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联合血清CRP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早期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018-06-06 05:23周静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血常规

周静

【摘 要】目的:分析评价血常规联合血清CRP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早期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8例早期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组对象,取同期体检无感染性疾病的人群128例作为对照组对象,均采取血常规联合血清CRP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进一步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在WBC、血清CRP、PCT阳性率上,觀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WBC及CPR、血清PCT指标水平上,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常规联合血清CRP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早期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能够了解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水平,为进一步诊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血常规;血清CRP;血清降钙素检测;早期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combined with serum CRP and procalcitonin in the diagnosis of early severe bacterial infections.Methods:128 patients with early severe bacterial infections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from Febr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7, and 128 patients with non-infectious diseases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combined with serum CRP and serum procalcitonin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In WBC, the positive rate of serumCRP-PCT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in the level of WBC and serum CRP-PCT ,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combined with serum CRP and serum procalcitonin in the detection of early severe 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 can understand the clinical indexes of patients and provide necessary scientific basis for furth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Key words: Blood routine ;Serum CRP ;Serum calcitonin detection ;Early severe 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3-0-01

感染性疾病在临床工作中是非常常见的疾病,可以由一种或者多种致病菌引起不同程度的多种组织器官炎症。在此类疾病的诊断中,通常采取患者的血液、痰液、体液以及分泌物,进一步做病原微生物学检测,对病原微生物种类加以确立,但是由于技术以及实验环境的限制,这种技术方法在基层医院不容易实现。为了提高早期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有效性,便有必要采取更为有效的诊断方法。从最新临床诊断研究进展来看,针对早期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重点提到采取血常规联合血清CRP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方法,并且表示这三种检测联合使用,能够提升早期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诊断符合率,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并为进一步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凭据[1]。在本次研究过程中,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8例早期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组对象,其目的是分析评价血常规联合血清CRP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早期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成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研究的128例早期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我院,作为本次的观察组研究对象,将因其他因素引发的血常规异常和CRP、PCT升高的患者排除在外;其中,男性68例、女性60例;年龄分布在23-67岁,年龄均值为(36.8±1.1)岁。取同期体检无感染性疾病的人群128例作为对照组对象,其中男性67例、女性61例;年龄分布在24-68岁,年龄均值为(36.9±1.2)岁。此外,所有入选者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并通过,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备纳入对比研究的意义。

1.2 方法

本次纳入研究的观察组128例早期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和对照组体检无感染性疾病人群128例均采取血常规联合血清CRP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首先,在血常规检测过程中选择使用迈瑞BC6900;在CRP生化检验过程中选择罗氏cobs c70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在PCT检测过程中,选择免疫的罗氏cobs e411化学发光检测法,三个项目均选用仪器原装试剂,具体操作为:(1)本次试验所采用的设备、试剂、耗材以及实验环境,均按照我院检验科质量手册和程序性文件要求进行控制。(2)患者于清晨静息状态下空腹抽取静脉血3管,当中1管采用EDTA.K2 抗凝剂采集标本至规定刻度,反复混匀8次后及时上机检测,如果白细胞计数(WBC)为12×109个/L及以上,则判定为阳性;另外2管采用无抗凝剂红头管取3.0ml后,置于恒温水浴箱中进行孵育,等到凝固之后,以每分钟3000转的速度进行离心5分钟待血清分离后,通过免疫透射比浊法以及免疫发光法,对CRP、PCT含量检测出来,如果CRP在10mg/L及以上,则为阳性;PCT在0.5ng/ml及以上,则为阳性。

1.3 判定标准

两组涉及的对比指标包括:(1)WBC阳性率、CRP阳性率、血清PCT阳性率;(2)WBC水平、CPR水平和血清PCT水平;(3)经合理的抗生素治疗后,对观察组患者了治疗前后的WBC、CRP、PCT三项指标水平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为计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百分率(%)表示,两组对比采取检验;P<0.05代表存在明显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在WBC、CRP以及血清PCT阳性率方面的比较

观察组128例患者,WBC阳性率为92.19%、CRP阳性率为93.75%、血清PCT阳性率为97.66%;对照组128例患者,WBC阳性率为9.38%、CRP阳性率为11.72%、血清PCT阳性率为84.38%。由数据可知,在WBC、CRP以及血清PCT阳性率上,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1:

