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语言重复的作用及其分类

2018-06-08 13:15孙江宇
记者摇篮 2018年4期

孙江宇

【摘 要】作为广播工作者认识广播的优势,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好地为党的宣传工作服务,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与其他宣传工具相比,广播也有它自身的弱点,发现和研究广播的弱点,想出避免和弥补的办法,同样,也是为提高宣传效果服务的。这里讲的在广播语言中运用好“重复”,就是克服弱点,有效地发挥广播宣传作用的手段之一。

【关键词】广播语言 简洁明快 概括性重复

广播,由于它是通过声音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没有稳定性,看不到图像和画面,听众面广而流动性又大,等等。这就决定了写作广播稿件时,比起给报纸、杂志写稿,要适当地用“重复”加以弥补。下面把广播与其他载体相比,可以更加具体地看出广播运用好重复的必要性。

第一,与报纸杂志相比。报纸杂志上刊登的稿件有稳定性,什么时候拿出来看都可以,看一遍不懂可以看第二遍、第三遍。遇到理解不了的地方可以访师问友,查查字典。而广播则不同,它是用声音把稿件内容传送到听众耳朵里,声音这东西过耳不留,不允许你用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琢磨。这种缺欠有时可以用重复来适当地加以弥补。

第二,与电视相比。广播和电视虽然都没有稳定性,都是转瞬即逝的,但是电视还可以通过直观图像来反映思想、表达意图。有时观众理解不了解说词,还可以从画面上弄清思想内容,画面图像的直观性,肯定比抽象的语言更易于理解和记忆。有人做过有趣的试验,让两组各方面条件相当的孩子,其中一组看女排比赛的电视实况转播,另一组听女排比赛实况广播,事后让两组孩子复述,听广播的孩子只能复述百分之二十,而看电视的孩子则能复述百分之八十。可见,比起电视来,广播的弱点是不容忽视的,为了帮助听众强化记忆,加深理解,也需要适当地用重复去补充。

当然,广播的诸多种弱点,并不是完全可以用“重复”来弥补的。但是,也不能不承认,“重复”在一定程度上对广播的弱点有一定的补偿作用。

需要解释的是,这里讲的“重复”,并不单纯是指语言上的简单反复,也不是指“重播”,而指的是与其他宣传工具编写稿件相比,广播稿件的写作和编辑,应该增加必要的提示、归纳、解释,其中也包括反复。总之,它比一般稿件需要更多的说明。

下面把重复的分类和作用归纳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概括性重复。即在一篇长文章或一组稿件、一个节目中,为了帮助听众把握住总体内容和脉络,常常需要有一段概括提炼性的语言。这在报纸杂志中也有,但比较少。而在广播里则显得十分重要。这种概括的重复又可分为两类,一类叫提要性概括,一类叫归纳性概括。

提要性重复不仅可以使听众对全文或整个节目有个全面了解,而且可以通过提要介绍,引起听众的兴趣,帮助听众选择收听的内容,这种提要是一般新闻节目中必须有的。

归纳性重复很像教学和演说中的小结,讲授者在讲完全部内容之后,要把通篇简要地、概括地复述一遍。现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许多省市台,在新闻节目结束前,再把开头播的主要内容介绍重播一遍,就是属于这一种,如果把新闻节目的开头、结尾的主要内容介绍,再加上详细内容的播出,等于重复三次,可见重复在广播中是何等重要。

第二种是衔接性重复。一些连续发表的讲座、通讯、报告文学、长篇小说或评书,甚至包括一些新闻、言论,在下一次播出的开头,也往往把上次播出的内容或结尾作简要的介绍,目的是为了使听众把两次收听的内容衔接起来。这在报纸、杂志中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广播的声音转瞬即逝,无处查找,听众也不可能完全记住过去。

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定期连续播出的节目或文章,因为大多数听众比较稳定,其衔接部分可以简单些;而不定期的连续播出,由于时间和听众的多变,为了让听众更好地理解内容,衔接部分需要长些、细些。

第三种是记忆性重复。广播内容稍纵即逝,难于捉摸,不易被记住。需要记忆,特别是需要机械记忆的内容无处查找。为了帮助记忆,广播中常用重复的手段来弥补。例如在广告中需要机械记忆的地名、人名、厂名、商标名称、电话号码等常常重复多遍,又如生活知识节目介绍烹饪配料、制作,推荐中医药方也常常重复一遍。个别需要特殊记忆的内容,有时还用记录速度广播多次。

第四种是指代性重复。报纸杂志中常用的指示代词,它、他、该厂、此人等,和广播中的用法是不同的。由于广播转瞬即逝,没有稳定性,指示代词和他所指代的事物名称,在行文中不能距离太远,一般以100到150字为宜。距离太远了,听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后面的指示代词代表前面的事物对不上号,就不知所云了。例如“营口洗衣机厂改革分配制度,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经济效益提高百分之十六点八”。导语之后具体讲到如何改革分配制度时,报纸上可以一连串地用“该厂”“这个厂”等字样,一贯到底。而廣播在行文中就要不断重提“营口洗衣机厂”字样。当然,也可以把“该厂”与“营口洗衣机厂”交错使用,但绝对不能在很长的稿件中,将“该厂”一贯到底。

第五种是解释性重复。报纸上疑难词语的解释可以加注释、配资料,因为它有稳定性,读不懂的地方可以看结尾处的注解、资料。而广播稿的注解和资料有时需要在行文里多讲几句,说清楚。这对于书面语言来说,也可能算是一种重复吧!这种解释性的重复至少有如下4种:(1)对古典诗文的解释,一般情况下要先读原文,然后解释重点词语,最后还要用口语翻译一遍,这样才能让听众理解得深透。(2)人名、地名、生僻词语等,由于广播中同音字或近音字容易引起误解,需要正字,指出是哪一个形体的字。(3)科学技术术语、专有名词等,不仅要说明是哪个字,而且要根据文章内容要求,适当介绍这种物品的性能、用途、构造等等。(4)简化词语中约定俗成的如“土改”等就不需要解释,而一些生僻的、群众虽然见到过但不易记住的简化词语,也需要在行文中适当地加以解释。

第六种是交代性重复。在常见的广播实况转播中,往往不止一次地交代这次转播的内容或某些需要听众了解的东西。例如转播一场球赛,转播过程中播音员要经常介绍这场比赛的时间、地点、对象、各队特点、比赛进程、比赛成绩等等。因为听众流动性大,有许多人不可能自始至终收听完,为了让那些比赛中途打开收音机的听众了解前一段比赛的情况,以便继续听下去,就在比赛进程中反复介绍、交代。

上面讲的“重复”是指广播编辑编稿和记者采写稿件时,需要注意的,它不包括安排节目时的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