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类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探索

2018-06-07 09:36张冰清
科教导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就业现状大学生

张冰清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农科类大学生目前的生源现状、就业现状和就业前景,根据分析结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科类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的目标和模式,并对提出的“专业参与式”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 农科类 大学生 就业现状 就业指导体系

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越发重视,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各类政策措施也越发完善,全国各高校的就业工作在摸索中前进,各高校之间通过自我建设、相互交流等方式将大学生就业工作相关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诚然,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社会稳定、人民满意、家庭安康的民生工程,同时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是我们国家高等教育成果的直接体现。而农科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因具有其独特性,尽管各类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研究各有成效,但农科类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体系仍需要根据其专业特性来开展研究并进行专门化建设。

1 农科类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1 生源现状

受社会认知、教育资源、高考学生对高等院校农科类专业的认知等因素的影响,考生在报考时对农科类专业的热忱不足,第一志愿填报农科类专业的考生相对较少,报考率与其他专业相比存在一定差距。[1]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该校园艺专业是湖南省普通高等院校首批重点建设专业,建有园艺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具备果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湖南省“十五”重点学科。可是尽管该专业是湖南农业大学的强势专业,但是每年填报志愿的考生人数却远低于该校的某些热门专业。这样的报考状况虽然不能完全代表农科类专业的报考现状,但是也是一个农科类专业报考的缩影。从这样的现状可以看出农科类专业招生难、成绩优异的生源较少、通过专业调剂而来的考生较多,这样的生源结构又导致农科类专业毕业生对本专业的认可度低、毕业生对专业所面向的行业兴趣缺失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农科类大学生就业观的正确树立。因此,如何让高考考生了解知悉农科类学科专业的现状和未来,了解农業在我国的地位及优势,提高生源质量,为农科类学科提供优质的生源是当前农科类高校招生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2]

1.2 就业现状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深受国家重视,中共中央不断深化农村改革,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三农”问题的逐步深入研究和解决,在国家对农业的各种政策扶持下、在国家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这样的大背景下,农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各类农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供不应求”成为了农科类专业的就业现状,但是由于毕业生就业观的问题,很多农科类的毕业生选择了跨专业就业,这就造成虽然有很多专业对口的农业公司在招贤纳士,但是仍有毕业生难以就业这样的问题存在,而用人单位来到高校招聘也常常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因此,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加强毕业生对农科类专业的认可度、加大农业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科普等,都成为了农科类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1.3 就业前景

农业类专业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而导致生源不理想、就业不理想,很多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田间地头去工作,但是近年来由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业信息技术正在全面改造和装备现代农业,如此一来,农科类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也就随着农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花卉产业、综合农业园等新型农业模式在城市不断发展,传统的养殖等行业也转变为现代化工场模式和新型养殖、种植模式,[3]农业的不断发展给农科类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开拓了新的渠道。往后,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深入调整和逐步完善,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农科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呈现递增的趋势。另外,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不断建设发展,或许大学毕业生对去往农村就业,也将不再存在偏见。

2 农科类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探索

2.1 农科类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的目标

从对农科类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来看,转变大学生对农科类专业的认知成为了构建农科类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重要一环。我们不仅仅是要培养专业能力强的学生,更要培养热爱农业、专注农业、精于理论、勤于实践的一批乐于扎根农业、乐于为祖国农业事业的发展挥洒汗水、奉献青春的新一代农业人。

农科类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的目标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热忱和职业能力为核心,从而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就业观念教育、求职能力培养等一系列就业指导,以促进学生优质就业,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更要提高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和职业幸福感。

2.1.1 生涯规划教育目标

农科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在于让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认知职业、厘清思路、准确定位,既能找到奋斗的理由,也能看到奋斗的出路。可通过科学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讲座、农业类企业家讲座、参观农业类企业、了解市场的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能清晰地认识自己和专业、认识职业特性和社会环境,从而积极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2.1.2 就业观念教育目标

树立积极正确的就业观是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动力,有利于学生对未来对专业持有热情和期望,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要做好农科类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我,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能力优势,以及职业价值观的偏向和职业幸福感的来源,从而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做好职业定位;其次要让学生正确看待职业初期可能需要面对的各种职业发展途中必须面对的生涯形态,调整就业心态,积极面对和关注自身的职业发展;再次要做好基层就业的宣传和发动,扎根农村、扎根基层、服务农民、建设农业是农科类大学生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更是农科类大学生挥洒青春、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最后,还需要引导和支持农科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国家扶持力度大,这样的社会背景能为有创业想法和激情的学生提供优质的平台。

2.1.3 求职能力培养目标

面对大学毕业生人数每年几乎只增不减,而用人单位的招聘过程不断趋于专业化的现状,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需要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对毕业生求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校在对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时不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而且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现今很多用人单位都在强调的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另外,由于农科类大学生就业环境的特殊性,在就业指导中还应注重培养与基层群众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2.2 农科类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的模式

基于农科类大学生目前的生源现状、就业现状和就业前景,提出“专业参与式”就业指导体系构建的模式。通常,各高校就业指导活动的开展是由诸如就业指导中心、招生就业处、就业指导教研室、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学生工作组等等此类的机构或部门承擔,而这些部门与高校各系各专业之间的工作开展几乎是两条平行线,没有交流,专业老师甚少或者说完全没有系统地参与到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而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因其专业背景等各方面原因也不可能对各个专业有很深入的了解,这就导致了学生专业课程、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学习是完全割裂的两个部分,而就业指导相关知识的学习一旦脱离了学生所学专业这一背景,就容易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不容易理解和融会贯通,也就不容易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农科类的大学生,由于其生源现状、就业现状、就业前景的特殊性,“将就业指导贯穿到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去”这一“专业参与式”就业指导体系构建的模式,就显得非常必要。可通过设置行业发展趋势分析、行业现状、专业面向、专业前景、就业路径、职业发展路径等系列专题,统筹成为一门“专业就业指导”的课程,贯穿到学生的课程学习中去,从而将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得更加深入,也将就业指导体系建设得更加全面。

3 结语

在全社会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当前,农科类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虽有困境但前景值得期待,如何转变农科类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如何让农科类大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如何让农科类大学生了解农业、热爱农业、投入农业、为农业奉献,成为了农科类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此开展深入研究,对促进农科类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有着积极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蔡正云.农科类大学生“招生难、就业好”现状及前景分析.民营科技,2014(12):250-251.

[2] 李扬裕,余建晖,陈学红,等.农业院校农科类专业生源状况与对策——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研究,2009(9):78-81.

[3] 窦君霞,窦尊珍.农科类大学生就业前景分析.农业教育研究,2009(1):44-45.

猜你喜欢
就业现状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从大学生就业反思高校教育管理
探析酒店专业学生就业中的榜样教育
影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因素分析
扬州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方向调查与分析
高职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