2.2 两组在WBC、CPR以及血清PCT指标水平方面的比较

在WBC、CPR以及血清PCT指标水平上,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2:

2.3 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的WBC、CPR以及血清PCT指标水平变化情况比较。结合表2可知,在治疗之前,观察组患者的WBC水平为(17.48±2.89)×109个/L、CPR为(104.35±32.48)mg/L、血清PCT水平为(7.88±1.04)ng/ml;经积极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WBC水平为(8.02±1.27)×109个/L、CPR为(6.60±1.36)mg/L、血清PCT水平为(0.20±0.11)ng/ml。由数据可知,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的WBC、CPR以及血清PCT指标水平均明显下降,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此外,再结合表2中对照组的WBC、CPR以及血清PCT三项指标水平可知,观察组治疗后和对照组这三项指标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针对收治的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需要加强早期诊断,通过有效诊断方法的实施,了解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水平情况,并为进一步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这样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才能够确保有效性[2]。从临床研究进展来看,针对感染性疾病患者,主要采取的检查方法为血液诊断和痰液以及其他体液诊断,这些病原微生物学检验的时效性不够理想,主要表现为诊断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无法实现早期快速检测,若标本采集不规范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使得这些诊断方法的可靠性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3]。在临床工作中,针对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需要采取行之有效,且安全可靠的临床诊断方法,这样才能够通过确保临床诊断准确率,进一步为临床治疗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有效基础。血常规检测项目属于经典的检验方法,临床上可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等疾病的初步诊断,但不具备特异性;检测结果极易受到运动、饮食以及患者情绪等因素的影响,此外,对于检测时间的控制不当以及一些抗菌药物的应用,也会使其检测结果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进一步引发较大的误差。对于PCT来说,基于正常条件下,含量偏低,不容易检测出来,但是基于病理状态条件下,遭遇细菌内毒素等相关诱导因子的刺激作用,PCT的含量便会明显得到上升,加之PCT含量和机体感染严重程度存在密切的关联性,经研究表明两者之间主要表现为正相关性。然而,病毒感染机体所释放出来的干扰素,会对PCT的分泌产生阻断作用,进一步使得血清PCT含量上升不够明显,或者不上升。近年来,临床提到的采取血常规联合血清CRP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方法,能够充分了解患者的WBC、CRP以及血清PCT阳性率以及WBC、CPR以及血清PCT指标水平,从而为分析、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体征情况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5]。此外,有学者表示,在早期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临床诊断过程中,血常规联合血清CRP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方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在了解患者的WBC、CPR以及血清PCT指标水平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机体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本次得出了与之较为相似的研究成果[5-6]。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一共纳入128例早期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象,取同期体检无感染性疾病的人群128例作为对照组对象,两组患者均进行了血常规联合血清CRP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发现:(1)在WBC、CRP以及血清PCT阳性率上,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在WBC、CPR以及血清PCT指标水平上,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的WBC、CPR以及血清PCT指标水平均明显下降,且治疗后和对照组这三项指标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合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发现通过血常规联合血清CRP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可以了解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WBC阳性率、CRP阳性率以及血清PCT阳性率;与此同时,可以掌握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WBC、CPR以及血清PCT指标水平,并为进一步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综上所述:血常规联合血清CRP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早期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优势突出,操作简单,经济性高,安全可靠,能够充分了解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水平,为进一步诊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因此,值得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张延,李丽玮,乔立冬.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联合检测在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2018,42(01):96-97.

欧阳琳.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7,30(23):64-66.

吴宏伟,刘金凤,李伟,刘刚,梁格.动态监测超敏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在新生儿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预后中的應用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26(12):1731-1733.

李文静,刘锦燕,史册,王影,孙景勇,项明洁.常用炎性指标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11):1977-1980.

徐建民,周丽银,湛国豪.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6):3-5.

张新恒,张琳琳.重症细菌感染患者应用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诊疗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05):3-5.

猜你喜欢
血常规
血常规检测结果对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价值观察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检验科普小常识
“健康人”是否需要定期做血常规
高脂血症患者乳糜血对血常规检验指标的影响分析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如何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危急重症的征兆
血常规检验的六大误区
血常规检验的六大误区
血常规化验里有啥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