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本弓
(浙江省台州中学,浙江临海 317000)
“苹果手机之父”乔布斯生前曾无比遗憾:“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的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随着语文学科专用教室(或者其他多媒体网络教室、微格教室等)在各个学校陆续建成,在强调语文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基于互联网环境的新时代语文教学顺势而成,势在必行。专用教室不仅是为了教师的教,更是为了辅助学生的学,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做到此,语文主题资源的建设显得非常重要。
在浙江省普通高中语文学科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台州中学结合语文专用教室的使用,进行了“互联网+”语文主题资源建设的探索。
2013年,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推出各学科建设基地培育单位。2016年1月11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公布首批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名单的通知》,首批普通高中学科基地诞生,台州中学、杭州高级中学、海盐元济高级中学、瑞安中学成为首批语文学科基地。基地学校各具特色的专用教室就此诞生,相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专用教室(类似的如多媒体网络教室、微格教室)出现。
专用教室硬件设施一般有网络设备、视听设备、人手一台平板电脑、教学互动软件等,这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为了防止专用教室成摆设,或者把专用教室当成普通教室使用,有必要对专用教室的使用作一些研究。
新东方教育董事长俞敏洪指出:“未来教育模式会多种多样,其中最厉害的教育模式,一定是把线上线下打通的模式。”俞敏洪同时指出:“中国现在线上教育在公立学校做得非常差!只知道买机器、设备,要互动,这不叫线上教育,真正的线上教育通过对知识的信息化筛选,让学生加倍提高学习效率。”专用教室应该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不能让多媒体教学设备成为应试教育的助推器;专用教室要通过网络环境技术支持为学生打开更为丰富的学习通路以及师生之间的深层次交互发挥更强大的作用。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为我国持续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丰富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理念内涵,进一步彰显了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内在联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选修Ⅰ、选修Ⅱ三类。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8项学习任务群,其中必修课程7项,选修Ⅰ课程8项,选修Ⅱ课程8项。具体如表1。
表 1 普通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
其中“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分为三段,贯串必修、选修Ⅰ和选修Ⅱ三个阶段,连续进行。
要完成四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课程标准》的学习任务群,单靠线下教学(即传统教学)会显得捉襟见肘,这就迫切需要线上教学的加入,需要更多语文教学资源的加入。
马化腾2014年4月2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第一次公开提出“互联网+”的概念,“+”指的是传统的各行各业。
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教学资源的变革,包括来源、方式、数量、信息储存形式;培养目标的多样化,包括核心素养、新高考、职业指导、就业需求;教学模式的变革,包括互动、传达、探究、个性;学习方式的变革,包括学习的地点、学习的正式与非正式、内容与时间的碎片化、重构能力等;教学技术的变革,包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微信群、公众号等。
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认为,线上教育的优势在于:获取资源便利,通过在线社群可迅速吸纳批量学习者和更迎合“数字土著”学习者的需要;教师的工作性质将发生改变,备课转变为教学设计和学习资源准备;课堂讲授与辅导答疑的顺序可能被颠倒,讲授过程趋向精简化、对话化或表演化,辅导答疑不再是教师的专属,可以来自同伴和系统平台;作业批改将从教师手中解放出来,可以由学习伙伴或系统来支持。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侯银海教授的《“互联网+”浪潮下线下线上一体化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一文,则在移动教学信息化能力的提升、“互联网+”浪潮下教师如何转型升级等方面作了阐述,并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有关设想。
宁波大学赵丹老师的《线上线下交互教学系统的应用研究》一文,针对混合式课程教学中存在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难以有效结合的问题,对建构线上线下交互教学系统进行了价值分析,并结合教学实例指出,线上线下交互教学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能有效衔接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两个环节,实现学生从线上自助式学习到线下体验式学习的高度融合。
中学界也正积极行动起来,对线上线下教育的融合进行了研究。如2016年10月26日至28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召开了“‘互联网+’”背景下教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内容包括信息化教研、学科与技术的融合、创客教育等,旨在进一步贯彻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新媒体、新技术在中小学教学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语言积累主题资源重在探索语言文字现象,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构建语文知识体系。主要包括:
(1)汉字的演变历史:汉字的起源、汉字的造字、汉字的演变、汉字的书写等。
(2)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汉字与宗法、汉字与婚姻、汉字与服饰、汉字与饮食、汉字与起居等关系。
(3)汉字的趣味横生:五行汉字,品形汉字,哲理汉字,故事汉字,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成语英雄等节目的试题辑录。
(4)汉字之最:最容易读错的汉字、最容易错解的汉字、最容易混淆的词语、最容易用错的成语等。
(5)常见的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6)重点文言虚词的用法:之、乎、者、也、以、其、然、且、因、哉、于、焉、则、为、所、何、而、乃、与、若、矣。
