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孙张,吴燕
图 1《茶典》封面,商务印书馆,2017版
图 2《岁月沧桑》封面,东方出版中心,2016版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以图画记事,进一步凝练成象形文字,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字体一脉传承发展,书写技法日渐成熟,审美能力逐步提高,从而形成兼具实用性和书写者精神因素的审美对象——书法艺术。[1]书法题签即使用书法为书籍、卷册封面题写标签。书法题签最早可追溯到简牍时期,书简编排成册后会留两片空白的简,在其背面书写题名,卷起时简背向外形成标题。随着题字内容、艺术形式的发展,北宋已出现成熟的书法题签,有“徽宗御府所储书,其前御笔金书小标题”的记载,书法题签成为文人墨客的风尚,流传至今。[2]
封面是书籍的“面孔”,字体、图形、色彩是书籍封面设计的三个要素。书法作为字体可应用于封面设计中,而书法题签以其独特的形式美感常常与书籍的标题设计联系在一起。
现代书籍的封面,就其功能性而言,必须有书名、著作者名、出版社名等基本信息,而题签主要是对书名信息的传达。书名是书籍的“窗户”,其文字信息向读者揭示全书内容围绕的中心点。书法则是实现传达信息功能的载体,其本身具有表意的作用。借由书法题签形式设计的书名,能使读者迅速而准确地掌握书名信息,同时也具有清晰、直观、优美的文字表现形式,提升阅读效果。例如2017年“中国最美的书”获奖作品《茶典》(图1),封面题字中心布局,选择法度严谨、笔力险峻的欧体楷书,字迹端庄典雅、自然大方,章法宽松而清晰,读者可以轻松地识别文字信息,把握书籍内容。
图 3《画境——天地行者余工作品100幅精选集》封面,江西美术出版社,2017版
图 4《离骚》封面,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版
书法情感植根于中国的情本位文化,情势的变化产生笔势、体势。[3]蔡邕《笔论》中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在孙过庭《书谱》中,有着更全面地概括:“质直者则径侹不遒,刚佷者又倔强无润,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蹇钝,轻琐者淬于俗吏。”在数千年艺术传承和文化熏陶下,书法的线条结构突显了浓重的象征意味,极易引起中国人的情感共鸣。
和千篇一律、缺乏生气的印刷体不同,书法题签由书家创作,在彰显主题、激发共鸣、辅助表意方面有着独特的人文价值。以钱理群的《岁月沧桑》(图2)为例,该书封面采用书法题签的方式设计书名“岁月沧桑”,就这个题签而言,字体结构全取稳重的正势,字形圆润,笔法细腻,从容不迫,从其笔顺可感受到悠长的时间感,笔画间富于留白,与书中岁月流转、往事已远的情感基调产生呼应。再如2017年“中国最美的书”获奖作品《画境——天地行者余工作品100幅精选集》(图3),它的书名题签以草法入笔,平淡天成不显狂态,如米芾所言“虚淡萧散”,仿佛是图书主人公余静赣“游览世界各地,以艺术家的敏锐去洞察各类建筑的美感,最终达到况味深远的艺术境界”的情感写照,蕴含着高雅的艺术气息与人生智慧。
书法是汉字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按照汉字笔画、结构特点及其含义,通过笔法、章法、墨法的艺术表达,产生美学价值。如今,书法已凝聚出高度规范的审美标准,再应用到封面设计中,书法题签赋予标题审美意义。通过笔画组合的无穷变化、字里行间的尺度纵横、纸上墨色的枯瘦丰腴,书法题签向读者传达了无尽的艺术感染力,给予读者强烈的视觉刺激,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与购买欲。如上述笔法飘逸自然、线条优美、充满流动感的《画境》封面题签,以及结构硬朗、骨力雄健的《离骚》(图4)封面题签(2012年“中国最美的书”获奖作品),都让书籍外观更加优美,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获得一种“意与古会”的审美通感,充分体现了书法题签的审美作用。
从构成元素上来看,书法的基本元素为线条,通过毛笔的单向运动实现线条的流动,形成书写过程的方向性和不可重复性。在应用于书籍封面设计时,书法题签不同于美术体标题、印刷体标题,无法进行重复加工,也无法进行点缀修饰。因此,在书者题写完毕后,标题的布局、结构、内容即为定型,人为地裁剪、拼接、矫正均有伤作品仪态,影响美感,落入下乘。譬如行书题签,题写者的笔意气韵须一脉贯通,结体圆熟,字与字之间藕断丝连,撇捺的用笔收锋须含蓄深致,容不得一点更改。
