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宽林
“咚咚锵、咚咚锵,江面龙船锣鼓响。划船亚叔齐划桨,齐划桨,志昂扬,争夺烧猪过端阳!”这首梧州童谣,在我的整个童年时代,每逢端午节都会唱起来。那时,我和伙伴们一边钻进人群里观看江上龙舟竞赛,一边拍着手齐声歌唱,欢度这个传统节日。
划龙舟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两三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据资料记载,划龙舟起源的说法有多种,其中一种是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因不忍亲眼看着楚国被秦国所灭便投水而死,楚人哀之便划龙舟打捞他的遗体。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梧州的划龙舟活动演变为龙舟竞渡的比赛活动,进而演绎出梧州人力争上游、勇夺锦标的龙舟精神。
梧州,古代又称仓吾(后作“苍梧”),地方志书说“其境久属于楚”,由于受到楚风漫染和影响,历来民间都有划龙舟的风俗。这在历代编修的梧州方志中都有提及,只是记载得较为简略。但明代魏浚所著的《岭(或作“峤”)南琐记》一书中,却有一段较为具体
龙舟意象、龙舟精神早已渗透进梧州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领域当中,形成了一种地方文化的记述:“梧州(梧州江上)竞渡龙舟长十余丈,坐可五十余人,有白衣数人,分立舟上。每擢动(划动船桨)则右手挥白旗,左手挥袖。袖甚长,如所谓郎当舞袖(歌舞人穿的舞衣有随意又宽大的袖子)者。”从描述中看,当时梧州的龙舟竞渡充满着何等的奇情异趣。
龙舟赛历来被认为是纯粹的民间群众活动,一切皆由民间团体组织实施。赛事花销多来源于本地群众凑款,也可以由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的士绅、富商、达官赞助。参赛前,城区按镇、坊,城郊按乡、村(偶有按庙)组队。
解放前,梧州有城东、城南、城北、城中、大西、鸳江、河滨等镇,还有周边10余个乡、若干座庙,凡有条件(人员够、经费足)的地方都愿意“出龙(舟)”,有的地方甚至同时出两条“龙”。如当时的河滨镇及其辖下的角嘴坊,分别以镇、坊的名义共出两条“龙”。可惜,这两条“龙”每年都落在倒数一、二名,被时人讥之为“水(差劲)斗水,河滨对角嘴”。这句话后来还成为梧州本地俗语,每当遇到参赛双方水平都不高的时候,人们常会引用这句话来做评价。不过,换个角度看,屡败屡战、奋勇前行,何尝不是龙舟精神的一种反映呢。
龙舟比赛场景
在解放前后的那些岁月,梧州龙舟赛的赛程为15公里,其长度在全国罕见,可称为“长龙”。当时的“放龙”地点为泗化洲尾的龙凤湾,“收龙”地点为系龙洲下的谭公庙。这么长距离的水程,如果龙舟队员缺少勇毅、力量和智慧,是很难坚持到底并夺取胜利的。正因如此,各个龙舟队在始建时,就必须对造舟、选员、训练、水路甚至比赛对策等进行反复研究和练习,为夺取锦标做足准备。
据说,在梧州解放初期的某一年比赛中,某乡龙舟队为了夺冠,事先谋划让龙舟划手用捆物的水草做裤腰带。当临近冲刺时,领先的几条龙舟你追我赶,正争夺得难解难分之时,某乡龙舟队的划手们齐齐站起,脚步前弓后箭,齐齐发力猛划,此时草断裤落,其他龙舟队的划手见而忍俊不禁,精神有所松懈,这样,某乡龙舟队就获胜了。
当时,梧州还流传过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的故事。这个人习惯上被称为“长洲大人”,其真名叫黎旭照,1922年出生于泗恩洲,1972年去世。他长得高大威猛,身高2.18米,体重125公斤。在解放前后,他都是得力的龙舟划手,常坐锣鼓架旁,起到稳定龙舟重心的作用。人们都说,他一个人可以顶三个人用。因他身高力大,干活出力比别人多,当时国家实行粮食定量供应,自治区粮食厅就特批每月70市斤粮食供应给他,比别人的粮食配给量多了一倍。
另外,梧州在解放的前一年,举办龙舟赛时曾发生一桩因赌赛而惊动全城的沉船风波。其起因是当时的警察局长卢英龙所押注的一条龙舟开始时领先,后来差点被另一条龙舟赶上(追至前舟的三分之一左右位置),卢英龙担心输掉自己的赌注,便指使一艘小轮船开过去,掀起大浪撼沉后来赶上的龙舟。此事发生后,引起梧州街头巷尾热议,民众一致谴责卢英龙的恶劣行径,媒体舆论也一片哗然,给予强烈抨击。
解放后,龙舟赛纳入群众体育运动项目范畴,成为一种体育竞技与民间风俗相结合的活动。每年参赛的龙舟队伍很多,当时市区的队伍有梧州造船厂、港澳船队、水上渔业队等;郊区的队伍有寺冲、正阳、泗洲、泗恩、龙华、龙圩、四合(以上各处今属市区)等。近10多年来,梧州的龙舟赛又吸引了来自藤县濛江、赤水、南安,苍梧人和等地的龙舟队。有几年,梧州的龙舟赛曾改为在桂江举行的“短龙”赛,而且还有女子龙舟队参加,但远不如举办“长龙”赛那样观者如潮。后来,梧州恢复了“长龙”赛,在西江大桥底“放龙”,至云龙大桥底“收龙”,胜景盛况才再现。
过去,梧州的龙舟赛得胜者一般只奖励前6名,夺冠被称为“夺锦标”。凡是获奖的队伍,都有锦旗、奖金,另外,还有烧猪、鸡、鸭等奖品。夺得锦标者是得全猪,其余依次递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锦标多为泗恩洲队或泗化洲队夺得。如今,夺冠“黑马”频现,可谓“英雄辈出”。按惯例,优胜者赛后余兴未尽,还要在江面上划船巡游,庆贺一番,称为“游龙”。
龙舟赛,体现了一种团结奋斗、努力拼搏、争占鳌头的精神,这在地处三江水口的梧州,人们称之为龙舟精神。梧州人对龙、龙舟尤其喜爱,这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反映。如地名中有“三龙”(龙新、龙平、龙华)、龙船冲;语言上把端午节称作“龙船节”;每年农历五月江河水涨,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龙船水”;听到与狮子鼓不同的“咚咚锵”的锣鼓声,人们称之为“龙船鼓”;曲艺中有“赛龙夺锦”“木鱼龙舟”;食品中有著名的“龙舟”牌腊肠……
可见,龙舟意象、龙舟精神早已在梧州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领域中不断渗透,形成了一种地方特色。多年来,龙舟精神已成为鼓舞梧州人建设美好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