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木板刀刻和壁画修复的非遗技艺与河图洛书传承

2018-06-07 07:46季云博
神州·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龙门石窟非遗

摘要:洛阳,地处洛水北岸而得名,自夏始有13个王朝定都,有五千年文明四千年建城史,华夏发源地。河图洛书、儒、释、道、玄、理,科举制度肇始于此,丝路起点与隋唐大运河在此交汇。龙门是四大石窟之首,和敦煌、麦积山、云岗一起为世界文化遗产。龙门题材的非遗技艺目前为两项:龙门木板刀刻与壁画修复,挖掘复原沉寂在地下的千年古技艺迫在眉梢,本文讲述了其起源、发展和传承创新。

关键词:龙门石窟;非遗;雕版印刷;石窟壁画;河图洛书

一、龙门石窟木板刀刻起源

1、龙门石窟木板刀刻渊源——版雕印刷与高浮雕拓扑

上溯到旧石器岩画,延续到汉画像砖,三国两晋兴起的石刻线画,被应用于洛阳伽蓝寺院、佛塔门楣和台座纹饰,到南北朝后促成了版雕诞生。隋,木刻线描首次出现了佛教内容,至唐,随着版雕印刷术的出现,开凿奉先寺的工匠在木板上镂空刻出高浮雕线稿后,这些雕版就闲置起来,可当成门窗壁挂屏风摆在家中祈福。现存下来的一部咸通九年的《金刚经》,长一丈六尺,高一尺,卷首一幅画释迦牟尼说法图,庄严素美,就是用此法印制,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木雕板印图。

2、最早记载

据明邵经邦《弘简录》记载: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收集妇女典型人物故事,编写了一本图文书叫《女则》,贞观十年,唐太宗看此书后大悦,下令批量印,相传几十名工匠用了一年,由宫廷画家主持,在木板上用刀微雕打磨百页图文画,十分精细,这是古文献中最早提到的刻本。

3、木板刀刻拓画是中国门神和朱仙镇木板年画的始祖

唐初,新安县工匠用板雕拓印成祈福辟邪画,出现了最早被当做门神的荼和郁垒神像画。后来,大将秦琼、尉迟恭也被刻拓印成门神。至北宋,出现雕版分色拓印,开创朱仙镇年画的先河,《清明上河图》上的“王家纸马店”门前门神画“皆于当街,用纸衮叠成楼阁之状”清晰可辨。可惜,因战乱、木质不耐久而渐渐失传了。但从大江南北兴盛的年画、剪纸、皮影中还保留其身影,故称之鼻祖。

二、复原失传的木板刀刻技艺——龙门季氏

始于清道光年间,北京匠人季明德因开店经营木门窗浮雕的缘故,参与了北海几所宫殿的浮雕修缮,之后复原了失传的木板刀刻技艺。后一代离京居至开封相国寺鼓楼边,开店遵循古法绘唐卡。1941年,季景铸跟随张大千等人去敦煌写生临摹岩彩壁画一年之久,建国后,季氏一支搬居洛阳龙门旁,用木板刀刻法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龙门佛像、菩萨和飞天画,受到乡亲们喜欢。1981年,季秀宪仿朱仙镇木板年画工艺,用版雕涂色法,创造出了龙门石窟木版年画。

包括:奉先寺卢舍那、菩萨、天王力士;潜溪寺佛像、虚空藏菩萨、飞天宾阳洞佛像、地藏菩萨、万佛洞佛像;蓮花洞佛像、舞乐飞天;古阳洞佛像、药方洞佛像、吹笛飞天;老龙洞、惠简洞佛像、菩萨;看经寺、香山寺佛像、菩萨;武则天、十三朝皇帝、上官婉儿、唐仕女、河图洛书、洛神赋、东汉石辟邪等。

三、木板刀刻工艺——线描木雕、高浮雕缩版拓印术

1、线描木雕法—手绘临拓白描,背贴一张硬白皮宣垫在桃木下,根据难度用刻刀阴刻,少则一天长则一月,刻出的凹凸线重叠复合,古色古香极精细。

2、壁画纸雕法—唐初称谓镂空雕,于岩彩临画上铺一层薄片红宣,用毛笔勾线后阴刻,一层轮廓再继续一层,刻完半透时即开始精雕琢,达到渗化。

3、高浮雕拓印术—用墨线临摹原石雕壁画,等比例缩小,线豪放自由、粗壮有力,在不经意落笔中,有自然流露于墨间的天趣。接着朽样(打底)、勾边;同时贴版,粘浆糊后保证方正平直;然后刻墨线(母版),把大底凿平,修版;最后将版清洗、阴干,打磨;直至揭离、粘贴完成。

四、木板刀刻的艺术特点

继承和发展了魏晋南北朝线描,开创了龙门“以线写形”造型理论。将韵味、柔美与刚挺融入,使石窟雕线更加出神入化、有落、行、收笔的粗细变化,行云流水。千余年中,起稿线、装饰线、铁线描、兰叶描、游丝描,越画越厚重。《维摩变·方便品》中线描人物神形兼备、雍容华贵,运笔浑圆紧劲、雄劲有力。