书法作品在笔法、结体和章法方面有其成熟的审美要求,直接体现为书法题签的规范性。明代张绅在其笔论著作《书法通释》中指出:“古人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章法、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故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主。”当代书法家陈振濂谈到,书法有“先质后文(质朴胜华丽)”“学问气(字美文美意境美)”“重家数(书法渊源)”“无意于佳而佳(自然性)”“取神弃形(从情感到境界再到意趣)”的欣赏准则,要求书法题签具体考虑静止运动、抽象具体、原形延伸、平面立体、明确朦胧的审美关系。[4]在设计不同规格、样式的书法题签时,应当以对应的书法审美要求为指导进行构思、创作。如果设计者、题写者一味地追求书法题签的个性而背离法度,题签设计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会使读者厌恶、乏味,与书籍产生疏离感。
图 5《星火燎原》封面,解放军出版社,2009版
图 6《“九·一八”后国难痛史》封面,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版
图 7《明朝那些事儿》封面,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6版
书法题签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象征意义。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有着约3000年的历史传承。当人们面对书法作品时,自然而然地会涌起文化的传承感和历史的沧桑感。书法是传统士人熟悉并热衷的艺术表现形式,文人之间不仅有题字赠字的传统,也流传着“见字如面”“字如其人”的说法。书法的文人气、书卷气,依旧是现代中国人所共有的审美感知。因此,书法题签在应用于中国的文学、历史、哲学、情感等人文社科类书籍封面设计时,其固有的文化属性够迅速激发读者对图书的情感认知。书法题签与图书反映的文化类型统一,固然相得益彰,但对高新技术、尖端领域的图书而言,书法题签可能会带给读者因循守旧、固步不前的印象;对外文书籍的封面设计而言,书法题签可能会产生中外文化差异,破坏图书情境,引起读者不适。
书法题签的社会性主要表现为题写者的社会影响力。书籍采用书法题签的封面设计后,与题写者相关的社会评价,会延伸为读者对书籍第一印象,甚至可以视作对书籍质量的一种正面承诺,题写者的社会影响力通过题签延伸为书籍的影响力。《星火燎原》(图5)系列丛书是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三十年(1927-1957)斗争历史的回忆文集,《星火燎原》的书名由毛泽东题写。该题签具有鲜明的毛泽东书法特征,四字布局险中求稳、疏密有致,结体略有倾斜,蕴怀素草书之致。[5]1977年12月《星火燎原》选编本出版,《解放军报》除刊登出版消息外,还刊登了选编本的简介和毛泽东题写的《星火燎原》书名手稿的大幅照片,《星火燎原》书名题签背后的故事得到了进一步宣传,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反响。事实上,《星火燎原》是毛泽东生前唯一题签的书籍,目前该书已发行约六百万册,成为解放军出版社的知名品牌。
“书籍整体设计”原则是日本设计专家杉普康平提出的设计准则,要求设计者整合书籍封面、扉页、版式、内容、插图等部分的设计活动,注重书籍的整体价值。书籍封面与内文是统一的整体,为实现整体价值的最大化,封面风格应与书籍内容风格保持一致,其中书籍内容占支配地位,作品内容决定各类设计的表现形式。[6]在书法题签创作之前,应先对书籍内容进行详细地考察,了解全书脉络,抓住核心精神,然后寻找合适的表现方式将其外化为书法。诸如同样是历史题材书籍,但不同的内容与感情基调采用不同风格的书法题签,如张学良为书籍《“九·一八”后国难痛史》(图6)创作的题签,以直笔楷书的形式书写,字形敦实,转折以拙胜巧,书写的稳与慢反映历史的远与重;《明朝那些事儿》(图7)的书名题签采用历代碑帖书法集字的方式,因人工拼接略显突兀与不协调,但点画肥瘦的对比(“明”的左右部首)、字形外扩与内收的映衬(“那”与“明”)、笔法轻佻与庄重的结合(“些”与“朝”),无不相映成趣,透出一种历史故事的轻松感,符合书籍的内容定位。
字体、图形、色彩共同构成封面设计的三要素。要实现理想的封面构图,需要优化书法题签与图形、色彩的组合。
