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岩
河南省洛阳市和南阳市都是具有深厚历史的文化名城,近年来,洛阳市新安县和南阳市镇平县先后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九莲灯”的产地,本文将结合两地“九莲灯”的起源、舞蹈形式、音乐风格和服装道具等进行比较研究,以找出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一、起源
洛阳新安县“九莲灯”从文献记载来看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至今传承第十一代,均为王姓,系家族传承。关于起源共两种说法:其一是祖上王氏为宫中乐工,告老还乡后将宫中技艺传入刘岭村。其二是王氏根据隋朝瓦岗寨故事创编的舞蹈形式。而南阳镇平县“九莲灯”据考证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系“镇平县高丘镇大陈营村中医陈布泽所创”[1]。说法也有两种:其一是陈布泽根据“九仙女下凡”神话故事创编,以求移风易俗、指引向善。其二是陈布泽根据民间组织“白莲教”创编。
二、舞蹈形式
洛阳“九莲灯”最初是由女性演员组成,在民国时期改为男性表演。舞蹈形式属于花灯, 分为“文花灯”和“武花灯”。其早期演出剧目以历史题材为主,如《瓦岗英雄》、《忠臣救主》等,民国时期又加入《吉祥如意》、《升官发财》等节庆题材,建国后又加入《社会主义好》、《为人民服务》等对字形式展现时代主题。在其演员队伍中,其中花灯演员8人,孔雀灯演员1人负责领舞,器乐伴奏人员若干。舞蹈队形主要有“走圆圈”、“翻大马”、“过街路”等。体态动作主要有:“站立时,舞蹈演员双手拿红绸两端,手握花灯木条,双手呈握拳状,四朵花灯并列排行,双腿并立,双膝微弯,上身前倾。”[2]
而南阳的“九莲灯”则是以歌舞表演形式为主,有9名演员组成,并配有打击乐和唢呐伴奏。演出队形变化较多,大体上有一字形、八字形、麻花形等二十多种。对成的画面有船、轿、剪刀等四十多个,还能对“天”、“大”、“土”、“日”等二十多样字舞画面。”[3]因此两地市的“九莲灯”在演员数量、演出队形、体态律动等方面有众多相似之处。据唐·段安节《乐府杂录》云:“舞有健舞、软舞、字舞、花舞,字舞者,以舞人亚身于地,布成字也。”[4]“字舞”是唐代宫廷燕乐流行的舞蹈形式之一。同样以“字舞”作为两地主要舞蹈形式的“九莲灯”与古代宫廷燕乐舞蹈一定存在历史渊源关系。
三、音乐风格
洛阳“九莲灯”主要采用器乐伴奏,早期伴奏乐器主要是笛、笙、箫等吹管类乐器,曲调古朴典雅,与宫廷音乐有很大联系,后期加入地方戏曲常用的大弦、二胡以及打击乐器等,音乐结构规整、节奏鲜明,因为舞蹈多在户外行进中进行,所以打击乐在乐队中占有重要位置。乐队常用曲牌有慢板曲牌《八宝》、《阴阳板》、中板曲牌《柳经续》、快板曲牌《步步高》等。其音乐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五声音阶构成,多为宫调式,旋律多为同宫系统进行,极少出现转调现象。如慢板曲牌《八宝》中,全曲共4个乐句,起承转合结构。每一个乐句结构都相对匀称,旋律多为级进进行,很少出现大跳,整体风格徐缓绵延、典雅端庄。(二)曲牌結构相对短小,乐句多为节奏紧促的若干乐节组成,乐节与乐节之间连接多为尾音重复,并经常采用“鱼咬尾”手法,进一步增加乐曲的统一性。(三)节拍以四二拍、四四拍见长,节奏多采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一气呵成,没有休止停顿。
南阳“九莲灯”则是以歌曲类型见长,演员载歌载舞,并配有打击乐和唢呐伴奏。音乐曲调主要有《慢对花灯调》、《快对花灯调》等。歌曲结构相对短小,多为两句式、三句式,代表曲目如《对上一座鹊天桥》、《谁家姑娘出了嫁》等。其音乐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七声音阶构成,多为宫、徵调式,经常出现带有游移特点的“清角”和“变宫”。(二)旋律多以级进为主,起伏较小,结合多段式歌词反复演唱旋律,抒情述叙性较强。(三)演唱润腔多采用前倚音、波音、滑音等装饰音,使音乐委婉优美,充满豫南秀美风格。如河南民歌代表曲目《编花篮》的曲调原型《对上一座鹊天桥》大量使用变宫作为倚音和助音等。
四、服装道具
洛阳“九莲灯”早期以女性为主,道具较为轻巧,民国时期改为男性,道具主要包括“三十二盖牡丹灯、三十二朵花灯、一对孔雀灯以及三十四支蜡烛,主要由九人舞动。”[5]只有孔雀灯演员男扮女装。而南阳“九莲灯”在解放前统一由男扮女装进行表演,解放后改为女性演员,表演时两首分别拿着一个60公分长的道具,两端各安装有莲花灯,内置特制蜡烛。
五、小结
综上所述,从两地市“九莲灯”的舞蹈形式和服装道具来看,“字舞”、“花灯”“男扮女装演员”等因素表明两者具有形同的根源性,系唐代宫廷乐舞在民间的演变和发展,而伴唱或伴奏的音乐部分则是宫廷音乐与民间本土音乐的变异和融合。此外山西高平县、福建莆田等地也有与此类似的民间歌舞“九莲灯”,关于其源流和发展更值得大家去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吴英荣.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九莲灯》的起源与发展[J].才智,2016(9).
[2]吕婉婉.河南洛阳民间舞蹈“九莲灯”的艺术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4年硕士毕业论文.
[3]王 晏.河南镇平九莲灯艺术特征与传承发展研究[J].黄河之声,2012(6).
[4](唐)段安节,王灼等.乐府杂录[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
[5]孔珊珊.河南·新安民间舞蹈“九连灯”之探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