(7)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被动句、省略句。
(8)古代文化常识:科举考试、人物称谓、文集命名、官员升降、地理、习俗、典籍、音乐等。
(9)语言表达:图文转换、公益广告、时事评论、新闻点评、对联、颁奖词、节目串台词、解说词、拟写推荐语等。
当代文化参与资源以《课程标准》为本,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阐释《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学习任务群之当代文化的参与。
火爆荧屏的央视《经典咏流传》,就是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带领观众在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利用当代文化的参与为观众解读经典背后的文化内涵。
当代文化参与资源主要引导师生关注与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意识。
主要资源包括:时尚文化里的古典诗词、时尚文化里的古典散文、时尚文化里的经典小说、各类传统文化的当代调查、各类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各类社会热点现象等。
腹有诗书气自华。没有教师素养的提高,不可能有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真正养成;学生不沉下心阅读,也很难提高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最有用的武器。主要包括:
(1)精选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必修五)》(以下简称“苏教版教材”)和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外国小说欣赏》课本节选部分的整本书内容,方便师生阅读整本书。如《神的一滴》——《瓦尔登湖》、《像山那样思考》——《沙乡年鉴》、《我与地坛》(节选)——《我与地坛》、《林黛玉进贾府》——《红楼梦》、《一个人的遭遇》——《静静的顿河》、《炼金术士》——《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等。
(2)精选没入选苏教版教材的经典篇目。如《孔雀东南飞》《故都的秋》《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胡同文化》《再别康桥》《篱笆那边》《我的空中楼阁》《灯》《祭妹文》《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十八岁出门远行》《茶馆》《促织》《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变形记》《等待戈多》《阿Q正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
(3)精选师生推荐的课外阅读篇目。高一如《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苏东坡传》(林语堂)、《活着》(余华)、《自由在高处》(熊培云)等;高二如《1984》(乔治·奥威尔)、《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美学散步》(宗白华)、《风雨敲书窗》(贺雄飞)、《论语译注》(杨伯峻)等;高三如《人类群星闪耀时》(茨威格)、《寂寞圣哲》(鲍鹏山)、《退步集》(陈丹青)、《百年孤独》(马尔克斯)、《历史深处的忧虑》(林达)、《梵高传》(欧文·斯通)等。
新时期下,阅读的方式和阅读的内容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从阅读方式来看,除了纸质阅读外,越来越多的人采用的是电子阅读方式,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出公众号阅读,移动终端更是大行其道。从阅读内容来看,除了文字之外,声音、图片、图像、视频等也都是阅读内容。在“互联网+”时代,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之一。跨媒介阅读资源主要有:
(1)电影阅读:提供经典电影,尤其与教材选文有关的一些电影,如《边城》《祝福》《红楼梦》等。
(2)电视阅读:提供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一些著名的综艺节目,例如《我为话狂》《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大会》《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我爱话剧》《经典咏流传》等视频。
(3)图文阅读:搜集典型的一些经典图片,如各地奥运会徽标、各地世博会徽标、各地G20峰会徽标等,从图片中读懂世界的语言;搜集一些精彩的广告节目,从中发现语言的创意之美。
(4)视频朗读:提供各类朗读材料,通过让学生听读、跟读、自读,让书声琅琅成为语文课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聚集本校或其他学校优秀的选修课程资源供学生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课程群:
(1)语言积累与应用课程群:如“我为话狂”“爱朗诵”“我爱话剧”“小品生活秀”“魅力汉字”。
(2)文学与欣赏课程群: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指南”“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指南”“与先贤圣哲交心”“流行小说解读”“武侠小说漫谈”“魅力音乐剧”“酷诗酷评”“我言我秀”“载歌载故——用歌声铭记经典”“潮语文”“中外经典文学作品欣赏”“诗词里的红颜往事”等。
(3)写作课程群:如“文体写作百草园”“作文六维空间”“随笔随心”“我言我秀”“为我而写”等。
(4)地方文化探究课程群:如“千年古城临海”“校友名人探访”等。
(5)学生课程群:如“最台中”“悦览悦炫”“紫藤花开”等。
搜集文学写作比赛、演讲辩轮、听写大会、诗词大会、课本剧表演、朗读者等各类主题活动内容及活动的方式。
“互联网+”语文主题资源的运用,就是利用专用教室的硬件设施,探索有利于师生学习、研究的方式方法。
学科知识资源共享平台可以让语文组所有教师进行资源调用、远程协作、集体备课、共建共享,打开教师的视野,跳出教参与练习的框框,使思维和行动走得更远。
在传统教育中,知识的权威来源是教材及把握教材和教参等资料的教师,“互联网+”主题资源面向全体师生,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更多通道,师生间知识规模的天平不再绝对地偏向教师。
主题资源的分类也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各取所需,以进行自我学习。教师则根据教学进程和教学要求,指导学生充分地自学和利用资源。主题资源和教师都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在专用教室里,利用建设好的丰富的主题资源,师生可以方便地开展演讲比赛、汉字听写比赛、写作比赛、辩轮比赛、研究性阅读竞赛、读书汇报会等各项语文主题活动。
在专用教室,教师可给每个学生建立语文学习的电子档案,记录下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过程中的“数据脚印”以及个性化的数据等,而不再单以成绩来评价学生。
使用移动终端,可以突破传统学习的限制。师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私人定制课表,突出个性化发展,让专用教室成为自己的书院。师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从总资源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资源,建立自己的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