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玮 苏娟 朱建君
【摘 要】目的:本文主要就地佐辛对于下肢骨折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疼痛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方法:就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45例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后不进行任何药物的输注,45例观察组患者则在麻醉之后进行地佐辛的静脉滴注,就两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0min、2h、6h以及12h的VAS评分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24h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麻醉后静脉滴注地佐辛的模式,还能够使得下肢骨折患者的術后疼痛感得到有效的缓解,因此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地佐辛;下肢骨折;术后疼痛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3--01
下肢骨折一般指的是下肢骨结构在出现了连续性或者部分断裂的情况,患者多为一个部位的骨折,少数患者还会累积到其他部位[1]。目前多通过内固定术这一模式来进行下肢骨折的及时处理,借此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麻醉作为内固定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麻醉效果对于患者的术后疼痛感以及预后效果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就地佐辛对于下肢骨折患者的术后疼痛影响情况进行了探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就本院在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来进行患者的分组,对照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16~74岁,平均年龄(46.4±6.4)岁,观察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46.9±5.9)岁。两组患者均无心、肝、肾功能疾病,意识清晰,无精神病史。此外患者跟家属均对本实验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就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在进入手术室之后需要立即进行外周静脉通道的建立,然后给予其补液处理,对患者的心电图、心率、脉搏氧饱和度以及平均动脉压进行密切的监测[2]。对所有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处理,患者取侧卧位,并取L3~L4间隙来进行硬膜外穿刺,在穿刺成功之后需要行蛛网膜下穿刺处理,对于部分脑脊液流出的患者还需要注射1.5ml0.75%的布比卡因,再注入0.3ml的50%葡萄糖注射液,在退出腰穿刺的过程中需要将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4cm。帮助患者采取平卧位,并在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来进行麻醉水平的适当调整,在术后的前30min内不再进行麻醉药物的追加。对照组患者在术后不进行任何药物的注射,观察组患者则在术后静脉滴注了5mg的地佐辛。
1.3 评价标准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来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分值为0~10分,其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疼痛感觉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应用SPSS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t检验计量资料,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就两组患者在术后30min、2h、6h以及12h的VAS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术后24h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下肢骨折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模式,多是通过手术治疗的模式来进行治疗[3]。麻醉作为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麻醉模式的应用效果往往还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预后情况,这也就要求各主治医师能够根据下肢骨折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麻醉模式的合理选择,并需要在术后及时采取相应的预后措施,来保障患者能够获得一个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腰硬联合麻醉作为一种新型的椎管内麻醉技术,其有着麻醉范围大、预后效果好以及容易控制的特点。与传统的硬膜外麻醉模式对比,该麻醉手法还有着麻醉起效比较快以及术后不良反应较少的应用优势,其能够使得患者的下肢痛觉神经传输得到有效的阻断,并能够使得患者肌肉始终处于完全松弛的状态[4]。在这一麻醉模式下进行手术时,还能够有效减少术中牵拉反应的出现,借此来保障整个手术的顺利进行。但是下肢骨折患者在手术完成之后,麻醉失效,也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较为强烈的术后疼痛情况,并会引起血压上升、心率加快以及烦躁不安的情况,并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在麻醉结束之后通过进行地佐辛静脉滴注的模式,还能够使得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得到有效的减缓。作为一种K受体激动剂,在对患者进行了地佐辛的静脉注射之后,15min内就可以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通过静脉滴注地佐辛的模式,还能够使得患者身体的应激状态得到有效的控制,对于生命体征指标的稳定也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这样也就能够保障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性,对于其呼吸影响也相对比较小,因此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得到进一步的加快。
在本次研究中,就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在30min、2h、4h、6h以及12h内的VAS评分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24h后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给予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进行地佐辛的静脉滴注,能够使得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得到有效的缓解,并能够很好的保障患者在术后生命体征的稳定性,借此来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因此值得临床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李芳.地佐辛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前的镇痛效果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7,6(22):41-42.
王春暖,孙洪波,卢明江等.地佐辛对下肢骨折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疼痛影响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7,34(11):119-120.
石健.地佐辛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前的镇痛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6,(5):122-124.
宗逵.地佐辛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前的镇痛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11(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