首先要处理好主次关系。标题是全书的中心,也应成为封面构图的中心;图形与色彩占次要地位,主要起装饰作用。书法的艺术特征使书法题签比大量印刷体、美术体标题更具有视觉冲击力,更应确保书法题签鲜明突出的主体形象。因此,处理书法题签、图形、色彩三者关系时,可运用透视理论、色彩诱导理论等方法有意识地引导读者的视觉焦点。
图 9《云会》封面,故宫出版社,2013版
图 8《墨香书条石》封面,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7版
其次要处理好疏密关系。空间的组合对比一直是构图理论中重要的一部分,结合书法题签来说更是如此。疏密得当、虚实结合是书法章法的要求,如邓石如所言“字划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无论是“计白当黑”,还是“计黑当白”,设计者都需要对封面空间的疏密进行合理地规划,调整图形的大小、色彩的明暗,确定题签、图形、色彩图层的叠放顺序、环绕关系,实现封面设计的“奇趣”。
图 10《吴昌硕画宝》封面,广西美术出版社,1994版
最后要善于灵活变通。书法本身也具备色彩,书法题签也是图形的一种。因此,书法题签、图形、色彩三者可以相互转化。举例来说,书籍封面可以将书法作品作为装饰的图案,使封面更具有浓厚的传统韵味,如2017年“中国最美的书”获奖作品《墨香书条石》(图8)。书法题签文字的颜色也不必拘泥于墨的黑色与碑拓的白色,在运用合理的情况下,彩色书法题签能够更好地实现书法情感与色彩情感的统一,增强封面的感染力。另外,书法题签还可结合立体构图,通过纸张的厚薄、凹凸体现层次感,从而凸显主体,如2013年“中国最美的书”获奖作品《云会》(图9),以剪纸的方式赋予书法题签立体感,引发读者的联想。
题签的第一作用是表意,向读者揭示书籍的标题含义。在书法题签设计过程中,题写者常常容易因过分追求美学、情感表现而忽视标题的易识性,给读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就主要书体而言,隶书、楷书、行书较易识别,篆书、草书不易识别,会造成读者的阅读障碍。于右任是被誉为“旷代草圣”的近现代书法大家,他创立了“标准草书”理论,主张书法题签要易识、易写、准确、美观,把“广大受众能看懂”作为题签的基础。于右任虽然草书成就最高,但他的题签作品以行书、楷书为主。[7]于右任的楷书兼有魏碑沉雄浑厚风骨与二王清朗妍丽气质,点画一丝不苟,无丝毫连笔,结体沉稳内敛,整体大方自然、顿挫分明,是“标准草书”法则的生动写照,没有任何阅读压力,使读者胸襟为之一爽。《吴昌硕画宝》(图10)的书名选用的是他的楷书题签。因此,题写者在题写草书时可将“标准草书”的要求作为标准,创作出直观易识的封面题签。题签时,字体选择上如果无法避免使用甲骨文、大篆、狂草等难识字体,可在书法题签旁附印刷体书名,使读者一目了然。
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封面设计能够传递文化内容,优化读者体验,从而提升书籍的购买量,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综上研究发现,书法题签能够承担表示语义、传达情感、满足审美的功能,是封面设计中可以应用的优质元素。同时,书法题签在应用中具有不可重复性、规范性、文化性和社会性的特征,设计者和题写者需要尊重客观规律,更好地把握与利用这些特征,发挥书法题签的价值。最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书法题签风格应与书籍内容统一,要正确处理好书法题签与图形、色彩的组合关系,注重题签文字的易识性,为书籍增光添彩,为读者营造更好的阅读感受。
[1]陶明君.中国书论辞典[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10):83-84.
[2]王靖宪.说题签[J].收藏家,1996(3):46-49.
[3]周蔚蔚.中国书法情感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
[4]陈振濂.书法美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271-315.
[5]郝春禄.毛泽东书法艺术特点探析[J].党政干部学刊,2016(1):68-71.
[6]王捷.浅析书籍设计形式与内容的统一[J].美术大观,2014(9):109.
[7]钟明善.小题“大作”,妙迹天成——于右任题签书法的艺术魅力[J].中国书法,2016(8):192-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