荣,等.电温针法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9):6.
[5] 喻建兵,彭勋超,王春.穴位透刺配合隔姜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9(3):33-35.
[6] 陈艳,李心怡.牵正散配合温针灸治疗风寒阻络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5):3423-3424.
[7] 陈火玲.穴位按摩联合隔姜垫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观察护理[J].特别健康,2017,6(23):122-123.
[8] 肖淦辰,李绚.针刺结合白脉软膏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6):41-43.
[9] 颜子伟.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病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4):57-58.
[10] 郭志明.温针灸及针刺干预前后周围性面瘫(风寒型)患者面神经功能的变化比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5):4419-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