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智霞
摘要:在高中语文课堂进行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是通过搭建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的平台,让学生自然轻松地获得中国古代诗歌的整体印象和初步认识,进而形成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积累,达到培养学生欣赏与品鉴古代诗歌能力的目的,最终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一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主要从古代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和古代诗歌答题技巧训练两方面介绍了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进行中国古代诗歌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模式。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中国古典诗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阔背景上充分展示出她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灿烂完美的艺术成就。近年来,我一直尝试在高中语文课堂进行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就是想通过这一活动搭建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的平台,让学生自然轻松地通过这个平台获得中国古代诗歌的整体印象和初步认识,进而形成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积累,达到培养学生欣赏与品鉴古代诗歌能力的目的,最终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重要作用。在高中语文课堂进行研究性学习,前提是获取大量信息,创建一种开放的课堂结构,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查找资料、合作研究、用小论文或演示文稿的形式汇报研究学习的成果。因此教师可以在如何获取、整理、分析、加工信息方面给学生一定的指导。综合以上种种因素,学生在搜集资料、分析归纳、成果表述等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多种语文能力,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中国古代诗歌的研究性学习中,我指导学生进行了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和古代诗歌答题技巧训练两方面的课堂研究性学习。
一、以培养鉴赏能力为目标的课堂研究性学习
以高中《语文必修2》中《诗经·氓》为例,我指导学生重点进行了理解思想感情和学习语言特点的课堂研究性学习。在这一课堂研究性学习中,我布置的自主研究学习任务有学习《诗经》中的基础知识、文学常识,概括故事情节;了解诗歌主旨与思想感情;拓展探究让学生从学习诗歌的语言特点发散思维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辨能力,使学生能从课内到课外、从故事到现实延伸、拓展。
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初始,我首先抓住诵读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之后我指导学生在课堂进行本诗的研究性学习,十分钟的学习之后我检测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的成果,合格之后我再一次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根据学生自己制定的研究性学习提纲,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理清故事情节;2、分析男女主人公人物形象;3、认识主人公情感变化和婚姻悲剧的原因;4、学习《氓》的写作手法,特别是语言特点。在十几分钟的研究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他们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在本课最后的成果反馈环节中,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在黑板板书出示了四个研究性学习结果:诗歌主要内容、梳理出的故事情节以及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变化。学生得出的结论基本正确,学习效果比较令人满意。第三个问题,分析女主人公婚姻悲剧的原因,学生在课堂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结论十分精彩,他们直接发表演讲一般分析道,“氓”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他始乱终弃,只有激情,却担不起责任,他的三心二意让我们唾弃。我们男生不应该学他的缺点,女生更要注意分辨这类男人,千万不要让这类男人毁了我们美好的爱情与幸福。最后学生自己还拓展思考说,由这首诗歌可以看出古代女子在爱情和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这场婚姻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时代悲剧。现在我们正是为自己的前途奋斗拼搏的年龄,过早的恋爱无论对男生还是对女生来说都会成为沉重的负担,所以我们还是不要早恋……最后,学生们除了学习到本诗的语言特点,还准确地总结出《氓》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比兴句的运用,而且对这种比兴句的好处也说得有理有据,比较准确完整。学生拓展探究的发言将本节课推向高潮,他们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也获得了其他同学阵阵热烈的掌声。
此外,我们在学习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一些古代诗歌时,我也较多地采用了这种课堂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我经常就一首诗歌的主旨让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如《长恨歌》的主旨是不是如鉴赏示例中所说的“讽谕”,文章中所列的其它主旨是否更有理?或者我还会就某个词语的解释提出疑问并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比较,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古代诗歌鉴赏水平。再如学习《九歌·湘夫人》时,我引导学生质疑,这首诗歌是不是湘君与湘夫人的对唱,“公子”是不是如注释所指的是“湘夫人”;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中“举杯断绝歌路难”的“断绝”是如注释所讲的“停止歌唱”还是另有看法所说的“断绝忧愁”等等。我们高中语文的古代诗歌课堂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这样围绕着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形成过程。
二、以训练答题技巧为目标的课堂研究性学习
进行高中语文的中国古代诗歌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在于扩大学生的古诗阅读量,阅读量的积累会使学生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的海洋里逐步习得古诗鉴赏的基本技巧,获得鉴赏的基本能力。因此,我在古代诗歌的研究性学习中采用了灵活多样的研究形式学学习这些丰富多样的诗歌,以充分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兴趣并切实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与水平。其中以答题技巧为目标的古代诗歌研究性学习就是我在高中语文课堂经常使用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方式。我在高中语文课堂进行的这种研究性学習主要是从分析意境、评价诗歌文艺评论及赏析语言炼字技巧几方面进行的。
在分析诗歌意境时,考试题目经常会提问学生: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以学习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为例,我请学生研究探讨这首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学生探讨之前我先指导讲解了意境的含义,并强调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然后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经过十分钟的小组研究学习之后,学生以实际研究学习的体会得出了答题步骤应为:首先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忠实于原诗;接着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最后还要使答题语言优美;第二步骤,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确定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第三步骤,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夜归鹿门歌》这首诗最后两句“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营造了一个非常清幽的自然环境,但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还有人在活动。如果答题时只答出“在这幅高士隐居图中,表达了作者隐逸超脱的情趣”是不行的,还应答出在这种情趣的下面,藏着诗人仕进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不平之气,这样对诗作意境以及人物的思想感情的把握才是准确全面的。再如我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古代诗歌写作技巧的研究性学习时,我们共同制定的研究性学习题目为: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以李煜的《虞美人》例,学生研究学习后能准确指出词作运用了对比、比喻等艺术手法,全词开头用了一个问句,结局又用了一个问句,却都问而不答,因为作者不需要直接的回答,“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里面本来就有一个答案,它把词人既深且重、难以遏制的愁绪形象地比喻了出来。学生在课堂研究性学习中能做到结合诗句阐释这首词艺术手法的妙处,然后分析了词人通过以上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对屈辱囚徒生活的无比厌烦和满腔愁绪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通过课堂的研究性学习较好地掌握了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
关于古代诗歌文艺评论评价的研究性学习。在这一类的研究性学习中我给予学生的指导是给出评论类题目:一般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们对于诗词特点的评论语句,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其实这类题型也是诗歌鉴赏的变体,只是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出问题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内容进行恰当的表述。以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为例,我提出与李贺同时代的诗人杜牧曾说李贺的诗歌“盖《离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请同学们就这一评价分析诗歌。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研性究学习后,给出了诗歌就李贺的评价而表现出的艺术特色。然后,学生就此诗的研究性学习体会总结了这一类题目的答题思路为:认真审题,深入阅读理解诗词;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给出鉴赏结论。
在高中语文课堂开展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研究性学习,看起来似乎有难度,但是在具体的探索实践中,只要我们遵循语文学习、特别是古代诗歌学习的规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实际出发,把这一类型的课堂研究性学习做实,做细,学生欣赏与品鉴古代诗歌的能力会得到很好的培养,最终为形成他们的语文素养发挥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