创作出的一幅幅精美纸雕木雕作品为龙门石窟提供了活化石级的样本,有神态端详的《奉先寺卢舍那大佛》,气势恢弘的《奉先寺力士》,精美绝伦的《宾阳洞莲花寺千手观音》,古色古香的《上官婉儿图》,优雅的《舞蹈飞天群奏乐图》,气势磅礴的《东汉石辟邪》等,在河南省第六届艺术设计展和2014河南之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如今,季氏传承人还在不断的创新,从单一演变为多工艺。创意《飞天.中国航天》版画、《隋唐运河图》板雕系列。

五、龙门石窟壁画彩色修复起源、发展与特色

1、起源

历史上,龙门很多造像都是“有颜色”的,因千年风化,现存的已看不出色彩了,有北魏文昭皇后礼佛图、莲花藻井与供养天,残损严重,急需保护。龙门壁画修复,季云博用敦煌壁画绘法来给龙门石窟涂色,将黑白画成彩色,让人们看到彩色龙门。

2、修复分类

工笔白描罩染法——在宣上勾石雕轮廓,绘乐伎、舞蹈飞天的彩壁画;岩彩渲染法——绘制前秦、北朝、隋、唐、五代石窟佛像、菩萨、天王、飞天彩塑画。人们看到画时,犹如看到了栩栩如生的飞天舞蹈、众佛念经场面,原味重现,联想翩翩;高浮雕缩版分色拓扑法——所继承的唐工笔重彩岩绘,按照“随类赋彩”的赋以重彩、敷金饰彩,使画面显得辉煌、明快、浓重、热烈、古拙粗犷、饱满紧凑。盛唐重视五色辉映,有“青绿红黄叠晕”的涂色敷彩法。

3、龙门彩色壁画艺术特征

北魏壁画:以劲细线条勾勒,用赭红加散花图衬底,中原和域外晕染融合。西魏壁画:以遒劲潇洒线描和明快赋色结合,简赅生动。北周壁画:多为大型本生及佛法故事画,用流畅线描勾勒,略作立体晕染,色彩清淡雅丽,尚存中原遗风。西魏到隋壁画:动作、表情比前代多样化,出现了坐立行走、飞翔、吹笛子,跳舞姿态;飞天头戴宝冠、项饰璎珞、手带环镯、腰系长裙、肩绕彩带、双手合十、手持莲花、琵琶竖琴,扬手散花、朝一个方向绕窟飞翔。唐代壁画:多净土变相、经变故事、供养人画像。

4、龙门彩绘工艺

源自西域叠韵和汉晋晕染法,推崇随类赋彩,又名以情赋彩、随意着色,沿用千年。唐奉先寺东侧的菩萨彩色壁画很动人,这尊菩萨头戴宝冠,微倾斜、长眉秀目、丰鼻樱唇,其冠饰皆以沥粉堆金画成,面部设色晕染,肌肤似有弹力,超凡脱俗,俨然一位雍容华丽的唐代美人画。红、金色意味着高贵庄严、富丽辉煌、典雅的天国神圣气氛,深色调子来衬托力量、庄严,使人们面对龙门彩色壁画时不自觉进入一个神圣超脱的世界。

六、龙门石窟题材的非遗技艺应用和创新

1、创建大运河新丝路起点的彩色品牌

三彩的唐三彩,七彩的牡丹花,陶俑也有残色,唯独龙门石窟为什么没有色彩呢?说不通的。把龙门石窟画成敦煌一样的五彩斑斓,让隋唐大运河洛阳段明珠绽放起来,很有意义。

2、解决龙门旅游产品单一的问题

龙门旅游品都是文物的简单复制,内容单一,而非遗创意能制做成画册书籍、VR虚拟漫游(3D浏览)、明信片等,把物质和非物质结合,增加人文魅力。

3、创建独一无二的龙门飞天符号

龙门飞天是石窟精华,其空灵柔美的姿态,或升腾、俯冲、翻转,形态各异,变化无穷。加上裙裾舞带飘动及云气、飞花的装饰使丽质丰肌的龙门飞天凌空飞舞,其气势、韵律、意趣,都是河洛文化精神内涵的集中体现。用非遗创作的“纸、微、玉,木雕和版画”,展示出独一无二的艺术,能和“陕西剪纸、杨柳青年画、丽江木刻、山东潍坊风筝、土家族黄杨木雕”并驾齐驱。

4、融入河图洛书,巩固河洛之根地位

《易·系辞上》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有龙马黄河背负河图,神龟洛水背负洛书,河洛文化的滥觞。作为千年帝都,伏羲、女娲,黄帝等神话多传于此。将古图腾纹样、老子哲学,周易和龙门石窟结合,让儒释道通过非遗艺术呈现,打造全新洛阳名片。

5、对龙门残损石窟进行数字化3D修复

利用非遗技艺呈现的线稿、雕版和壁画,配合3dsmax的三维建模来修复石窟里的残损石雕,如奉先寺中间卢舍那大佛的手臂复原,重现原貌。

项目基金:2017年度洛阳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龙门石窟题材的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研究》(编号:2017B182)成果

猜你喜欢
龙门石窟非遗
世界遗产可持续利用影响因素分析
初探中国四大石窟艺术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讨
非遗视角下探析豫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策略
致力非遗保护,实现文化传承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分析洛阳龙门石窟旅游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