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辉 张 昭
外贸、外资、外经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经济国际化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不同的表现形式。“三外合一”既是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客观规律,也是政府根据企业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加快自身职能调整、提高行政服务效能的内在需要。应深刻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变化,适时转变工作思路,加快外贸、外资、外经三外融合,推动我省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
伴随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省开放的地域、领域和深度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由利用外资为主的资本净输入阶段,向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双向平衡转变。这个阶段不是单纯投资方式的改变,而是整个外贸方式的改变,贸易规模的扩大带动了双向投资,双向投资的发展改变了贸易结构,同时对贸易的带动作用更为增强,三外联系更加紧密,成为有机整体。
从近几年我省商务发展情况看,三外融合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投资贸易联系更加密切。利用外资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型转变,外资结构的提质增效带动了出口商品结构的显著变化。加工贸易出口占比由2005年的48.9%降至目前的33.7%,外资企业出口占比由2005年的51.5%降至目前的34.6%;同期纺织服装和农产品出口占比由2005年的45%降至目前的25.4%,机电产品出口占比由2005年的29.3%升至目前的37.8%。跨境货物贸易向跨境服务转变。新材料、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创新成果的综合使用推动跨境快速发展,2015年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球生产总值的份额达55%,较十年前提高约10个百分点。我省服务贸易占外贸(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之和)比重由2010年的6.9%提升至目前的14.7%,提高了7.8个百分点。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服务业向“无国界”延伸,“万物互联”带动了更多服务环节参与商业交换,服务贸易将持续保持快速增长。
三外加快融合的新趋势,倒逼我们通过改革创新促进流程再造,实现机构扁平化、管理扁平化、服务扁平化,去年以来商务厅进行的机构和人员优化整合,正是顺应了这种趋势。省政府批准了新的“三定”(定部门职责、定内设机构、定人员编制)方案,增加了多个地区业务处室,按照外贸、外资、外经“三外合一”的思路开展工作,增设了电子商务处等业务处室,加快内贸处室的领导干部和外贸处室的领导干部交流,更好地推动新模式新业态发展。通过调整,打破了约束新型经济形态的思维定式、既有模式和制度藩篱,有助于避免将传统的审批式、限制式的管理模式套用于新业态、新模式上,提升了资源配置水平和使用效率。
机构和人员的优化整合已经迈出了“三外合一”融合发展的实质性一步,实现“三外合一”的根本是要在体制机制上做文章。一是数据信息融合。长期以来商务领域各业务板块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形成“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严重制约政府效能提升,必须下决心打通数据壁垒,统筹三外数据信息,实现各业务层级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充分共享,夯实融合基础。二是载体平台融合。从工作推进情况看,国外机构和500强企业更加注重与我省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我省现有的香港山东周,省政府对外签订的部省合作机制、与世界500强战略合作机制等载体平台在招商引资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新形势下,应被赋予更多“三外合一”功能,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工作推进机制。另外,应更加注重发挥展会作用,在展会上发掘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寻求投资合作的商机。三是经贸活动融合。从赴日本经贸活动看,“三外合一”有利于资源高效配置,在有效时间内发挥更大效果。今后要在重要经贸活动中贯穿“三外合一”工作模式,确保经贸活动在有效的时间内取得最大成效。
跨界创新、融合发展已成必然趋势,这也要求我们将“三外合一”工作机制不断延伸内涵,向内外贸一体化、投资贸易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拓展。以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改进国内市场规则为突破口,以外促内倒逼国内流通体制改革,把国内市场体系建设和国际市场开拓结合起来,实施国内外市场一体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