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雅
寒冬将尽,梅花盛开,迎着冬日的寒意,在巍巍的山影前点缀出一片盎然的生机。梅花一身傲骨,品格高洁,是中国人最崇敬的一种花,是“四君子”之首,更是最经典的中国元素之一。在历代的文学作品中,梅花总是作为咏志的主题,作为在逆境中取得成就的象征,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颜色丰富,纯色的主要有红、粉、白三类,红梅充满热情,欲滴的艳丽中镶嵌着金色的花蕊,宛如猎猎的旗帜;粉梅略带柔情,纯净的花瓣略施脂粉,恰似娴静端庄的女子;白梅清正无邪,银雕雪塑,冰肌玉骨,令人望之肃然起敬。远观梅树时,往往会有幽幽的暗香随着微风飘来,待想细细品味时,又难觅其源头;近观花枝时,深深吸气顿觉清香沁脾,令人心旷神怡。梅花花期有月余,盛开时壮观绚烂,半树开花半树蕾时更给人以一种内敛的意境,更显出坚毅的品质和超凡脱俗的品格。
春天的脚步渐近,杏花开始绽放,杏花的外形与梅花极其相似,但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杏“幸”也,代表着春天的向往,代表着幸福美满,北宋詩人宋祁的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将美好的春光挂上了杏花的枝头,同时也赋予杏花活泼欢快的性格。实际上,杏花多为白色,往往白中透粉,在纯洁的衬底上增加了一丝灵性,也融入了几分温柔。但是在国人看来,更相信杏花是红色的,可以说杏花是粉面红颜,“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让红色的杏花跃然纸上,成为国画的主题之一,这句脍炙人口的诗词把古代文人对于杏花的喜爱推向了顶点,也给杏花罩上红色的外衣,成为与春天近乎等价的文化符号。
桃花盛开的时候已经是初春时节,北方的冰雪开始融化,南方的雨水也开始淅淅沥沥,溪水充盈、河水满涨,这种水情常被称为“桃花汛”。桃的文化极其久远,其内涵丰富,桃树更被视作神树,相传乃是夸父的手杖所化。桃木有仙缘,能驱鬼,“桃符”的传统就是桃文化的继承;桃树的果实象征着长寿,西游记中的蟠桃有长生不老的奇效;桃花源被作为幸福之地的代称,而被历代百姓所向往;桃也被视作仁义的代表,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正是在桃园中义结金兰。桃花的颜色较多,然而最受人追捧的是红色,因为红色象征着美好,象征着人面桃花的女孩,著名的古代诗人几乎都有吟咏桃花的诗,而且大多数都与春天有关,“年年岁岁花相似”中叹息的有桃花,“花谢花飞花满天”中悲切的是桃花,“只恐东风能作恶”中怜悯的是桃花,一句“占断春光是此花”总结了桃花在春天里的决定性地位,可以说桃花就中国人春天里的主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烂漫的樱花出场了,樱花实际上是几种相似植物的统称,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日本樱花,而且还有早樱和晚樱之分。早樱的花瓣较少且只有一层,花瓣边缘有齿,很单薄,楚楚可怜的样子,但当大片的樱花完全盛开时,往往有气势磅礴之感。中国古诗中描写樱花的诗词流传不算多,但也不乏名句,宋代的李曾伯曾有“山樱花落红飘雨,野草烧残青入烟”的诗句,打造出一种凄凉之美,明代也有诗云“今日出门春已半,樱花如霰晓莺啼”,更将樱花与晚春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樱花在传统文化中是晚春的代表之一,开放时灿烂如云霞,落花时如漫天飘雪,但是壮观之后满眼凄怆。中国是亚洲最早栽培樱花的国家,流传到日本后,得到空前的待遇,成为了日本的国花,用以象征日本国民团结奉献之精神。
孤傲的梅花含着坚韧等候着春天,多情的杏花带着温柔迎接了春天,热情的桃花携着美艳讴歌着春天,灿烂的樱花粉身碎骨挥洒着春天,年复一年,春天里的花谢花开。