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雨森
【摘 要】蒙古舞蹈是内蒙古自治区建立后在蒙族民间发掘的,具体是通过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大草原生活环境以及对传统宗教信仰文化发现的。经过悠久的岁月时光,思想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蒙古舞的舞蹈內容也更加丰富,并得到了较高和较快的提升和发展,到现在蒙古舞的形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多元化特征。从原始的祭神舞、捕猎舞、宫廷舞到各个部落的民族民间舞蹈,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形象生动,表达了蒙古族文化自由、勇敢、豪放、纯朴的情怀和精神思想。
【关键词】起源;发展;民族文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J7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5-0129-01
蒙古舞蹈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得益于16世纪后喇嘛教和萨满教举行的传统宗教仪式。喇嘛教舞蹈形式在祭拜神灵时通常带着鹿神、牛神等面具跳“查玛”。查玛的舞蹈动作要求规范比较严格,表现方式多样。而萨满教的舞者都是技术技巧过硬的专业人士,在他们举行的宗教仪式中,巫师可以转百十圈,还能弯腰掉鼓,甚至有的能在头、颈、腰等部位灵活环绕舞动,所以萨满教巫师更需要具备职业舞者的素质。
一、蒙古族安代舞
(一)安代舞的起源与发展
明末清初时,人们在科尔沁草原发现了安代舞。安代舞的由来还得从一个故事说起:在很久以前,在科尔沁草原上生活着一对父女,他们相依为命,突然有一天女儿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当地的医生怎么治都治不好,老父只好用牛车拉着病重的女儿到外面去求医问药。走着走着,天空下起大雨,路面不平,车轮被陷,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父亲不知所措。可怜的老父亲只有围着女儿来回转地想办法。女儿快不行了,可怜的老父亲只能在这无助的时候祈求神灵的垂怜和帮助。他围着躺在牛车上的女儿高声歌唱,周围的乡亲们闻声赶来,见状也纷纷落泪。于是他们也都跟着老父亲围着牛车一起祈求神灵的保佑,都说人多力量大,果然不错。乡亲们的举动终于感动了上苍,雨停了,太阳也出来了,女儿的病突然见好,她也加入了舞蹈的人群一起唱着跳着。在那个时期,安代舞是求神灵庇佑的一种仪式。现在的安代舞因人们的思想逐渐开放,已不再带有迷信色彩,人们就将其作为一种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了下来。
(二)安代舞的特征:形与力的体现
1.安代舞的表现特征
多数以唱为主跳舞为辅的安代舞属于传统的安代,舞者都承担伴舞的角色,随着歌曲的快慢自由发挥,因舞蹈的动作相对简单,所以对舞者的基本功要求相对于低。它的节奏多由快开始,主要展示舞姿的柔美,然后在舞者的情绪达到一定的程度后随舞蹈的进行不断加快节奏,直至推动整个活动到达高潮。传统的安代舞最重要的三大舞姿,即“踏步”“跺脚”“舞巾”,结合绕圈而舞的特性由舞蹈者自我发挥。后来经过时间的洗礼,社会的发展以及老艺人的不断发展研究,才增加了“向前冲跑”“凌空吸腿跳”“双臂抡绸”,使安代舞得以完善,突出了蒙古族人民的豪迈、淳朴、狂野,同时又透露出一种端庄和抒情。
2.动作的扑捉
在此简单介绍几个安代舞的基本动作,巾和绸是安代舞手上需用到的道具。巾的使用方式主要有:手甩巾、绕巾,对应脚下同时踏步。绸的形状是正方形或长方形,舞者手持其中一角,动作和巾差不多以甩绸为主,双手持绸向同一方向甩动;大部分都运用手臂的力量进行一个甩动绸子的动作。摆绸,双手大臂发力左右摆动,脚下还是踏步。跳转翻、叉腰拍手、俯首向前冲跑、腾空细腿蜷身、双臂向外抡绸等一系列动作展现的是舞蹈的柔、美、情和技巧的稳、准、轻巧、敏捷。盛大狂欢的舞蹈就是通过舞者将这些动作表现而形成的。这种边唱边跳的形式在草原上无论求雨还是举办庆典活动都会出现。
3.安代舞的特征
蒙古族地处我国的北方,当地的人们主要以打猎和养殖畜牧为生。草原上开始流行安代舞时都会在舞台的中央放一根棍子或断了的车轴以示辟邪镇妖。蒙古人崇拜敬仰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是因为受草原地理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安代舞中有一句老话叫“歌之不足,只有舞之,蹈之。”这就是安代舞特别的一点,主要就是让人跳得尽兴。早期的蒙古人对树木也特别的崇拜敬仰之情。为了表达对树木的崇拜,他们在特定的节日祭祀神树,所以安代舞中很多围圈而舞的形式也称绕树而舞。蒙古族人民不管是红白喜事还是丰收好时节人们都要跳安代舞,笔者认为安代舞是蒙古族人民自我娱乐的一种方式。
二、结语
蒙古族舞蹈就是蒙古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高兴的事要跳舞,悲伤的事也要跳舞。他们开朗豁达的性格和豪放的气质更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俗话说“对酒当歌,人生何愁”,有酒和歌再舞一曲,所有烦恼都会消失,剩下的只有开心和快乐。笔者发现蒙古的民族民间舞很多都是模仿舒展的大雁和活泼欢快的马步。如果非要说跑马的汉子,那草原上的女性也不一定输过男人,她们善良、美丽、豁达、开朗、热情、勇敢,在豪放性格的背后又保持着端庄、稳重、温柔、贤淑。
参考文献:
[1]刘俊霞.安代魂:舞起民族文化之魂[N].内蒙古日报,2012(6).
[2]金秋.舞蹈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中华舞蹈志》编辑委员会.中华舞蹈志[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4.
[4]王岩.少数民族舞蹈[M].济南:泰山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