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杰儒,廖灿,章斌
子宫内膜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率在我国日益增加,若不给予有效手段治疗,可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该疾病具有极高的复发率;曾有学者研究报道:对女性提前预测子宫内膜癌,有助于临床早期治疗,从而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可降低病死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1];本院为了探讨血清CA125与CA153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将2016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受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本次选取住院部2016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25例子宫内膜癌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同期选择25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分别对其进行血清CA125、CA153检测;并评价两组受检人员的血清CA125、CA153水平及2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A125、CA153指标检测的灵敏度、准确性、特异性。
观察组子宫内膜癌患者平均年龄(53.21±7.21)岁,年龄32~74岁,采取子宫全切除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治疗。对照组子宫肌瘤患者平均年龄(53.25±7.26)岁,年龄33~75岁;采取全子宫切除术治疗。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观察组患者均符合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标准,对照组均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②知情、签署同意书;③依从性良好;④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认知功能异常;②心功能不全,并伴有脑血管疾病;③伴有全身感染性疾病;④伴有肝肾疾病。
1.2 方法 分别在两组受检人员术前、术后3个月进行血清CA125、CA153水平检测,空腹取静脉血5 ml,并对血清进行分离,借助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西门子ADVIA CentaurCP)对两种标志物进行检验,以上操作均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受检人员的血清CA125、CA153水平,并对2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A125、CA153指标检测的灵敏度、准确性、特异性进行观察。
血清CA125水平正常范围0~54.60 U/ml,一旦其水平值≥54.60 U/ml,则为阳性;血清CA153水平正常范围0~37.60 U/ml,一旦其水平值≥7.60 U/ml,则为阳性[2]。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血清CA125、CA153指标对比 从表1中可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CA125、CA153水平高于对照组数据,而经治疗后其水平值呈持续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CA125、CA153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受检人员的血清CA125、CA153水平对比(x±s)
2.2 灵敏度、准确性、特异性对比 从表2中可发现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准确性、特异性高于单一肿瘤标记物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A125、CA153指标检测的灵敏度、准确性、特异性对比(%)
子宫内膜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已成为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头号杀手[3];早期症状无典型表现,往往容易忽视,待患者症状明显时,则表示该疾病发展为终末期,从而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在临床上对子宫内膜癌早期进行诊断尤为重要,可在最大限度下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4]。
近年来临床上对肿瘤标记物进行大量研究后发现机体内特异性极高的抗原可对子宫内膜癌预防及诊断提供依据,尤其以血清CA125、CA153为主;前者对生殖道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5];曾有学者研究表明:对上皮性细胞癌检测血清CA125,其阳性率高度90%以上,并且在治疗后定期随访该指标水平有利于改善预后,降低复发率;除此之外,该指标水平在健康人群中小于35 U/ml,而在异常情况下则会持续上升,是健康人群的2倍;后者指标是一种变异体,于乳腺细胞膜表面糖原蛋白产生,可对乳腺癌发展进程、转移情况进行准确判断,从而有利于制定治疗方案;该指标不仅会在乳腺癌中异常表达,并且还会在其他妇科恶性中肿瘤中表达异常[6-8]。
从表1中可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A125、CA153水平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子宫内膜癌重要标记物在于血清CA125、CA153水平;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A125、CA153水平发生下降趋势;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CA125、CA153水平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说明血清CA125、CA153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病灶组织具有密切联系,有利于临床诊断工作;与黄生金[9]学者研究成果基本一致。从表2中可发现单一肿瘤标记物检测灵敏度、准确性、特异性低于联合检测(血清CA125、CA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联合检测应用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癌患者应用血清CA125与CA153联合检测效果显著,是临床上诊断该疾病最为理想方法,可为治疗和预防工作提供有效依据,值得应用和推广。
[1] 文关良,刺梅.血清CA125与CA153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研究[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0):83-84.
[2] 周颖,廖予妹.联合检测多种分子标志物及血清CA125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2):1936-1940.
[3] 李京华,陈向东,王萍,等.HE4、CA125在子宫内膜癌辅助诊断中的作用[A]//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4:814-818.
[4] 杨斯钠,张明路,师静,等.血清CA153、CA72-A、CA125、p-AKT、AKT水平联合检测用于子宫内膜肿瘤的评定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3):153-154.
[5] 林莺莺,陈燕.R0C曲线评价HE4、CA125和CA199单项和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C].2013:2663-2665.
[6] 蔡东阁,赵刚,赵晓桂,等.子宫内膜癌患者不同病期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47(4):377-380.
[7] 张智,陈红霞,徐晓霞.血清人附睾蛋白E4、CA125、CA199联合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7):1108-1111.
[8] 陈红.血浆溶血磷脂酸及CA125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7,7(22):47-50.
[9] 黄生金.血清CA125与CA153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4):3301-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