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课》,学会读小说

2018-01-25 23:18彭武胜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8年15期
关键词:讲稿毕飞宇项链

彭武胜

(台州市路桥实验中学,浙江台州 318050)

《小说课》是著名作家毕飞宇的著作。这本书里的大部分内容都是2015年《钟山》杂志上的专栏文章,也是他在南京大学给学生开讲座的讲稿。这些讲稿多是他对一些文本的分析。他想通过自己的解读和分析告诉读者(听众),别的小说家是如何写出“好小说”的。在这本书里,毕老师共对10篇经典文本进行了解读示范,他拨开文字的密林,让读者看到更多文字背后的秘密。

《小说课》告诉读者读书应有的态度。那就是慢。他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北京大学的十大读书明星中,读书最多的同学,一年借阅了381本书。对此,他这样写道:

我要向这些阅读狂人致敬,你们很了不起。可我也想补充一点,有时候,我们用一年的时间只读一本书,这也挺好。

我想,这是毕飞宇老师委婉地提醒我们,读书要慢一点,要让心静下来,沉浸到文字里,细细咀嚼品味,读出自己的心得,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小说尚且如此,更不要说读其他文学作品了。在解读《项链》时,他不无沉重地写道:

当代的中国是没有耐心的。我们热衷于快。我们喜爱的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这太滑稽了,这个振奋了我们几十年的判断伤害了我们这个民族,它让高贵的生命变得粗鄙……没有耐心,极大地伤害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气质。

这里虽然没有直指读书,但我想读书也包括在内。

《小说课》教给读者解读小说的方法。这也是我特别喜欢并推崇《小说课》的原因。传统的读书方法提倡熟读背诵,靠自己悟出来,这就是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为不得其法,入宝山却空手而归的人不在少数,买椟还珠的也大有人在。读小说尤其如此,很多人只了解了故事情节,就以为读懂了小说。毕老师提供了不少实用的解读小说方法:

读小说,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大”的问题,一个是关于“小”的问题。……好的读者一定会有两只眼睛,一只眼看大局,一只眼盯局部。

在《“走”与“走”》这篇文章中,毕老师提出了要注意欣赏小说内部的逻辑与反逻辑:《水浒》中怕事的林冲被逼上梁山,读者要欣赏的是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强大的逻辑性,并由此看出一个作家的积累、社会认知、内心的深度和复杂性;而读《红楼梦》则要注意它的反逻辑处,要从“飞白”——也就是没有写到的地方去看。

此外,在《两条项链》一文中谈到的小说内部的制衡与反制衡,则告诉我们怎样通过书中的个人遭遇去解读出当时的世境。

《小说课》虽然属于理论文章,选入的每篇文章都多达万字,但读起来并不吃力。因为《小说课》用语平易,十分接近口头语言,读着读着,作者幽默的表达常常会引得读者露出会心的一笑。如:

她(尤氏)为什么要回避儿媳妇的祭奠与葬礼呢?这与她丈夫——贾珍——的态度反差也太大了。范伟一定要问:“同样是生活在一起的两口子,做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一句玩笑,就揭示了此处的“反逻辑”,让读者在笑声中开始思考。

又如他分析汪曾祺的《受戒》时写道:

这个老男人把少女写得那么好,汪曾祺也可爱。他有一颗不老的心,风流,却一点也不下流。

语带调侃,却一语中的,点出了汪老的人格魅力。

读了《小说课》,从此学会读小说。

猜你喜欢
讲稿毕飞宇项链
滋嘎嘎做项链
项链的秘密
环京城的“月季项链”来自哪里?
鲍勃·迪伦受奖演说词成书
谁是谁的眼
谁是谁的眼
真心假项链
毕飞宇《推拿》中的盲人形象
我们是一条船上的
讲稿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