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018-06-05 18:45李淑仙
神州·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保护传承

李淑仙

摘要:千余年的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程表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也是社会发展、治国安邦的重要基础和动力。学校教育应正确、客观的看待优秀民族文化在我国以及世界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保持和传承各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才能具备无穷的原动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一部分民族文化正逐渐消逝于人们的视野中。当昔日的辉煌成为今日的悲歌,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便成为了一项时代课题。这是对先贤圣哲智慧结晶的守候,也是坚持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民族文化;保护;传承

1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特殊性,而这个特殊性的集中表现就是本民族的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既是该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标示”,也是维系该民族认同的纽带和支柱。关于文化与民族发展的关系,我们要清楚这样的事实:文化既是民族的根,也是民族不断发展的源,同时也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民族文化生命力的萎缩,本民族存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就会存在问题,更进一步,当一个民族的文化被肢解時,这个民族也必然面临分崩离析的命运。所以,真正的亡国,是文化的消亡。这样说并非保守和僵化,而是基于对人类历史的总结和梳理。民族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类似于“我是谁”的问题。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身份、使命和责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唯有如此,生命才会有根基,生命才会有意义。民族的固有文化解决的就是“我是谁”的问题,如果中华民族忘记了“我是谁”,那么民族振兴等一切就无从所谈。面向未来,中华民族的发展需要文化的支撑;中华民族永葆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是依靠文化;中华民族希望为人类文明做出好更大贡献也要依靠文化。但是,认识到传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也要防止走到保守的一边,因此,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维护本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意义,另一方面要善于随着时代的变革不断地正视问题,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从而让民族的文化永葆生机。

2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措施

2.1坚持文化自信,强化文化认同

树立文化自信是让传统文化走出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坚持文化自信是对文化的认同,这将为保护与传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这也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还是要坚持文化自信。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在我国拥有广阔的受众群体,这就是我们自信的源泉。

2.2坚持精神引领,牢固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长久不衰地发展,离不开民族精神涵养,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孕育和发展的精神产物,是一个民族的无形支柱,民族绵延发展的重要枢纽。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内在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并作用于建筑风格、文化习俗、传统节日、语言文字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挖掘民族精神对牢固民族文化助益较大,只有找到了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所在,才能让它基业永固,绿叶常青。民族精神的独特性不可复制,这将成为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重点所在,唯有此,文化才能向着新的方向不断迈进,焕发出勃勃生机。民族文化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根植于人们心底,对教育有着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民族风俗、民族节日、民族手工等将搭建起学生同民族、历史的桥梁。若让优秀民族文化进入校园,用优秀文化浸润学生,将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对青少年的文化重塑帮助显著,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时代青年,这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尊重,也是对民族文化的最好的保护传承。

2.3坚持创新发展,做到与时俱进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民族文化只有在批判继承中加以创新,才不至于失去市场,失去效益。文化创新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摒弃腐朽落后的传统思想,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识别具有民族价值的先进文化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精髓,牢牢把握民族文化的灵魂和内涵,以其他优秀的民族文化成果为营养,充分吸收其长处和有益的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以达到正真意义上的创新。文化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到符合自身文化发展的方向,不断吸收、借鉴、融合。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不能固守传统,杜绝外来优秀文化的融合,要敞开大门,迎接新的元素,实现文化融合和文化共存。实现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创造更多的文化衍生品。各种民族文化间要相互借鉴,要做到取长补短,即让优秀文化相互融合,兼容并蓄,在融合文化精髓的要求中,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各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3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展望

文化传承实质上是作为文化主体的人对民族文化的选择性继承和合理创新,也就是培养人们对文化的判断、选择和创新的能力,以淘汰落后文化、继承并发展优秀文化,而教育是培养人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应当将民族文化传承研究视野拓展到教育领域,既要探讨民族文化教育传承机制,又要研究“人的发展”的教育哲学,通过教育实现“人的发展”来解决文化传承的根本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要有情怀、有措施,力争通过努力,将民族文化推向更广阔的平台。为此,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紧跟时代发展的趋势,保持高度的自觉性,多方面、多角度打磨民族文化,探索文化保护传承的可行性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婷.如何保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N].中国文化报,2018-01-01(003).

[2]苏启民,苏栋栋,卫润丰.谈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01)

[3]郭继承.文化的传承与弘扬[J].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08.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保护传承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