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
The Silk Road was an ancient network of trade routes connecting the East and West which for centuries was central to cultural interaction and commercial trade. The Silk Road refers to the desert route, prairie route and maritime route connecting Asia with the Middle East and southern Europe. Ferdinand von Richthofen, a German traveller, geographer and scientist, is noted for coining the term “Seidenstra?e”, which means “Silk Road” or “Silk Route”in 1877 in his travelling diary.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Silk Route have issued a variety of stamps to record the trade and stories happened along the road.
德国学者,研究丝路先驱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连接亚洲、欧洲、非洲的东西通商之路,也是东西文化交流和人类历史、宗教、艺术、科技传播的大动脉。自从德国学者李希霍芬(1833~1905)于1860至1872年间到中國做地质考察,在他的旅行日记中写出 Seidenstrassen一词以后,“丝绸之路”的名称就被广为采用。
李希霍芬是德国地理地质学家,曾任多所大学教授,最后出任柏林大学校长,他用后半生的时间写出巨著《中国——亲身旅行和研究的结果》,堪称丝绸之路研究的先驱。后来,他的得意门生斯文赫定(1865~1952)步其后尘,于1894至1908年间到中亚4次探险考察,在罗布泊附近发现了楼兰古城。1927至1935年间,他率领考察团到中国西北地区进行8年的科学考察,包括勘测修建一条横贯新疆交通动脉的可行性。中国政府为了补助考察团的经费,于1932年发行一套西北科学考察团纪念邮票。同时期,英藉匈牙利人考古学家斯坦因(1862~1943)也于1900至1931年间4次来华,在罗布泊掠夺尼雅遗址和楼兰古城的文物,在于阗、若羌盗掘古物,在敦煌骗取大量古代佛教文物,携回英国后,轰动欧美考古学界,因此在全球揭开了笼罩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帷幕。
丝绸之路,可以分成三条
丝绸之路在陆路大致可以分成三条:沙漠丝绸之路(或称绿洲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一般人常说的丝绸之路以沙漠丝绸之路为主,从中国长安出发往西经过新疆、中亚,越过阿姆河到伊朗和土耳其,最终抵达东罗马帝国。2000年以前它是东西方交流的桥梁,汉唐盛世年代除了商旅驼队,中国著名的历史人物如张骞“凿空”通西域(注:司马迁首用“凿空”两字形容张骞的壮举)、霍去病平定河西走廊、李广利伐大宛引进良马、高仙芝征小勃律国、班超投笔从戎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经等,更使这条大动脉增添绚烂的色彩。沿线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昌盛,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国内地的丝绸成品、造纸技术、陶瓷工艺品、糖和五金等输往西方,同时也大量输入中亚的大宛马、苜蓿、葡萄、石榴、香料、瓜果、玉石、药材等。
元朝时,沙漠丝绸之路更是繁忙,马可波罗(1254~1324)和他的父亲及叔叔于1271年由威尼斯乘船到达黑海南岸,上岸后沿着丝绸之路,经过伊朗,越过中亚大沙漠,再翻过帕米尔高原,经历4年才辗转抵达北京。17年后,马可波罗三人由福建泉州乘船经南中国海、马六甲海峡、斯里兰卡到达伊朗,再由陆路返回威尼斯。回意大利后他写下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他在中国的见闻,启示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后来哥伦布发现美洲,也是在《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下完成的。
海上丝路,公元初年已有
海上丝绸之路在公元初年已经存在,因为当时阿拉伯航海贸易的发达,西起印度洋沿岸各国,东到现在的东盟国家和中国的广东福建,都有经商船队,形成海上丝绸之路,尤其宋朝时期北方由于匈奴的崛起导致陆上丝绸之路交易停顿,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迄今在东南亚挖出多艘属于唐宋年代的阿拉伯沉船和中国瓷器。早年唐代阿拉伯商人苏来曼到中国经商,归国后于851年著作《苏来曼游记》,全书记载当时中国的政治、宗教、手工艺和风土人情,是报道有关中国情况最早的一部游记。书中对中国瓷器有这样的评语:“中国瓷器具有玻璃般的细腻和水一般的明澈。”
白图泰游记,见证元代盛况
另一个到中国较晚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1304~1369),用30年周游非洲、欧洲和亚洲。在中国他曾游历过广州、杭州和淮河流域一带,最后到达北京,回国后写了《白图泰游记》,详细记载有关中国的山川文物和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他在书中说:“中国生产世界最精美的瓷器和丝绸成品”“泉州是我看到的最大港口”“泉州制造大型船只的工艺非常先进”“中国绘画之高超,非罗马人和别国人可比拟”。白图泰的敏锐观察,证实了元朝时海上贸易的兴盛和中国人的高度智慧。
21世纪,四条经济走廊
自从明朝郑和七次出使西洋,先后访问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航程10万余里,最远到达肯尼亚。郑和把中国的声威广泛传播,促进了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开辟了多条远洋贸易航线,使海上丝绸之路更加繁荣。他的航行比西方的麦哲伦和哥伦布分别早116年和87年,船只规模和数量更是无与伦比,欧洲列强的船只规模超过郑和船队,还是300年以后的事。
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是首先建设完善的陆路交通设施,由中国往欧洲主要的有四条经济走廊:分别是往北经过蒙古和俄罗斯到欧洲;往西由新疆的霍尔果斯经哈萨克、俄罗斯到欧洲,或是贯穿中亚、伊朗,再经土耳其到欧洲;往南由中国西南地区到缅甸出印度洋,或是经中南半岛至泰国和新加坡出海;往西南由新疆喀什经巴基斯坦境内到瓜达尔港后出海。以这四条经济走廊为基础推行交通建设,包括公路、铁路、油气输送路线和电信网路贯通沿线各国,加速地区发展,完善沿线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